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成并表征了单核和双核肟基铜(Ⅱ)配合物,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在不同胶束体系中催化羧酸酯水解的动力学,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处理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生成的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对硝基苯基α-吡啶甲酸酯)和PNPA(对硝基苯基乙酸酯)水解的活性高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Brij35(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中的催化作用;单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P水解和双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A水解的一级速率常数与它们在缓冲溶液中自发水解的速率常数相比,kN分别提高了大约20747倍和32014倍.  相似文献   

2.
合成并表征了单核和双核肟基铜(Ⅱ)配合物,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在不同胶束体系中催化羧酸酯水解的动力学,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处理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生成的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对硝基苯基α-吡啶甲酸酯)和PNPA(对硝基苯基乙酸酯)水解的活性高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Brij35(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中的催化作用;单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P水解和双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A水解的一级速率常数与它们在缓冲溶液中自发水解的速率常数相比,kN分别提高了大约20747倍和32014倍。  相似文献   

3.
以反胶束为模板合成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2—乙基已基琥珀酸钠(AOT)/异辛烷、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Triton-X100或OP)/正辛醇/环己烷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TAB)/氯仿/正辛醇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反胶束体系为模板进行苯胺聚合.系统地讨论了苯胺与过硫酸铵的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时间、氧化剂滴加速率、反应温度、微水相酸浓度及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因素对于反应表现收率及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非离子活性剂OP-10的磷酸酯盐化与羧甲基化,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找到了由OP-10合成高浊点、低表面张力、低临界胶束浓度和有一定润湿反转能力及耐温、耐盐能力的非离子-阴离子型活性剂的最佳条件。用此最佳条件对其他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十八醇醚-4、2070、吐温80)改性也取得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Brij35)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和胶束集聚数(N).固定复配比,实验测定各表面活性剂不同温度时的临界胶束浓度.25℃时,复配比分别为1/10、1/20和1/40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005、1.316和1.567 mmol/L.当二苯甲酮的浓度在0.2~0.4 mmol/L范围时,测定不同n(Brij35)/n(SDS)比值下的胶束聚集数N.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为c_(cm)的2~10倍时,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用外推法分别得到n(Brij35)/n(SDS)为1/10、1/40时的临界胶束聚集数Nm分别为7.38、11.95(25℃)和10.29、19.01(35℃).  相似文献   

6.
采用粘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 ( 2 98 1 5K ,30 8 1 5K ,31 8 1 5K)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水溶性聚合物聚氧乙烯 (PEO)体系在有无电解质 (NaOH)存在时溶液的宏观粘度 ,研究了SDS—PEO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对PEO构型的影响 ,得到了不同SDS—PEO体系的临界聚集浓度 (CAC)和聚合物饱和浓度 (PSP) ,并根据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相互作用模型计算了SDS胶束被吸附到聚合物PEO过程的吉布斯函数变 ,讨论了SDS—PEO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范围内 ,SDS—PEO体系有无电解质溶液的比浓粘度均随聚合物PEO浓度的减小而急剧升高 ,呈现典型的聚合电解质行为 ,而且SDS的浓度越大 ,电粘效应愈明显 由此可以推断 ,聚合物PEO与表面活性剂SDS之间主要是通过疏水键相互结合 ,PEO分子链处于更伸展的状态 NaOH的存在使聚合物PEO分子与胶束结合位置减少 ,聚集体的体积减小 ,或者介电常数增大 ,因此表现出电粘效应弱于不含碱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 ,而且使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咪唑衍生物钴(II)配合物(Co-biap),并考察了其在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束溶液中催化RNA模型物HPNP水解剪切的性能. 研究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束溶液中钴(Ⅱ)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剪切速率比HPNP自水解速率提高1126倍,且分别为单独被双子表面活性剂和钴(II)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速率的3.0倍和3.3倍.  相似文献   

8.
利用最大泡压法和静态吸附实验测定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型Gemini表面活性剂(GSmn)和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S910)在40℃下的表面张力,考察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表面活性及其在固液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当GSmn的亲水基团相同时,其临界胶束浓度和最低表面张力均随烷基链长的增加而降低;疏水基相同时,GSmn的氧乙烯基数越多,临界胶束浓度越高,最低表面张力越低.S910与GS910的界面活性相近,但后者更易在溶液表面吸附.GSmn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随GSmn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氧乙烯基数增加而降低;GS910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比S910低.  相似文献   

9.
实验合成了单核配合物4-氯-2,6-二(N-羟已基氨基甲基)苯酚合铜,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在不同的3种表面活性剂(CTAB,LSS,Brij35)所生成的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加快了PNPP的水解,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LSS)对反应先催化后抑制,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则抑制了反应的进行.用三元复合物模型进行动力学处理,得到了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醇醚型磺基琥珀酸酯盐系列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对脂肪醇聚氧乙烯 (n )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n =3,5 ,7,9)的合成工艺和表面化学性能及应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对反应物结构与其反应活性和产物结构与其表面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脂肪醇聚氧乙烯 (n )醚中乙氧基聚合数n由 3增加到 9,其酯化反应所需最佳温度由 110℃逐渐升高至 140℃ ;产物临界胶束浓度cmc 由 5 .0 1× 10 -4 mol/L减小至 1.41× 10 -4 mol/L ;临界表面张力γc 由 32 .5mN/m增大至 39.3mN/m ;钙皂分散力LSDP和乳化力逐渐增强 ,其中 ,乙氧基聚合数n为 9时 ,其钙皂分散力、乳化力最强 ;而当乙氧基聚合数n为 5时其去污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咪唑衍生物钴(Ⅱ)配合物(Co-biap),并考察了其在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束溶液中催化RNA模型物HPNP水解剪切的性能.研究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柬溶液中钴(Ⅱ)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剪切速率比HPNP自水解速率提高1126倍,且分别为单独被双子表面活性剂和钴(Ⅱ)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速率的3.0倍和3.3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Tween-80阴-非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Fe(Ⅱ)与2-(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TAEB)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在pH3.8~5.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红紫色胶束配合物,最大吸收在波长61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610)值达1.5×10~5,为目前噻唑偶氮胶束光度法测定铁(Ⅱ)的最灵敏方法,应用于地面水、人发和铝合金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通过黏度、电导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阳离子Gem in i表面活性剂1,2-二亚甲基-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简写为10-2-10和12-2-12)和右旋糖苷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Gem in i表面活性剂10-2-10和12-2-12存在下,右旋糖苷溶液表现出电粘效应;随着溶液中右旋糖苷浓度的增加,Gem in i表面活性剂10-2-10和12-2-12胶束电离度呈增加趋势,且右旋糖苷与Gem in i表面活性剂12-2-12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强于与10-2-10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 25℃条件下,研究了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及乙酸戊酯在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 2-双亚甲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16-2-16)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在Gemini表面活性剂 16-2-16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速率,在低浓度条件下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即催化作用,在一定浓度下达最大值,然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最终在较高表面活性剂浓度下显示出对酯碱性水解的禁阻作用。此外,随乙酸酯疏水性的增加,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对其碱性水解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5.
由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溶液 ,以其局部浓度效应、静电效应、极性效应、定位效应和微粘度效应影响、调节和控制着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1] .胶束对简单级数反应的影响已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但对于复合反应的胶束催化研究鲜见报道[2~ 5 ] .我们应用 2 2型对峙反应的热动力学参量法[6]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TritonX 1 0 0 (C18H3 7C6H4O(C2 H4O) 8H)胶束溶液中 ,研究了硝基乙烷与三 (羟甲基 )氨基甲烷 (Tris)对峙反应 (2 2型 )的热动力学 .1 实验部分1 .1 反应体系与试剂…  相似文献   

16.
应用无外加探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两亲嵌段共聚物 ( PluronicF1 2 7,简为 F1 2 7)在铂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探讨了 F1 2 7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根据 F1 2 7在水溶液中不同形态聚集体扩散系数的测定 ,得知球形胶束生成的第一临界胶束浓度 c1,c,m为 3 .72× 1 0 -4m ol· L-1,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变的第二临界胶束浓度 c2 ,c,m为 1 .49× 1 0 -3 mol· L-1,并由探针芘在F1 2 7溶液中的稳态荧光各向异性的测定得到证实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Cu(Ⅱ )与 3.5—二溴水杨醛缩邻氨基酚 (简称BSAP)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形成络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的特性 ,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荧光方法 .研究表明 ,试剂对表面活性剂呈现出单分子猝灭效应 (CMC浓度以下 )及胶束增敏作用 (CMC以上 ) ,单分子猝灭常数 6 .3× 10 5L/mol.该试剂对Cu(Ⅱ )具有高选择性 ,反应敏锐 .在 pH 3.8~ 4 .5的醋酸铵介质中及CTMAB存在下 ,Cu(Ⅱ )与BSAP形成 1∶1络合物 .该络合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35 5和 5 35nm ,其荧光猝灭程度与Cu(Ⅱ )量成正比 ,线性范围为 0~ 0 .3μg/ 2 5mL ,检测限为0 .2 3ng/mL ,方法用于大米中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以中性红为探针,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对壬基酚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NPB)的临界胶束浓度,该法的基本原理基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痕量中性红能被悬汞电极吸附,由于中性红溶解在胶束中的浓度远大于水中,吸附伏安峰电流在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形成时有一个明显的转变点,该转变点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9.
在疏水改性聚氧乙烯(HM-EO)形成的一元双水相胶束系统(ATPMS)中引入带亲和配基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IDA-Cu(Ⅱ),构成亲和作用主导的二元ATPMS.考察了温度、pH、盐浓度及种类对新系统液液相平衡的影响,并将该系统用于模型蛋白3',5'-二磷酸核苷酸酶(YND)的萃取.结果表明:Triton X-114-IDA-Cu(Ⅱ)与HM-EO形成的混合胶束簇集体在较低温度(4℃)下即可自发分相;温度升高可以增大系统两相区域;降低体系pH有利于系统分相;添加无机盐促使混合胶束网络的形成及相分离更加容易,阳离子影响次序为:K~+Na~+,阴离子为:SO_4~(2-)Cl~-Br~-I~-.最后,通过对YND的萃取分离,YND被成功萃取进入胶束富集相,证明了亲和ATPMS在富组氨酸蛋白分离中的可行性,为该体系在分离工艺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咪唑衍生物钴(II)配合物(Co-biap),并考察了其在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束溶液中催化RNA模型物HPNP水解剪切的性能. 研究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束溶液中钴(Ⅱ)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剪切速率比HPNP自水解速率提高1126倍,且分别为单独被双子表面活性剂和钴(II)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速率的3.0倍和3.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