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金松 《广东科技》2012,21(11):242-243,241
生态环境优化建设,旨在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消除城镇生态环境问题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以华安县为例根据“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城乡生态环境并抓”的原则和实施“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保护总体战略浅析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喜红  龚大洁 《甘肃科技》2007,23(1):25-26,16
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离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去谈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甘肃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摆脱“生态贫困”,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甘肃的生态环境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地区经济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环境教育是必选之路。文章从甘肃环境和环境教育的现状出发,着重就如何开展和加强环境教育、促进甘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些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检测技术在油田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油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环境检测技术对油田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环境检潮技术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油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使得油田周边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长期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谈文主要论述环境捡洲技术的运用在油田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井针对其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宁夏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IS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形成了宁夏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宁夏生态环境划分为3个生态区,10个生态亚区,37个生态功能区.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特点,确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提出了保护时策,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生态城镇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规律的基础上,依托GIS技术,结合数字地图、计量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设计县域生态城镇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为促进生态城镇建设决策的科学化与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现经济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高原发展面临的难题,而发展生态经济,则能实现青藏高原生态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不仅是保持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且对维系整个江河源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加林 《海峡科学》2008,(2):14-15,27
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设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语言结构与生态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而翻译学又与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将生态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的生态翻译学应运而生。生态环境与翻译之间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者和谐共存;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译者的水平,另一方面译者水平的提升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统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在复杂的生态文明系统工程中充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和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是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三个问题:(1)全球变化及其危害;(2)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生态教育与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 ,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实现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西部地区实际出发 ,提出了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建设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议体育旅游生态化建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阐述体育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体育旅游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原因,并对体育旅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减少,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改善我省生态环境的对策: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林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保护森林、造林绿化,全面经营山林资源,改变农村单一性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强指导,防止污染向农村扩散。同时还须加强法制和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树立自然保护观念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西藏交通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了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因西藏生态环境脆弱,只有做到环境保护与交通规划紧密协调,才能实现西藏交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生态系统具有内陆高原干旱的性质,本文分析了组成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生产者、消费者的特征及破坏生态平衡的各种人为因素,重点提出了一些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于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并以此为评价主要基础数据,通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水土保持指数和污染负荷潜力指数五个评价因子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小清河流域1984-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一般”级别,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仍需要继续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西部的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严峻,一方面是因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固有的脆弱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为、经济和政治法律因素。因此,西部地区面临着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在这些双重任务面前,西部地区必须要选择互动开发模式,建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的构建思路,建立了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学理论对指标进行分析和度量,采用G1法确定各指标间权值,建立了公路生态环境评价定量模型。通过在绵阳-重庆公路绵阳至遂宁段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显示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