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今本<古文孝经>孔传流传过程曲折复杂,非日本人伪造,应是魏晋时期所流传的注本,即<家语后序>中所说的"孔安国传"本.从对史籍的记载著录、文本的体例风格等方面分析,此书非孔安国个人所著.考诸孔安国后人对<孝经>的传习,关于<古文孝经>训说的史载及其和<孔子家语>、<古文尚书>两书序言的联系,该书最可能成于孔家学者众人之手,当与汉代孔氏家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约有数百方三体石经残石先后在洛阳附近出土,由于当时国运多舛,多数残石出土后并没有得到妥善保存,有的甚至流落海外,至今下落不明.所以孙海波<魏三字石经集录>一书中所收部分拓本的真实性曾一度受到质疑.如商承祚先生便曾撰文指称<君奭>、<多方>残石为伪刻.实际上,被商承祚先生斥为伪刻的<君奭>、<多方>残石与其他残石所刻的<尚书>文字相比,结构、用笔、字体风格并无二致,许多字甚至是出于同一人的手笔.因此,被商承祚先生斥为伪刻的<君奭>、<多方>残石其实不伪.  相似文献   

3.
焦循的戏曲理论著作<花部农谭>、<剧说>,尤为赞赏花部戏曲的重要价值,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焦循认为戏曲应具有示范作用,应重视观赏与演出紧密结合,并能同诗歌一样"言志",而某些优秀的花部戏曲确实符合他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4.
<论语·尧曰篇>"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肤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与"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被认为引自<尚书>,前者或疑为<夏社>佚文,或以为<汤誓>逸文,或以为另一篇<汤誓>,其大旨或视为伐桀告天,或视为祷雨之词,但均为帝王承担责任的言辞,而帝王承担责任则是涉及如何为政的主旨.后者或以为出自<泰誓>,或以为逸词逸句,其大旨或以为伐伐告天之辞,或以为武王诛封誓众之辞,或以为周武王封诸侯之辞,然其中却蕴含着君王应该用贤人与承担责任爱护百姓之含义.<论语>该章的主旨是从制度、民心等多个角度说明如何为政的.此两处虽然与原文主旨不同,但客观上存在让人阐释成如何为政的文化空间.因此,此两处<论语>引<尚书>,其阐释有了断章取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墨子·大取>云:"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里所说的"类",虽不专指文体类别,但包含有区分文体的内涵.<尚书·毕命>则将"辞尚体要"与"政贵有恒"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文体的重要意义.<周礼>、<礼记>等都有关于文体的记述.后人继承这一传统,对文体给予了高度重视.刘熙<释名>、蔡邕<独断>、曹丕<典论>、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志论>、李充<翰林论>、任防<文章缘起>等,都重视文体探讨.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明确提出:"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论文意>也说:"凡文章体制,不解清浊规矩,造次不得制作."  相似文献   

6.
<维摩诘经·法供养品>是<维摩诘经>的"流通分"之一,是对"不二法门"思想的必要补充.<法供养品>一方面强调智慧的"信解",另一方面也重视德行的修行,对发扬<维摩诘经>的真精神,克制佛教的庸俗化和伪善化,有着功不可没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具体作品的评论为依据,总结和分析他的诗学观:首先是对<尚书>提出的"诗言志"传统诗学观进行了反叛,使他对<诗经>的解读回归到文学审美的轨道上来;其次是对"温柔敦厚"传统的儒家诗教顽固的维护,又使得他对<诗经>的解读带着浓重的卫道者色彩;再次是对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原诗人始意"诗学观念进行探究,认为这一观念实际是从文学的特点去看<诗经>,而不是从历史的、经学的范畴去阅读和理解<诗经>,从而使<诗经>终于从经学回归到了文学,从道德说教回归到情感熏陶.无论是在清代还是在当代,这一诗学观念都具有指导阅读<诗经>原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态>)中,马克思通过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论述了(一般)意识形态理论.在本质上,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一整套思想体系,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形态>基本上是在这层否定意义上来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的,这层涵义一般被命名为意识形态的经典定义.<形态>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复义的,之后马克思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世俗的经济生活,意识形态批判逐渐发生理论转向,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话语空间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新编<大学语文>所选诗赋、散文、小说、戏曲、书信及其它经典应用文章等92篇(包含章与则)及<附录>,它基本上涵盖了文、史、哲方方面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初步涉及到西方文化的精髓点滴.为适应一般大学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宗旨,体现应用型大学的特色,<附录>选编了<公务员录用考试全过程>和<口才与演讲>,这对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和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实际上是一种人文关怀.新编<大学语文>从体例、结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开拓,以是否能体现其"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趣味性和地缘性"的标准来制定编辑原则,遴选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经典?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经久不衰,百读不厌的传世之作,比如<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让岳阳楼名誉天下,是<岳阳楼记>让范仲淹的"忧乐"观千古传颂.真是美文千古颂,忧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湖南江永"女书"作为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其起源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学者们进行了多种解读,其中以"女书"是商代古文字的孑遗演变和"女书"起源于明清时代说影响最大并引发了争鸣。从对这场学术争论进行梳理和评论看,明清二代理学的传入与当地女性自由独立的风俗的冲突是"女书"产生的土壤,道教符箓派是"女书"文字来源。  相似文献   

12.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理论,我们可以运用“六书”理念来解读和欣赏现代标志。不少标志的设计体现出了汉字的表意性和拼音文字的表音性特点,不仅表现了文字的特征,还阐示了被标识对象的文化内涵。运用“六书”理念看标志设计,可以为我们诠释标志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宁乡青铜器之谜"困扰了几代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至今仍未彻底解开。据宁乡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专家关于宁乡青铜器与炭河里遗址属同一文化内涵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炭河里古文化入手,通过对有关青铜器发现资料、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地名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等进行疏通和推论,认为炭河里遗址的生活族群是三苗,且炭河里遗址是古三苗国在商末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地。三苗国商代地域包含了赣西北、鄂东南、湘水下游和资水下游,而西周时期仅留有湘水下游和资水下游。最后通过对三苗地域内商周文化遗存等相关资料的分析,为"宁乡青铜器之谜"寻找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古三苗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上山采蘼芜》一诗的鉴赏,一直存在着误读。从对诗中的“蘼芜”、“好”、“姝”的考释中,可以重新确定本诗的主旨,进而对诗歌所述说的社会生活进行正本清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梅文鼎、戴震和焦循对"总弧存弧法"的研究情况.焦循在梅文鼎、戴震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将西算的演绎性与传统中算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对西学的研究特点,并且巧妙地避免了梅、戴二人无法解决的三角函数的符号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夏时期敦煌地区的五台山文殊信仰极为兴盛,主要体现在《华严经》在敦煌广泛流传、敦煌石窟中有大量的文殊变、普贤变的绘制。建于五代的莫高窟第61窟,作为敦煌地区五台山文殊信仰的重要活动中心,在西夏时期继续发挥其作用,吸引了西夏其它地区的高僧来敦煌观摩学习或交流文殊菩萨的礼忏仪式。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将以《补天》为代表的非现实题材小说,称为“历史的小说”,而并非“历史小说”,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以人性为标的,演绎、重建了中国古代神话,并赋予了现代的意味。文学渊源、原初母性、创造性失败等论题,在小说中得到了形象性的阐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诗经》的创作心理、接受心理、普通心理和研究特色等四个方面论析钱钟书对《诗经》心理学阐释的成就,说明钱钟书是先民心理绿洲的重要的开拓者。其研究对我们认识《诗经》的价值,对我们创作和鉴赏诗文都有一定的帮助。他的从文本出发和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借鉴外国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武术运动向“难、美、高、新”的方向发展,对武术运动员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运动员发生损伤的可能性增大。通过问卷调查研究b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并就预防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黎庶昌及其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庶昌于同治年间上万言书陈兴革十五事,受到朝廷重用,特赏知县,入曾国藩幕府;光绪二年随郭嵩焘出使英法;光绪七年后,先后两次出使日本。黎氏散文收录在《拙尊园丛稿》、《西洋杂志》等书中,其构写散文,讲究法度,力求善美;从写作实践看,出国以前,谨守桐城家法;出使之后,受不同环境与文化生活的陶冶,超脱了桐城义法的拘束,能自由抒发,黎氏散文是他学求生涯中最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