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国产001×20高交联度离子交换凝胶树脂上Ca-Li和H-Li的交换平衡,用更臻完善的Brφnsted-Guggenheim-Scatchard方程式和Gaines-Thomas提出的公式分别计算了修正选择系数和合理平衡常数,得到两对离子的合理平衡常数分别为63和1.66,作出了在高交联度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平衡的一些结论,为在采用高交联度离子交换树脂富集(?)同位素的研究中选用钙作排代离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陆相页岩压裂返排液污染含水层的精准识别,依托柴北缘第1口陆相页岩气勘探井——柴页1井,对比分析页岩气开发区背景地下水、压裂返排液和常规油田卤水(COB)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探讨压裂返排液污染含水层的标识.研究结果表明:①柴北缘地区极度干旱的气候条件、含水层矿物组成以及陆相页岩的沉积环境,导致海相页岩气田常用的返排液识别指标,如Cl-、溶解性总固体、水化学类型、主要离子比值和氢氧同位素等均不适用于该区陆相页岩返排液的识别标识;②柴北缘地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的共同开采现状,使C1/C1-5、δ13 C-CH4等页岩气化学和同位素指标不适用于页岩压裂返排液的溯源标识;③返排液中δ11 B和87 Sr/86 Sr的分布范围与浅层地下水和COB均不重叠,有较大的可区分空间,是返排液污染浅层地下水的潜在识别指标.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北方页岩气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环境立法提供指导建议,促进中国北方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的环境友好进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EDTA为排代剂,用高压离子交换螯合排代法分离重稀土元素时,不同的阻滞离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阻滞离子-树脂的亲合力和阻滞离子-排代剂络合物的稳定性是阻滞离子影响稀土元素分离效果的2个因素.在稀土分离中,选择阻滞离子时,综合考虑上述2个因素,是实现有效分离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0.105M NTA高压离子交换排代色层法分离Nd、Sm、Y三元素,研究了不稳定阶段排代离子进入稀土区段的过程,对氢阻滞床和铜阻滞床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由排代离子浓度计算“最小柱比数”的经验式。明确了在这种条件下“最小柱比数”与区段长度的关系。实验表明,用氢作阻滞离子时无论排代剂中加入硝酸铵与否,由于没有排代离子穿过稀土区段前沿,稳定区段的移动速度可用公式进行计算。在用铜作阻滞离子时,排代剂中不含有硝酸铵,则仍然可以用上式计算稳定区段移动速度;如果含有硝酸铵,则有一部分排代离子穿过稀土区段,不起排代作用。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计算穿透铵量的经验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四川冶勒电站库区内河水、泉水、承压水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了泉水、承压水的补径排关系,确认了库区内河水和各层承压水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水力联系,排除了河水向下渗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海洋样品中铀、钍的阴离子交换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铀、钍的分离与测定方法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分离流程一般都比较冗繁,且回收率低,对海洋样品尤其如此。本文在已建立的离子交换分离铀、钍流程的基础上,采用柱柱法进行海洋样品中铀、钍的分离并用α能谱法测定铀、钍的同位素含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天然气成藏年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储层至少存在3个油气成藏期,分别为:须家河组沉积末期、中侏罗世末期到晚侏罗世时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第二期为最重要的成藏期.位于沉降中心及其周边的气藏如川鸭95井、金深1井、马深1井成藏期相对较早,而相对远离生烃中心的川孝565、川高561等井成藏期则相对较晚,显示了早期烃源灶的分布可能控制了古油气藏的分布.理论和实践均表明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包裹体均一温度相结合是研究油气藏成藏年代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同位素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苏锡常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利用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建立潜水与微承压水的δD-δ18O%关系曲线,分析潜水含水层与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关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与14C研究微承水与现代水的补给关系;利用常规的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浅层地下水补...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研究发现上寒武统沉积地层中普遍记录了一次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向漂移,即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事件,在全球区域等时沉积地层中残余有机质(干酪根)也同时富集重的稳定碳同位素,通过分析这种协同关系以期探讨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已发现的部分异常富集~(13)C油气藏的成因.前期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上寒武统底部存在可全球性对比的SPICE事件且具有有机/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协同正向漂移的特征.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源岩发育特征、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以及生物发育特征等因素,初步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发现的台盆区塔东2井寒武系、塔中62井志留系等原油富集~(13)C同位素的成因可能是由于局部发育以冷生物物种(如蓝细菌等)为主要生物母质的富集重碳同位素的上寒武统烃源岩排烃、聚集、成藏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地层中Sr同位素实验关键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少或消除放射性成因Sr的影响是碳酸盐地层Sr同位素研究技术之关键.碳酸盐地层的Sr同位素研究,是建立在样品不合放射性成因Sr的基础上.离子交换柱不具有消除放射性成因87Sr影响的功能,只能减少或除去Ca2+、Ba2+等阳离子,以便在质谱分析中提高Sr同位素的电离概率,获取更高的灵敏度,同时消除87Rb(同质异位素)对87Sr测定值的干扰.在质谱分析时,一旦发现样品中含Rb,就必然存在放射性成因87Sr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偏高.鉴于一些碳酸盐地层内含有富Rb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组分,盲目使用氢氟酸、硝酸、高氯酸等强酸溶解样品,有可能严重地影响到Sr同位素(87Sr/86 Sr)的测定值.实验证明,采用选择性溶解技术,用醋酸或浓度较低的稀盐酸萃取碳酸盐,可以减少或排除硅酸盐及其他富含放射性成因Sr的矿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离子交换是一种属于单元传质分离、可逆的等量交换反应过程。该文浅述了离子交换动力学模型(拟均相扩散模型、缩核模型和其他模型)考虑的因素及其应用范围,并介绍了离子交换机理(包括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性理论和离子交换过程控制步骤)。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性理论可采用双电层理论或Donnan膜平衡理论来解释,离子交换过程控制步骤取决于液膜扩散和颗粒扩散过程,可采用准数法或中断接触法来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2.
在湿法冶金中分离相似元素时,人们选择分离试剂(如离子交换剂、萃取剂)大多带有随意性,且多从现有试剂中寻找,然后通过条件试验调整各工艺参数.这种筛选方法工作繁琐,周期冗长,同时也限制了净化分离效果.为此,借鉴药物化学中先导化合物优化方法,根据冶金中相似元素分离的具体情况,探讨了使用电子等排原理设计新型分离试剂的可行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离子交换树脂型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浩  刘雷  曾哲灵  陈莲花 《江西科学》2008,26(4):658-661
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作为酯化催化剂的应用进展,评述了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可重复利用性,为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进一步改性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仙人洞岩溶水系统是西昌市南部典型的地下水系统,亦是该区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的唯一水源,对其水源成因和溶质组分演化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仙人洞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地表水水化学组分、氢氧同位素和氚同位素特征,探讨了这三类水的成因和溶质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仙人洞三类水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3-型水;水化学指标和同位素信息揭示三类水均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但岩溶水属于具有快速通道的深循环、长径流途径的水循环模式,而基岩裂隙水则属于浅表层循环模式。系列水化学图示和离子比值系数表明岩石风化作用、碳酸盐岩溶解和离子交换过程是影响这三类水组分演化的主要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丙氨酸对黄河水中铅(Ⅱ)与表层沉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出了离子交换率E%与pH的关系,pH突跃范围和最大离子交换率.结果表明,丙氨酸浓度增加,离子交换率增大;交换剂为转化沙时的离子交换率比未转化沙大.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轻烃组成、稀有气体同位素和伴生油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指标,对孤北-渤南地区深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自西向东由油型气逐渐过渡到煤成气:渤南深洼为渤南洼陷Es4^上来源的高成熟油型气;渤深4断阶则为油型伴生气;渤深6潜山和渤古4潜山均以渤南洼陷Es4^上生成的高成熟油型气为主,前者混入了部分源自Es3^下的伴生气,后者则混有煤成气;孤北潜山第二排山天然气由煤成气和油型气混合而成;第三和第四排山则主要为石炭-二叠系来源的煤成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多套气源岩、多种储盖组合和良好的运移通道,是研究区形成多种成因类型天然气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万鹏  殷陶刚 《科技资讯》2011,(30):67-67
就我国铀水冶厂及铀矿山废水处理当中的几种离子交换设备的应有状况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其中重点对水力悬浮床离子交换设备和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设备的优缺点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对若干离子交换设备在铀矿提取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着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离子交换技术在化肥废水、含铬废水、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阐述了在废水金属离子的回收过程中离子交换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沾化凹陷孤北渤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合运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轻烃组成、稀有气体同位素和伴生油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指标,对孤北-渤南地区深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自西向东由油型气逐渐过渡到煤成气:渤南深洼为渤南洼陷Es4上来源的高成熟油型气;渤深4断阶则为油型伴生气;渤深6潜山和渤古4潜山均以渤南洼陷Es4上生成的高成熟油型气为主,前者混入了部分源自Es3下的伴生气,后者则混有煤成气;孤北潜山第二排山天然气由煤成气和油型气混合而成;第三和第四排山则主要为石炭二叠系来源的煤成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多套气源岩、多种储盖组合和良好的运移通道,是研究区形成多种成因类型天然气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所发生的交换反应来进行分离的方法,本简述了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分类以及交换容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