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国璋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地理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国现代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陕西师范大学原地理学系主任黄国璋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于5月30日至31日在我校隆重举行。黄国璋先生生于1896年6月26日,早年毕业于美国...  相似文献   

2.
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地理学概论》,是已故陕师大地理系教授,我国有影响的地理学家聂树人先生的力作,聂树人教授4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并做了肝脏切除手术后,为了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  相似文献   

3.
为交流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并深切缅怀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之一李旭旦先生对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杰出贡献,由我校和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14日-15日在我校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4.
关于行为地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地理学是一门新学科,也是人文地理学中的新的研究课题.虽然它的形成发展较晚,但目前在西方甚为盛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自己撰写的行为地理学专著,就是行为地理学方面的文章也是寥若晨星.近几年笔者经过对行为地理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探索,对行为地理学这门新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写成此文,希望引起对行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代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提倡的科学的精神和力图建立的所谓科学研究范式对近代学术的各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历史地理学也不例外。本文试图从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对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影响谈起,找出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历史地理学和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影响,从而反思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郦道元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巨擎之一.他不仅使地理学思想得以极大地丰富,而且也加速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成熟和完善,为后世学者在治学和研究方面铺就了一条坦途.同时,郦道元也成功的架起了沟通各学科的桥梁,从而使地理学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兼及众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而且它们互补相长,极大的丰富了地理学研究内容,为我们近现代地理学,特别是专业倾向较强的部门地理学起到了导向和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文江对中国地质地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文江先生早年留学英国,他是西方近代地理学传入中国的桥梁,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章鸿钊、翁文灏等人一起,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是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德国地理学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战后为起点,从学科、学者和横向综观的角度,回顾了战后德国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内容,总结归纳了学科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分析了学科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简要探讨了对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传康先生倡导地理学研究的综合观点,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首倡者和建立者之一,并广泛引进现代科学方法论和多种学科的理论方法用于地理学研究,在地理学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应用化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开拓和发展土地科学、区域发展战略、综合地理学和全息地理学的理论、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建树颇丰。其学术领域不仅在地理学方面,同时也扩展到旅游学、哲学、科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学等多方面,并都有创新。本文对跨学科研究、地理学综合研究与应用研究、“干”字型人才结构、科学的想象力与创新等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理学仍呈现以多元为主的发展趋势。各分支学科比较活跃,并相互促进,但缺乏统一的理论支柱。近年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有关地理综合的理论和方法,为地理学指出了摆脱落后,迅速发展的方向。笔者从地理学发展史、地理学的现状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等方面对钱学森地理思想的主体内容——地理科学体系,地理建设,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提出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地理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地理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分析了知识经济地理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阐述了知识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提出知识经济地理学是应用知识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知识产业的资源配置、空间布局及创新环境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叠合、研究方法的类同、研究内容的近似以及互为补充的需要,使这两门学科相互联系成为必然。同时,在地理学的一些分支学科与生态学及其分支学科之间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在植物地理学与植物生态学之间形成了生态植物地理学;在动物地理学与动物生态学之间形成了生态动物地理学;在景观学与生态学之间形成了景观生态学。生态植物地理学是在种属植物地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解释植物个体或群体适应各种环境复合体的分布状况。生态植物地理学自本世纪7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及国家社会文化环境,探索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特殊之处,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可能性.总结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构建的三个重要基点:反映发展中大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地理特殊事实并给出解释;基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并吸纳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经济地理现象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它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将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继续存在的发展。长期以来,尽管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陆续建立了多门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但是,很少有人用空间的观点或者说从地理学的视角去探索教育,很少有人就用地理学的和方法去研究教育中的问题。本文是对教育研究的地理学方法论的开创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孟彩红 《科技信息》2011,(20):I0015-I0016,I0018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分析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中的学习动机以及学生的记忆思维方式、学习心理等诸多方面来研究中学生学习地理学科中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地理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对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新成果起关键作用,因此学科交叉、融合、渗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当今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地理学作为高等学校的传统学科,其涉足领域相当广泛,地理学科在高校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三大分支,随着时代进步、学科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已经相互交叉融合。作者对国内外学者在地理学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内部融合,地理学科与经济学、旅游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之间的“近距离”交叉,以及地理学科与艺术学、医学、计量学等学科之间的“远距离”交叉。研究认为,地理学内部融合有待重视,“近距离”学科交叉有待深入,“远距离”学科交叉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在学界的争论中,虽然也有学者认为它属于历史学科或交叉、边缘学科,但主流观点认为,它是现代地理学科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在体现教育、教学体系规定性和导向性的学科目录中,则将历史地理学划归于历史学科之下,并一直沿袭至今。对于这种分歧,通过对人文地理学、中国历史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调研,可以清楚地看出地理学与历史学专业的后备研究者对历史地理学的认知:前者多将其视为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但并不看好它的发展;后者则多将其视为历史学的二级学科,并对其前途持积极看法。因此,历史地理学的前途在于通过对自身研究成果的积极宣传,扩大其在地理学中的认可度,并保证自己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严肃与认真,着重吸引兴趣在兹的研究者投身于此,以获得更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0 引言自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1986年8月在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明确提出建立地理科学体系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地理学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并在中国地理学会的主持下,在全国各大片区多次召开了关于地理科学体系的研讨会,钱学森教授多次强调,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汇合,地理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定要从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地理学正在发生一场新的变革.主要体现在2方面:一是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地理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影响传统的地理时空概念,导致了地理空间的再造.笔者就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地理学发展的变革性作用,从关于地理消亡论的思考、地理空间再造、新学科的出现3个角度进行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20.
人地关系研究的新领域--人居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地系统科学为指导,在总结人类聚居学、建筑学和地理学等有关人居环境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人居地理学的必要性、人居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和研究原则,着重讨论了人居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以不同形态的聚落和人类个体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的人居地理学的建立,有利于拓展人地关系研究领域和完善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为城乡规划、土地评价、房地产开发等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