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而道德冲突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内部动力。当前学生道德教育中漠视道德冲突主要表现在:知性道德教育目标导致道德冲突的僭忘;灌输性道德教育方式导致道德冲突的滞留;单一性道德教育途径致使道德冲突解决的断裂。本着"以人(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目标应由知性化到生活化;道德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交往对话;道德教育途径由单一性走向整体性,以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的网络道德伦理的缺失,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育中,应加强学生伦理道德的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当中,积极开展计算机安全和道德意识的讨论,对学生的兴趣要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培养社会需要的品德高尚、智能充分、身心健康的建设者,是中等职业学校知识技能教育与道德教育合目标的体现。现实中道德主体对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认识的越深刻,主动程度就越强,品质形成的质量就越高。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现状以及道德发展的一般进程,提出道德品质的升华,关键在于学生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大学生公德状况呈现如下特征:道德观多元化与复杂化;知行严重脱节;高年级学生道德水平远低于新生等。这种状况与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及中国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升大学生的公德水平,有必要在全社会尽快形成健康的道德回馈机制,而高校在德育过程中则要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一直被社会人称为"天之骄子",在社会认同感方面有着职业上的优势;然而,现状出乎意料,很多学生对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不够,对道德情感的认识也有较大偏差,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进一步提升,从而限制他们在社会上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学生道德情感消极特征的描述,思考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的网络道德伦理的缺失,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育中,应加强学生伦理道德的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当中,积极开展计算机安全和道德意识的讨论,对学生的兴趣要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道德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研究中国传统道德生成的逻辑对当前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中国传统道德生成的路径是: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寻求道德的自然基础;按人的自然性不断推演出道德原则;最终又归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达到一种永无止境的升华。面对当前道德建设的种种困境,我们应回首中国传统道德生成的智慧,重视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性和实践性;重视社会道德建设的逻辑推演;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中榜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道德理念、规则、传统等的支撑。而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用适宜的方式,多种的途径提高人们的道德认知力和道德判断力;而且社会还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社会参与比任何社会治理都更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政治伦理影响制约社会道德,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起着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德情感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行为举止、思想动态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个人修养,更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社会道德环境中的失德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它易于动摇学生的道德信念,并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要破解这一困局,就要突出学校德育对社会的引领性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提高其道德主体能力,并积极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提出假设一:对自然界和艺术进行美的认知与敏锐感受,可以导致人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对道德美的认知,这一假设没有实验研究法来证明.是从理性推理上进行探究的;提出假设二:道德美的认知可以导致道德情感,特别是体验“崇高”的道德情感可以导致道德行动的倾向(忠实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一假设被近来出现的一些研究证据给以支持。提议设计一些课程和指导来强调道德美的例证,并且鼓励学生们去体验道德情感,特别是“崇高”的情感。在感知自然界、艺术和人类的美的方面,重点是强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纯粹的、单一的思维活动。在此过程中 ,行为主体的活动没有受到任何其它因素的影响 ,完全是潜意识的、非理性的。道德意识活动源于社会性人类的公平意识 ,这种意识是人类社会中一切善的行为的基础 ,也是道德社会性评价形成的基础。以公平意识为起源的道德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家庭在个体道德认知习得和践行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现实中个体道德认知的实现过程却没有那么顺利,以致出现道德的知行断层。基于家庭道德场这一角度,探究个体道德认知的养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按个体身心发展特点有阶段、分层次地引导;传承良好家风、营造正能量的道德场;转变家庭教养方式和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养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工作中道德内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晓莹 《科技信息》2010,(23):I0174-I0174
高校德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道德内化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道德内化的内涵、发展阶段,并从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建立道德评估体系等角度,提出了道德内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道德人格是大学生人格的道德规定性,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与塑造.当前社会开放的多元文化环境,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提供了文化的多维向度,审视不同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生成的影响,将有助于理性地把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质及发展趋向,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中自觉施加影响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 ,为了社会生活顺畅的存续和发展而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的规范的体系。因此 ,道德总是属人的 ,自然界无所谓道德 ,动物也没有道德。当前 ,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巨大的社会变革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 ,其运行秩序要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认同之中实现 ,所以 ,道德必须介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中发挥其作用。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其道德水准之高低无疑对于管理国家 ,对于保持社会…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榜样     
《潍坊学院学报》2016,(1):82-88
近年来,××道德模范、感动××人物、最美××等的评选、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带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这也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离不开道德榜样。而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榜样以及如何宣传道德榜样,作为掌握和控制社会道德资源的政府无疑拥有话语权。但由于主客观种种情形的存在构成了对道德榜样的道德生活的"绑架",因此,为其"松绑"就是还道德榜样作为一个生活人应有的幸福。不仅如此,社会还应通过对道德榜样的道德回报鼓励人们弃恶从善,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应该明白,从归根结底意义上来说,道德回报是对道德榜样的某方面高尚德性的回报,而不是对道德主体的回报。道德榜样作用的发挥凭借其个人德性与公众道德生活之间的契合得以实现。虽然普通公众与道德榜样之间在德性水平上存在差异,但二者道德地位上的平等使得每个普通公众都有成为道德榜样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面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时代道德“滑坡”的状况 ,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好体制的道德建设和个人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坚守 ,使二者在统一中走出道德理念与现实生活的二律背反 ,最终实现理想的道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