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0~2012年MODIS数据集中空间分辨率为1000m,时间分辨率为1个月的NDVI数据集对黑龙江省生长季里整体植被及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年际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降水及气温等气象数据分析了各气候因子与不同类型植被多年来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生长季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空间差异较大,引起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植被类型不同,林地植被NDVI较高,耕地次之,草地最低.(2)黑龙江省13年间NDVI变化趋势为:全省总体平均NDVI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耕地、草地植被NDVI 2000~2012年呈显著上升趋势;林地总体无明显变化,林地内部及周边地区林地转耕地草地的区域NDVI下降明显.(3)从像元尺度看,降水和温度对植被NDVI在不同地区影响差异较大,研究区大部分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其中降水相关性强于气温.  相似文献   

2.
西安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西安市2002年12月—2012年11月逐年、季、月植被NDVI序列,结合同期西安市的观测数据,总结出西安市NDVI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安市NDVI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值在0.237 8~0.252 5之间;春季NDVI增加量最大,为0.004/a.(2)10年来西安市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气温基本持平,气候驱动力不利于植被覆盖增长;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雨热同期满足了植被生长发育需求.(3)年和季NDVI总体上与同期平均气温、上期降水相关性较好.(4)西安市植被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5)人为因素在植被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NDVI的鹤壁市植被覆盖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较高分辨率的2000年ETM+影像和2007年TM影像,对该地区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植被覆盖度反演,并合理地确定植被覆盖等级分类标准,由此得到植被覆盖等级分类图,对比分析鹤壁市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毕节试验区为例,选取1990年、2010年的TM和2000年的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基于NDVI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毕节试验区植被覆盖度进行定量估算,并分析毕节试验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1—2013年MODIS NDVI多时序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对象进行统计,并探讨植被覆盖度变化产生的人为原因.结果表明:(1)整体上,近13年湖南省各市州植被覆盖度水平均较高,波动幅度较小;(2)湖南省西部各市州植被覆盖度水平略高于东部各市;(3)湖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大致以112°E为界,以西呈增加趋势,以东则表现为衰减趋势;(4)湖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显著增加的面积明显小于显著减少的面积;(5)植被覆盖度的短期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2019年5—9月MOD13Q1植被监测产品及同期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模型、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植被时空变化率及NDVI对气候的响应。结果显示:(1)秦岭山区西安段NDVI由东北向西南依次递增,气温与NDVI趋势基本相反,降水和相对湿度与NDVI趋势基本一致。(2)逐年最大NDVI、平均气温、降水总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均呈上升趋势;5—7月NDVI、平均气温逐渐增高,8—9月逐渐降低;5—9月逐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逐渐增加。(3)坡脚面区域因城市化发展而出现植被退化现象,秦岭高山区域植被改善显著;各区县改善面积占比自西向东依次减少;西部3个区县改善区域大于退化区域。(4)7月上半月及以前气温与NDVI呈负相关,7月下半月及以后与NDVI呈正相关;降水与NDVI呈正相关,且从8月开始NDVI对降水响应出现滞后性;7月下半月及以后相对湿度与同期NDVI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秦岭山区西安段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植被改善明显,且山区植被对降水的响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1~2016年中国地区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使用Arcgis中的克里金插值法、线性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以此探究21世纪以来中国地区NDVI时空变化规律结论如下:(1)中国大陆地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在每年春季夏季植被带从北向南逐步升高,秋季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在东南地区受季节影响变化不明显,植被状况最好的季节为夏季秋季.(2)从空间尺度来看,中国区内呈现出东南地区高,西北地区低,其余地区居中的趋势.中国区域范围内植被NDVI呈现出上升趋势,在2001~2016年之间NDVI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其中2005、2010和2012年NDVI出现了下降情况.(3)各分区NDVI上升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变化呈现基本一致.植被NDVI受气候因子影响最为显著,在不同分区内影响NDVI的主要因子并不一致.(4)2000~2016年以来除少数几年的月均NDVI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外,大部分年份NDVI最高值都出现在7月,2011~2016年7月均NDVI相较于前10年已整体升高至0.45以上.  相似文献   

8.
祖厉河流域泥沙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祖厉河流域近40年的实测资料点绘出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双累积曲线,分析了该流域的泥沙变化规律;得出祖厉河年输沙量的大小是由流域的有效降水及祖厉河流域生态环境所决定;根据祖厉河的地理位置和其降水特点,提出从治理下及祖厉河流域生态环境所决定;根据祖厉河的地理位置和其降水特点,提出从治理下垫面着手,加强林草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较全面掌握川西高原植被NDVI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方法】以MODIS-NDVI为基础数据,借助Sen+MK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2000—2020年变化规律展开探讨。【结果】(1)川西高原植被NDVI整体呈现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植被NDVI数值整体相对更高;(2)近20年,全域植被NDVI数值无显著变化趋势的地区全域面积占比约75%;(3)高程、年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主导了川西高原植被NDVI的空间布局,解释力在35%以上。【结论】川西高原近20年植被整体生长状态良好,自然因素对其植被空间布局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徐凤英 《河南科技》2022,(6):117-120
分析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温度和降水预报在驻马店地区的预报效果和误差特点,为该地区精细化预报订正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利用该地区31个考核站2020—2021年地面实况资料,对其四季温度以及汛期降水的数值模式预报的产品进行检验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高温度预报EC优于GRAPES,最低温度预报则略高于GRAPES;GRAPE...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荒漠蜥蜴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气候,植被类型的复杂性和地形海拔高度是决定甘肃河西荒漠蜥蜴多样性的主导因子。海拔低,气温高,降水少,植物生长期长和植被类型复杂的地区蜥蜴种类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流域内多年降水、河道水量等水文情势,分析蛮河流域河流沿程监测断面水质在年际内的变化过程,分析流域内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水质的变化。探索流域内水质沿时程、年际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白银市作物生长期降水变化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白银市4站1957年-2005年49a的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方差、变差系数、皮尔森Ⅲ型分布拟合降水保证率、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10月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白银市4~10月降水量从北向南增加.南部降水量是北部各县的2倍左右.(2)4~10月降水量的平均年际变化在50~100mm之间,全市大多数地方年际变化在50~60mm之间;(3)4~10月降水量的相对变化在30%以内,靖远、会宁两县比景泰、白银两县降水量稳定;(4)在75%的概率保证下,北部各县的降水在150~180mm之间,南部至少为315mm,除几个较大的干旱年,大多数年份各县的降水偏少量不低于20%,即在正常年景以上;(5)南部降水量显著减少,市北部则变化不大.全市5a左右的年际周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刘洪江  王磊 《河南科技》2023,(15):91-97
【目的】研究滑坡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克服传统单一监测方法识别的不确定性。【方法】提出了一种融合InSAR和光学遥感技术的滑坡灾害早期识别技术,首先利用3景光学影像获取白格滑坡发生前的前三年同一季度的植被覆盖度(FVC)变化,然后利用32景SAR影像获取白格滑坡灾前的年平均形变速率,累计形变量,最后采用两种识别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实现对白格滑坡灾害发生进行早期识别。【结果】白格滑坡发生前,滑坡体表面植被覆盖度逐年降低,并伴随着较大的形变,且低植被覆盖区域与高形变区域具有较高吻合。【结论】证明FVC-InSAR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实现对部分滑坡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5.
绿色空间格局和热环境是与城市居民活动息息相关的重要元素,绿色空间格局通过植被覆盖的程度和形态影响城市宜居环境,而热环境则以地表温度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利用Landsat 8 OLI_TIRS卫星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反演法得到长沙市核心城区植被覆盖情况和地表温度数据,初步分析了长沙市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长沙河东地区主要为密集的建筑用地,植被覆盖度显著低于多山多水的河西地区;地表温度河西显著低于河东,临水区域温度是低温中心区,而地表温度最高值却位于研究区域最东——芙蓉区东部。同时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之间的显著性系数为0.00、相关性R值0.167,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城市的宜居温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关系密切,为建设更加优化的城市环境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其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对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搜集包括青岛市在内的15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近5年的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青岛市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近5年的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是在R&D人员、专利、技术市场成交合同等方面与其他高效率城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兰州市某基坑工程为实例,研究了基坑降水对其周围地表及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和变化规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与ADNIA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降水引起建筑物周围及下方土体发生固结变形,最终导致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并在实测与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基坑降水应注意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气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影响研究,确定出降水、日光辐射、高低温度以及它们的综合因素。华南地区则以降水和高温的影响最为显著,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地区,低温和低温期间降水的影响是主要的,中国内陆地区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均衡,应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三门峡国家基本气象站2005年—2012年的年平均观测数据和夏季每日14时气温和露天温度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初步掌握两者在多种天气影响下的差别和变化规律,为露天温度预报服务提供依据,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EOF和REOF等方法,对甘肃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全部26个站1971年~2000年4~10月农作活跃生长季降水进行分解,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半湿润区4~10月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西北部永靖站为428.9 mm,最多的是东端正宁站为549.8 m,4~10月降水在由南向北依次递减的总体趋势下,以天水为界,其东西两侧的变化呈"八"字形相反趋势:陇东地区,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临夏州和临洮、渭源一线,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依次递减.EOF及REOF分解的结果更为复杂.其时间演变规律是:26站多年多站4~10月降水综合平均值,年际间变化振幅十分明显,最大值出现在1984 年为638.5 mm,最小值出现在1982年为346.7 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8倍多.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中后期为少雨时段,其余为相对多雨时段,90年代末以来,降水又有增加的趋势.就各年代各区域而言,70年代以庆城、宁县、华亭、清水一线为界,其以南以东低于多年平均,而以北以西高于多年平均;其中西部的东乡、广河也低于多年平均.而80年代研究区域整体均高于多年平均.90年代,整个区域均为负距平,尤其是其南部降水减少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