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芘(Py)为荧光探针,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的新型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溶液,根据芘的荧光强度比(I373/I383)随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聚集数(N).结果表明,在25 ℃时该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cmc为0.711 mmol·L-1,与用表面张力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在猝灭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浓度为0.16~0.24 mmol·L-1(25 ℃),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是其临界胶束浓  相似文献   

2.
以芘为荧光探针,十六烷基氯化吡啶为猝灭剂,用芘饱和水溶液配制浓度范围为0.10 ~2.40 mmol/L的系列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胶束聚集数N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的CMC值与电导率法测定的CMC值相当;选择猝灭剂浓度为0.20~0.50 mmol/L时,所测得的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基本不变;当表面活性剂16-X-16浓度为4~9倍CMC时,胶束聚集数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利用外推法得到的该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聚集数约为亲油基同碳数的CTAB临界胶束聚集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在20~25℃范围内,以芘为探针,二甲苯酮为猝灭剂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3-丙二胺N,N,-二烷基-2-羟丙基-N,N,N′,N′-四甲基二胺二氯化物(简写为GCnNCl2, n=12,14,16)的胶束聚集数N.结果表明: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数具有浓度依赖性,Nagg随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探针分子所处环境的微极性随浓度增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N-十四烷基乙酰胺-?-磺酸钠(STA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和1H-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电导率测定了STAS的Krafft点,为43℃。研究了STAS与OP-10混合物的溶液性质,STAS与OP-10分别以1∶1和1∶7比例复配,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0.08 mmol/L和0.12 mmol/L;临界胶束浓度时的溶液表面张力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其复配规律的研究,对于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30℃时通过表面张力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硫代甜菜碱12(SB3-12)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复配体系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降低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能力方面可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SB3-12和SDS的摩尔比为5∶5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其CMC和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1.80 mmol.L-1和34.90mN.m-1,明显低于单一组分.并考察了复配体系的稳定性及无水硫酸铜、β-环糊精、正丁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发现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无水硫酸铜、正丁醇能提高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而β-环糊精的加入降低了体系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6.
双子两性磷酸酯/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双子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C12GP)的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能力的协同作用,发现C12GP与SDS摩尔比为4:1时增效作用显著.考察了无机盐、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盐能够提高表面活性;短链脂肪醇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复配体系后,当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低时,其临界胶束浓度(ccm)比直接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ccm有所下降;同时长链脂肪醇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复配体系后,其ccm比直接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ccm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乙酰靛玉红为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简称SDS)的梯度浓度下的荧光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SDS浓度为8.20 mmol·L-1时,乙酰靛玉红发射峰位置592 nm处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突变点对应的SDS浓度值与其临界胶束浓度文献值一致,表明将乙酰靛玉红作为荧光探针测定SDS的CM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有和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中性表面活性剂Brij35三种胶束和预胶存在下研究了对4-硝基苯酚苯甲酸酯(PNPB)碱性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CTAB和Brij35胶束和预胶束对4-硝基苯酚苯甲酸酯碱性水解反应均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而SDS胶束和预胶束对4-硝基苯酚苯甲酸酯碱性水解反应有禁阻作用.这种催化和禁阻作用主要来自于胶束所产生的局部浓度效应,静电效应和微极性效应.应用假相动力学模型,获得了胶束和预胶束催化反应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我们自己开发设计的无纸记录仪器,从铈离子催化的经典B-Z振荡反应出发,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其振荡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其在该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时,都会对振荡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和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芘(Py)为荧光探针,二甲苯酮(DPK)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长链咪唑离子液体溶液,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系列长链离子液体胶束聚集数(Nagg).结果表明,胶束聚集数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根据胶束聚集数与浓度的实验曲线得到临界胶束聚集数N0.  相似文献   

11.
两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复配体系形成临界胶束浓度的变化规律和不同价态无机盐对复配体系临界胶束浓度、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降低临界胶束浓度能力方面可以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在LAS与CAB之比为5∶5~2∶8时,协同效应显著,其中LAS与CAB的比为3∶7时,为体系最佳复配比.低浓度的无机盐能使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下降,发泡力上升.无机盐浓度过大时,表面活性剂的稳泡性和发泡力却大幅度下降.不同价态的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泡沫性能影响规律是Na+相似文献   

12.
成功合成了一种以苯丙氨酸为极性头基的新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1,12-二苯丙氨酸十二烷(DADPhe),并依次用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和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了1,12-二苯丙氨酸十二烷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结果分别为0.04 mmol·L-1、0.03 mmol·L-1和0.029 8mmol·L-1。实验结果表明,此3种方法的测定值略有不同,其中电导率法和芘荧光探针法的数值相近,而表面张力法所得数值与其他2种方法有微小差异,推测与环境因素有关。进一步分析比较3种实验结果的差异性发现,芘荧光探针法测定的结果更为准确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两亲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能形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物从而引起溶液性质发生重大变化。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制备疏水单体为N-苄基-N-正丁基丙烯酰胺(BBAM)的三元共聚两亲聚合物P(AM-NaA-BBAM),并采用FT-I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荧光探针法、黏度法、流变法研究P(AM-NaA-BBAM)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相互作用,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SDS质量浓度较低时,P(AM-NaA-BBAM)与SDS通过形成混合胶束提高P(AM-NaA-BBAM)/SDS混合体系中疏水基团的缔合强度以及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和弹性;SDS质量浓度较高时,部分疏水基团单独增溶于表面活性剂胶束中从而破坏溶液的空间网络结构,疏水基团的缔合强度降低,混合溶液表观黏度及弹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阴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海洋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解吸附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并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作用相比较. 结果表明:2种表面活性剂在浓度高于有效临界胶束浓度时,均可大大增强菲的解吸附作用,鼠李糖脂比SDS更为有效.在降解体系中加入浓度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提高菲的降解率.当鼠李糖脂浓度高于500 mg/L,SDS浓度高于5 000 mg/L时,由于胶束相到水相的传质速率的限制,菲的生物降解率减小. 鼠李糖脂因胶束传质限制所引起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SDS. 结果表明:在多环芳烃污染沉积物的生物修复过程中,鼠李糖脂比SDS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以中性红为探针,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对壬基酚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NPB)的临界胶束浓度,该法的基本原理基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痕量中性红能被悬汞电极吸附,由于中性红溶解在胶束中的浓度远大于水中,吸附伏安峰电流在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形成时有一个明显的转变点,该转变点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两种具有不同长度烷基链花菁的近红外探针在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曲通X-100溶液中的荧光行为.短链探针(图1,探针I)在水中及含有低浓度(<CMC)的曲通X 100溶液中其荧光是完全猝灭的,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时,荧光迅速回升并达到最大值.长链探针(图1,探针Ⅱ)表现出类似但更加剧烈的荧光回升,该实验现象为胶束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示,也为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本文对两种探针在其他表面活性剂中的荧光行为也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用电导法系统地研究了在pH7.00±0.01离子强度为0.1mol/LKNO3的Tris缓冲溶液中,4种胺类添加物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胺类添加物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且添加物在相同浓度时降低cmc的程度遵循如下的顺序:四乙烯五胺>三乙烯四胺>二乙烯三胺>乙二胺.  相似文献   

18.
含Brij 35可聚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甲苯磺酸为酯化反应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通过丙烯酸(A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醇(Brij 35)酯化反应,制备了具有聚合活性的新型表面活性剂(ABr35),产率86%。分别利用FT-IR和 1HNMR表征其化学结构,并用荧光激发光谱表征其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ABr35的化学结构与预期结果相符,其CMC为0.026 mM远低于Brij 35的CMC 0.07 mM,主要因为引入疏水性的丙烯酸酯基团使得疏水聚集在更低的浓度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无患子果皮中富含的皂苷是一种表面活性高且天然环保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复配可协同提高溶液体系的表面性能,降低经济成本及对环境的压力。文中利用超声辅助醇提法从无患子中提取皂苷,与不同类型化学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研究了皂苷单体及其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及润湿煤尘的效果。结果表明:无患子皂苷单体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51 g/L,临界胶束浓度表面张力为41.3 mN/m,表面性能优越;无患子皂苷与阴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型化学表面活性剂复配可协同提高溶液表面性能、减少煤尘沉降时间,与阳离子型复配可协同提高表面性能,但煤尘沉降时间增加。总体而言,复配体系在增加煤尘润湿性方面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大小排序如下:皂苷+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AOT)皂苷+烷基糖苷(APG)皂苷+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A-12)皂苷+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皂苷+APG、皂苷+AOT复配体系浓度大于0.2 g/L时,便可将煤尘沉降时间降至1 min以下,与主流应用的抑尘表面活性剂相比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脂肪胺聚氧乙烯醚(AE18)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AE18和LAS不同比例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时,复配体系的CMC都明显低于LAS的CMC;并且在摩尔比 n(LAS)∶n(AE18)=1∶9时,混合体系的CMC比任何单一表面活性剂CMC都低.复配体系达到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介于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运用Clint提出的理想混合胶团公式对CMC值进行了计算,与CMC实验值比较,发现随AE18摩尔分数的增加,CMC的实验值与计算值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