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是当前汽车研究开发中的热点,对它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国家也有相应的标准,其中附着系数利用率是其重要的性能评价指标之一。在进行附着系数利用率测定试验中,数据的后处理工作量较大,为此开发了一种用于ABS附着系数利用率测定的系统,可减少测量附着系数利用率的后处理工作,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估计不同路况下的路面附着系数,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在制动工况下基于前后轮轮速和制动力矩估计路面附着系数的方法。首先,考虑汽车前后轴荷转移,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完成建模操作,创建关于双轮车辆制动的动力学模型;其次,将控制目标确定为汽车前轮以及后轮的理想和实际滑移率,建立理想制动力矩滑模控制器,对于汽车滑模控制器存在的抖振现象,通过积分切换面对其进行处理;最后,以前后轮轮速和制动力矩作为输入进行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利用这一观测器观测路面附着系数相关值。结果表明,各种路况中的路面附着系数都可以通过上述手段进行准确估计,扩张状态观测器能够抵抗外界干扰,鲁棒性强。将扩张状态观测器用于路面附着系数识别的良好结果可为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的力学模型,讨论了半挂汽车列车制动过程各轴载荷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半挂汽车列车较理想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的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具有固定分配比值的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的利用附着系数以及怎样利用各轴的利用附着系数来优化选择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4.
夏研  王柯  徐达  秦跃  张佳玮 《天津科技》2023,(S1):36-39
高压静电喷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喷涂作业中,判定其性能的核心技术指标之一是喷涂时的涂着效率,目前保险杠树脂件的喷涂受树脂材料导电率低、形状不规则等因素影响,涂料附着率低,造成树脂件喷涂过程涂料浪费。从工厂实际改善及应用出发,介绍了树脂件静电喷涂中涂着效率的定义与测定方法,对汽车行业使用的前沿静电喷涂技术及关键技术参数进行研究,明确提高涂着效率的关键技术及优化方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半挂汽车列国制动时的力学模型,讨论了半挂汽车列车制动过程各轴载荷的变化规律,得了了半挂汽车列车较理想的制动劝分型配曲线的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具有固定分配比值的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的利用附着系数以及怎样利用各轴的利用附着系数来优化选择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汽车防碰撞高速扇形预警模型,文章提出了基于双重扩展卡尔曼滤波的高速扇形预警模型。根据双重扩展卡尔曼滤波原理,将车辆状态和路面附着系数估算过程形成闭环控制,实现了对车辆状态和路面附着系数的准确估算;建立汽车的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魔术轮胎模型,结合Carsim和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联合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时监测路面附着系数,正常预警。  相似文献   

7.
附着系数-滑移率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需要道路附着系数-滑移率曲线。基于车轮和整车的动力学方程,提出一种针对特定车型的轮胎道路附着系数-滑移率曲线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准确、高效地识别路面附着系数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提供了重要输入参数。笔者提出了基于Elman神经网络识别路面附着系数方法,采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获取了某车辆的63个行驶工况,共20个重要动力学响应。构建了Elman神经网络的路面附着系数识别模型,对附着系数为0.2~0.9的路面进行了识别,识别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92%,准确率为91.22%。相对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方法,该方法使路面附着系数的识别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降低了2.24%,准确率提升了9.82%,并且在潮湿沥青路面以及干燥沥青路面进行了实车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兼顾高速转向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建立了包含主动悬架系统、Magic非线性轮胎模型和四轮转向系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考虑了侧倾力矩和轮胎垂直载荷转移的影响,基于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了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器和四轮转向系统的模糊反馈控制器,并通过两者间的协调在附着系数为0.8的B级路面上对汽车进行仿真,然后分析了协调控制方法在另一附着系数路面上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无控制系统相比,协调控制下车身侧倾角峰值减少了36.6%,车身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下降了14.2%,质心侧偏角接近目标零值;协调控制方法在两种常见附着系数路面上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附着系数的增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改善越好。说明所设计的协调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改善高速转向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ABS制动过程的道路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ABS控制的效果与道路识别有着重要关系,在制动过程中实时对各轮胎所附着道路的附着系数进行识别,可及时地调整制动力,提高道路的附着利用率和制动效能,使汽车ABS控制更加合理.文中通过试验获得了ABS制动过程轮缸的可等效压力函数,由储气缸压力和轮缸压力控制阀开关信号的时间历程,推导出各轮的滑移率,进而得出附着系数,实现了道路识别.道路试验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确立了影响内蒙古民族健身操发展的六大主因子:健身氛围因子、指导人员因子、区域经济因子、政策法规因子、民族健身操内容因子和组织竞赛因子。  相似文献   

12.
把松驰因子方法应用在二维水坝溢流计算中,在有限元自动生成系统的帮助下,把松驰因子方法应用在计算势函数模型中并得到数值结果。借助一个现有势函数模型的迭代算法,在每一步迭代中运用有限方法,加以驰因子使算法更稳定更快。最后,给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前提是要搞清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总的来说,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以苏南地区中年女性真丝内衣的消费现状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及心理学标尺方法对苏南地区中年女性真丝内衣的心理认知度、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苏南地区中年女性比较认可真丝内衣,但由于其性能、价格、产品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其消费,其消费需求主要由功能、质量、审美、定位、保养和形象6大因子构成。  相似文献   

15.
王新杰  吴胜兴 《江西科学》2007,25(5):616-619,655
在介绍了徐变的机理的基础上,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了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搞清楚低渗透油田注水和注气开发的效益,以安塞油田坪桥区特低渗透油田为例,应用三维三相全组份模型,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二者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都能有效地向地层补充能量,较自然能量开采,开发水平有很大提高,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有效方法;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比较存在三个时期,即①前期注水优于注气;②中期注气优于注水;③后期注水优于注气;三个不同时期出现的早晚和长短受注入气组成的影响;注水采收率可达26.24%;注气采收率在14.14%~24.28%之间,注入气体越富,效果越好;提高注气效果的关键,是延迟注入气在生产井井底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无障碍行车(跑车)试验和有障碍(跳车)试验,评价东江大桥的动力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结构各部位反应平稳,无任何异常现象发生,实桥结构的动力性能良好。对比分析了不同试验工况的冲击系数和应变增大系数。结果表明,车辆对大桥的冲击系数因位置和速度而异;应变增大系数则与车速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1994~2009年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将影响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因素、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将影响民生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效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部门中经济因素是中国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效率因素缓解了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趋势,结构因素没有实现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民生部门的能源消费量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并且经济因素是民生部门能源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品质因子估计与地震波衰减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确计算地层品质因子以及反Q滤波处理,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手段。针对品质因子估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系统研究了谱比法、质心频移法和峰值频移法,发现在三类方法中谱比法的精度和稳定性最高;针对反Q滤波,系统研究了基于稳定因子和基于反演的两类反Q滤波方法。对比结果表明,两类方法基于的模型和利用的品质因子虽然有所不同,但均能够对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振幅衰减和相位畸变进行稳定而有效的补偿和校正。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粒子群算法的一种新的个性因子,以改进其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效果.个性因子是基于对社会心理学的观察而对每个粒子增加的一个新属性,使每个个体具有不相等的社会因子和认知因子,但整个种群具有几乎相等的社会和认知学习能力,并符合高斯分布,从而增强了粒子的搜索和开发能力,加速了收敛.最后,使用二分子图问题和旅行商问题验证了个性因子的效果,大量的随机仿真实验结果说明该因子效果较好.此外,还分析并解决了二分子图问题的解空间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