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左俊辉  罗群  郭喜梅 《科技信息》2012,(18):210-211,213
中国大面积岩溶或喀斯特地形分布在西南和南方几省,统称西南岩溶区或南部喀斯特。通过对中国地貌三大阶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地区喀斯特发育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量的喀斯特景观集中分布于中阶梯前缘和中、低阶梯之间的陡坡带上;第二,喀斯特的发育和新构造应力场有极大相关关系,新构造应力场不仅制约着大型岩溶盆地的形成和发育,而且对盆地内峰林(丛)、洼地、洞穴及地下河的展布方向及其排列,起着明显控制作用;第三,三大阶梯面上喀斯特地貌的表现有很大差异: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南地区,随着地形的梯级下降,裸露型喀斯特完全剥蚀—大部分剥蚀—大部分保留,覆盖型喀斯特完全剥露—半剥露—完全覆盖,红色风化壳仅保留根部—局部连续—厚层,反映了上述三地区喀斯特成因上的同源性及构造运动的同期性。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区,运用大化县石漠化遥感监测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石漠化信息的相关属性,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地貌区的石漠化发生率排序为:岩溶槽谷孤峰丘陵及平原峰林洼地岩溶丘陵峰丛洼地。各坡度石漠化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规律。基岩裸露度、植被综合盖度和土层厚度是判定石漠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产汇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从地貌形态结构对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的产流及汇流机制进行了研究,然后结合喀斯特流域结构的水文特点,提出了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的产流量计算模式和地貌水文汇流模型。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地貌的形态分析对喀斯特发育程度的理论研究、人类工程活动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分形方法对云贵高原南东部丘北区的峰丛洼地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多边形洼地的空间排列为随机至簇状分布,干巴地以北洼地成簇状分布,其余地区为随机分布,部分洼地沿断层发育,面积较大.(2)洼地形态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有两个标...  相似文献   

5.
吴欣  岳雅 《科技信息》2012,(15):51-51
本文总结了大连地区的碳酸盐岩的发育形态和规律,其岩溶形态有溶洞、溶隙、溶芽、溶蚀漏斗和岩溶洼地.岩溶发育部位在平面上与断裂、褶皱构造密切相关。本文总结的岩溶规律对工程建设选址及可研阶段勘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岩溶(喀斯特)是指流水对地面及地壳中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侵蚀、搬运及沉积等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的总和。既包括岩溶过程,也包括岩溶现象。岩溶过程包括流水的化学溶蚀、搬运和堆积,也包括流水的机诚冲刷、搬运和堆积。岩溶现象是地面的、地下的特殊的地貌和水文的综合体,在地面表现为石芽(石林)、峰林、蟑丛、孤峰(残丘)等正地形及溶沟、竖井、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盆地、盲谷、  相似文献   

7.
豫西石炭系铝土矿富集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石炭系铝土矿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古风化剥蚀面上的岩溶洼斗、洼地中,矿石的品位和矿体的厚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几个矿区岩溶洼斗中含矿岩系岩性、化学成分的分析,认为在铝土矿成矿过程中,岩溶洼斗、洼地构成一个自然的铝土矿富集和保存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喀斯特因其多重孔隙特征,在碳酸盐岩中储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喀斯特(karst)"一词源于100多年前南斯拉夫碳酸盐岩特定的地貌和水文现象的地理区。1966年在中国第二届"喀斯特"会议上,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喀斯特作用"则改称为"岩溶作用"。不管是称之为"喀斯特"还是"岩溶",他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构成,那就是"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指的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  相似文献   

9.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岩溶塌陷的调查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初步提出岩溶塌陷防治方向。研究表明,现今大湖盆地是在海拔340~360 m的高程基础上,经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双向地貌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溶蚀残丘—溶蚀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式的岩溶发育形态,二者叠置作用共同塑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并向岩溶准平原方向发展;区域地壳抬升与水文动力条件是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两大主控因素;灰岩裸露区和覆盖区为岩溶强烈区,特别是洼地处及断裂带100 m范围内,极易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发育为中等—弱发育区,其对区内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弱。在研究区内开展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时,应将岩溶洼地、断裂构造发育处等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列为岩溶塌陷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大化七百弄高峰丛深洼地以峰丛密度大、洼地深和体积大为主要特征,洼地及谷地的分布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十分明显,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大化七百弄高峰丛深洼地是在水文气候、岩溶岩组成和地质构造等多种地质因素作用下,经历了白垩纪的岩溶初始阶段,由古近纪古新世至第四纪的发展演化逐发新世末期的发展演化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2.
广西典型岩溶内涝成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岩溶内涝广泛分布于峰丛洼地、峰林(峰丛)谷地、岩溶平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区这几种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岩溶内涝的形成除与降雨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各种地貌系统的结构特点、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岩溶内涝的治理应针对不同岩溶地貌的水文地质条件、居民点和耕地的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等特点,选用适合的治理措施.常规的水利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运用对于岩溶内涝和岩溶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岩溶水系统演化的)这三种影响因素作用性质的不同,提出了研究地下水系统演化的三种时间尺度。同时运用岩溶沉积物(钙华)分析法、历史文献分析法、现代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法研究了娘子关泉岩溶水系统在三个时间尺度上的演化规律及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演化过程,并将该岩溶水系统演化分为五个阶段。该研究对揭示岩溶水系统演化的驱动机制、识别岩溶水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与人类活动影响过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喀斯特流域水文过程的地貌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西兰喀斯特为例,研究了流域水文过程的地貌效应,发现:①喀斯特洼地具有五种水流成分;②森林与草场覆盖的喀斯特流域具有不同的洪峰结构特征;③内源水、外源水与混合水盆地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化学径流过程;④在一个碳酸盐岩地块中,与外源水相比,内源水造成80%的溶蚀作用;⑤喀斯特地貌演化均通过内源水、外源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来促进。  相似文献   

15.
泰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下水水位的时空演化、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演化、地下水埋藏条件的演化以及地下水流场的变异等方面,分析总结出泰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动力环境的演化规律;指出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武隆喀斯特是亚热带喀斯特中山峡谷喀斯特的典型代表.由分水岭到乌江河谷地势高差达2 000 m,在新构造持续抬升和大河强烈下切的背景下,各地貌单元的响应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差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和组合特点,因而出现了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并存的局面:河谷地带对构造响应迅速,因溯源侵蚀作用,普遍发育峡谷地貌,两岸常形成多级洞穴层;高分水岭地区,地貌回春影响小,地面以常态的面状侵蚀作用为主;中间过度地带喀斯特化程度最高,总体上具有喀斯特地貌发育青年期阶段的特点.武隆喀斯特不仅完美地展现出多样性的中山峡谷喀斯特地貌发育特点,更是研究流域喀斯特系统演化规律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7.
小七孔风景区位于黔南岩溶区荔波县境内,区内岩溶地貌发育、峰丛洼地、峰丛槽谷非常典型,岩溶森林奇特.在此介绍该区的基础地质、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论述丁该岩溶森林在恶劣环境下,仍具有较强的原生性、小生境多样性以及对岩溶环境适应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演化特点,最后指出这种独特的岩溶森林系统具有先天脆弱性,应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18.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geographical cycle and pediplain cannot describe correctly the development of planation surfaces in karst regions. Authors, therefore, put forward conception of karst planation and karst planation surface, suggesting that karst planation is another type of planation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chemical erosion and transformation. To identif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volution features of normal landforms and those of karst landforms developed in the South China, authors suggest karst planation surfaces under simila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y reach a lower altitude and gradient ratio, in contrast with normal landform areas. This may be applied to researching on Tibetan Plateau uplift.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区隧道建设频遇突涌水灾害,裂隙型突涌水勘察与预测难度极大、致灾风险高。为揭示裂隙型岩溶突涌水机理与明确前兆信息,本文基于“流-固-损伤”耦合模型对裂隙型岩溶突涌水致灾机理与临界条件展开研究。通过公式推演与多场耦合数值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建立了完整的“流-固-损伤”耦合裂隙型岩溶突涌水致灾机理数学模型,并论证其可行性与合理性;(2)分析了不同溶腔水压工况下,隧道拱顶围岩位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裂隙型岩溶突涌水与富水溶腔水压高度相关;(3)分析了临界突水条件下围岩特性,提出了“缓慢增长段-快速增长段-位移失控段”的三阶段裂隙型岩溶突涌水围岩位移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自然历史分析法和统计学对隧址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质构造对隧址区岩溶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推覆构造演化过程中,地层经历的抬升和稳定使得区内岩溶发育呈现多期性,垂直、水平溶蚀形态交替分布;2区内地质构造通过控制岩溶水的循环通道,从而控制区内岩溶发育的方向和规模;3区内大型岩溶形态发育的向深性和方向性受断层控制,同时发育规模也由节理裂隙密度决定;4褶皱核部及转折部位多形成张拉裂隙,岩溶发育强烈,翼部径流作用有利于岩溶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