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刘师培论汉代今古文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师培是晚清很有影响的经学大家,在经学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他对汉代经学的出现及其内部的分野有独到的认识.刘认为古今文之争实为利益之争,并不存冰炭不相融,从汉初今文家不废古文、今古文同出一源、今古文学兴衰的内在理路三个层面分析汉代经学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刘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2,(6):91+94-91,94
经学历史悠久,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清末废科举为止历经两千多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又是经学最昌盛的时代,今文经古文经交相辉映,朝野内外诵读经书蔚然成风.《汉书》曰:"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在随后的历朝历代,经学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不论其如何被表述,理论基础始终是汉代经学.  相似文献   

3.
《春秋左传》学是两汉经学的重要部分和命题,这不仅因为春秋学在两汉,尤其是西汉政治文化演变中的重要作用,也由于《左传》文本本身所包含的经学、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层次的学术意义.在重视经典,尤其是经学经典学以致用的汉代学术、政治语境中,文本层级的多元性,必然导致两汉《左传》学展现形态的多层次性.这些形态及层次中,最为重要的是政治学实践、经学体系建构和史学认同三个方面,它们分别表现于诏令奏议征引、章句义理阐发和主流学术话语之外对于《左传》一书史学特质的认同与运用.准确认识两汉《左传》学的理论形态及接受层次,对于深入地认识《左传》乃至整个汉代经学的理论形态,以及经学对汉代学术的整体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经学史上,张之洞是位重要的人物。他以经学入仕,其治经学先倾向古文经学,崇尚汉学,后主调和汉宋之学。在"中体西用"的思想中,亦有其经学思想的体现。他的经学思想在晚清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主客问答是汉代散体大赋独特的内部结构特征,其来源可追溯到先秦,与纵横家的关系尤为密切。汉代散体大赋的主客问答结构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论辩技艺,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能方便而又策略地实现讽谏和颂美,是汉代经学与汉代散体大赋联姻的极其重要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一种思想潮流的形成和转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外显的政治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各种潜流的影响。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转变,政治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佛教的传入也对知识分子造成很大影响,老庄哲学和佛教思想都主张消极避世,二者在相互激荡中必然产生共鸣。读经注经和思辨玄想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转变,表明了人类认识方式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演进过程。魏晋玄学取代汉代经学,也把人从神本思想中解放出来,走向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汉代今古文之争,是经学内部之争,它们对文学的影响可以分疏,但更应统观;作为一种与时变化的学术,经学与儒家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因此在通观中更应有分疏;汉代经学虽然强调文学的政教功能,但汉代文学并没有沦为经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8.
主客问答是汉代散体大赋独特的内部结构特征,其来源可追溯到先秦,与纵横家的关系尤为密切.汉代散体大赋的主客问答结构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论辩技艺,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能方便而又策略地实现讽谏和颂美,是汉代经学与汉代散体大赋联姻的极其重要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经学在汉代大盛,西汉时期,由于汉武帝"罢黜百家"使得经学的地位大为提升,成为入仕的重要手段。东汉时,光武帝奉行了一条"经术"与"吏化"相结合的政治路线,使得经学在选官的过程中更为重要,尤其是经过王莽变法的失败,王朝着意使"经术"和"吏化"相结合起来。这也奠定了经学在以后各代中选拔官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汉代以降,随着儒家学术与政治的合流,儒学遂以先秦的显学之一而凌驾于诸子之上,成为独尊之经学。在经学与通经致用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也自然地被神化为一尊政治偶像。自此而后,孔子的政治价值便掩遮了他的学术地位。经学的尘嚣声在树起一尊政治偶像的同时,也淹没了一位学术大师。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当我们用追本溯源的历史解剖刀剖开萦绕在孔子头顶的虚华的政  相似文献   

11.
伪书的出现有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自然的、个人的等复杂原因,它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介绍了伪书出现的原因,阐述了伪书的价值和利用,指出应将伪书中有价值的资料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2.
以焦循所撰<尚书补疏>为考察对象,分析焦循对<尚书>这部古经意义的新探索.焦循维护伪<孔传>的经典地位,是他确认伪<孔传>蕴含着"二帝三王之道"的真谛,体现了经典的古代意义与传注的现代诠释的统一,具有思想史上的价值.同时,焦循提出<舜典>未亡、<大禹谟>和<皋陶谟>原为一篇的猜想,现据<郭店楚墓竹简>所提供的文本,倒可备为一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为收集、整理、保护地方文献,突出文化的地方特色,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如火如荼进行之际,应该制订好“地方文献保护计划”,从文献普查、收集、建库、整理出版、宣传等方面制定保护方案,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的纵向管理模式,进而全面推进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史上,北宋雕板医书是个极其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北宋10次中央官刻医书以其丰富的内容使宋以前古代医籍第一次得到真正的保存、传播和发展,并创造使用了新的雕板标识方法和技术,统一或规范了部分经典医籍的刊刻形式与版本体例,成为今天了解古医籍成书源流、判别版本优劣、辩析文字真伪和流派承传、审定史料学术价值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神话历史》丛书在资料处理、理论运用,或者说二者的“互动”上都达到一定的“规模”。对于经史相连的中国式“古典学”,尤其是“礼学”、“春秋学”等,“丛书”作者,跟近年学术新进们一样做了相当艰难的摸索与尝试,以“西学”为参照系,在经籍思想内容、历史意义、文化观念、思维机制的探掘上,尤其是给予现代性的哲学升华上,花了力气,也得到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16.
古籍普查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古籍普查不仅仅是理清现存古籍的藏量,更应该统计出古籍的破损信息,为古籍今后不同等级的保护提供可靠数据.只有认真做好古籍的定级鉴定工作,古籍普查工作才能科学、规范;只有严格古籍破损定级,才能建立有效的古籍分级保护机制,才能圆满完成古籍保护计划中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
琅琊王吉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也是《韩诗》与《齐论语》的传人.依据《汉书》对琅琊王吉的记载,兼参其他典籍,考察王吉的生平事迹,重点论述王吉的经学活动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陕西古农书在我国农业遗产宝库中占有光彩夺目的地位,见诸古籍目录者约37种,现存28种。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既有大全式整体农书,也有分门别类的专业农书.包含耕桑树畜各部门生产技术知识,具有传统经验农学的理论体系。本文在廓清历代官私书目基础上,分五个历史阶段,系统评述了陕西古农书起始、发展及最终被现代农业科学取代的历史过程,全面展示了陕西古代农业科学的光辉成就。  相似文献   

19.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通过援引西方言论、进行文化比附等手段将儒家文化西方化,这与其向西方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西化策略具有历史合理性,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下的典籍英译中应采取杂合策略去西方化,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浅析古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缘于古籍具有的重要价值。从宏观视角论述了古籍的价值,重点论述了古籍的普遍价值,分别阐述了古籍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及艺术价值,对于古籍的收藏价值也给予了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