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浮萍多糖总糖含量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本植物浮萍中提取的多糖类化合物经实验证明具有免疫增强活性.探索浮萍多糖提取物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同时将其用于浮萍多糖生产制备中的质量控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经苯酚-硫酸和蒽酮-硫酸显色,测定浮萍多糖提取物中的总糖含量,并通过线性和范围、精密度、稳定性和准确度等指标评价该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浮萍多糖所需设备简单、操作快速、结果稳定、灵敏度高,可将其作为浮萍多糖提取物中总糖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选取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冠突散囊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利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发酵液中多糖.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探寻操作过程中苯酚用量、硫酸用量以及显色时间对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浓硫酸用量显色时间苯酚用量,当5%苯酚用量为0.6 m L、浓硫酸用量为7.0 m L、显色时间为40 min时,可以获得苯酚-硫酸法对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藏药“喁”中粗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粗多糖,酚-硫酸法测定样品中粗多糖的含量.结果发现“喁”中粗多糖收率为16.16%,其中总糖含量为67.90%.  相似文献   

4.
苯酚—硫酸法测定百合多糖中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凤慈  闵莉静 《科技信息》2011,(10):127-128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的检测百合多糖中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本文采用水煮醇沉法初步提取百合多糖,用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百合多糖含量并计算回收率。结果:通过水煮醇沉并纯化干燥后得到白色的百合多糖,经苯酚-硫酸法测定得到糖含量约为43.67%,回收率为98.60%。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百合多糖含量,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龙芽楤木的根皮中提取龙芽楤木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龙芽楤木多糖,用改进的硫酸-苯酚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龙芽楤木根皮中多糖的含量为干重的20.61%,RSD为0.32%,平均回收率为99.95%.结论 改进的硫酸-苯酚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灵敏性好.  相似文献   

6.
超滤法分离浮萍多糖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超滤法分离浮萍中免疫活性成分浮萍多糖的工艺.通过煎煮、超滤、脱蛋白、乙醇沉淀等步骤对浮萍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硫酸-苯酚法和硫酸-蒽酮法测定提取液和样品中的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比色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得到浅褐色粉末,纯度53.5%,蛋白质含量1.2%,收率6.43%.该方法可以简单、快速、有效地对浮萍多糖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7.
蒙药广枣中多糖的提取及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介绍及提取了广枣中水溶性多糖 ,并用硫酸 -苯酚法测定了广枣中总糖、水溶性多糖、不溶性多糖和游离糖的含量 平均回收率 99 2 0 % ,RSD0 92 %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广枣中 1 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对京大戟多糖的提取条件和多糖的测定方法进行探索,以期优化京大戟多糖的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京大戟多糖,同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显示:(1)京大戟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0∶1、提取次数为2、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 h;(2)苯酚-硫酸法测定京大戟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为:苯酚浓度为5%、浓硫酸用量为5 m L、反应温度为100℃、显色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京大戟中含糖量为22.09%。苯酚-硫酸法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的RSD为1.38%、稳定性RSD为1.78%、加标回收率为98.35%,表明该实验获得的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均可有效用于京大戟多糖的提取和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超声波和回流法两种不同提取肋果沙棘籽总黄酮方法进行了探讨,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肋果沙棘籽总黄酮的质量百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所得肋果沙棘籽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73%,4.60%.超声波提取方法较回流法提取率高且省时.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福建黄花梨皮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取的方法提取福建黄花梨皮中的多糖,运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单因素:超声波提取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氢氧化钠碱液浓度、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L_9(3~4)进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黄花梨皮中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超声波提取温度为45℃,超声波处理时间为60 min,氢氧化钠浓度0. 2 mol/L,料液比1∶40,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可以达到57. 76%。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龙眼果肉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其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W∕V)1∶3,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2次重复实验的龙眼多糖得率为0.52%,总糖含量为20.23%,还原糖含量3.45%.多糖经硫酸水解后,通过PMP柱前衍生化处理后,以V(水)∶V(甲醇)=50∶50作流动相,1.0 m L/min的流速,检测波长254 nm的色谱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眼多糖中存在L-鼠李糖(L-Rha)、D-葡萄糖(D-Glc)、D-半乳糖(D-Gal)3种单糖.  相似文献   

12.
超声助提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溶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条件下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溶剂效应.分别采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等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考察了溶剂配比、溶剂pH值等因素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甲醇提取时,绿原酸提取率最高,超声助提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溶剂条件是pH值为4.5的70%的甲醇水溶液.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将犁头草全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对犁头草全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评价并比较各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将粗提物按照极性高低分布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相中,评价不同萃取相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和甲醇冷浸法获得的提取物抗菌活性明显,而水煎煮得到的提取物几乎未见抗菌活性。此外,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抗菌作用要优于石油醚相,而水萃取相抗菌活性最小。甲醇冷浸法和乙醇回流法获得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对金葡菌ATCC 33591和金葡菌ATCC 43300的抗菌活性最佳,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达到0.3125 mg/mL,对其他细菌的MIC值在0.3125~1.25 mg/mL之间;而其他萃取组分对金葡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耐药菌的MIC值大约在1.25~5 mg/mL之间。本研究确定了犁头草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尤其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效果较好。研究发现乙醇回流与甲醇冷浸法可用于犁头草的抗菌物质提取,且它的抗菌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毛樱桃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毛樱桃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乙醇提取物毛樱桃总黄酮进行富集纯化,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考察所得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优化的提取、纯化工艺可明显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水、石油醚萃取物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1%,5.59%,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可达26.31%;3种萃取物对小鼠耳肿胀模型肿胀度(mg)的影响分别为11.03±3.44(水提物),11.29±2.92(石油醚提取物),6.56±2.59(乙酸乙酯提取物).结论毛樱桃总黄酮可通过乙醇提取,石油醚、水除杂,乙酸乙酯萃取富集,其得率、纯度及抗炎活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超临界流体萃取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设计的SCFE装置进行了沙棘籽油的超临界流体(CO2)卒取。实验条件为压力15-30MPs,温度303-323K,流速0.05-0.40m^3/h。在30MPa、313K时得到最高油产率。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用于超临界萃取过程动力学模拟。网络结构为三层BP网。以压力、温度、萃取时间为输入信息,以萃取量为输出网络进行训练。由此得到的网络可以对萃取速率和单位时间床高方向的萃取量进行准确的模拟和预测。进一步发展后,该方法可为放大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利用陆英全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超声法和乙醇回流法对陆英干燥全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通过比较粗提物和萃取相的抑菌活性初步确定陆英的抗菌有效部位。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的提取率较高,但甲醇超声法提取物活性更好。其中甲醇超声法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优,对大多数G+及其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达0.625~5.0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甲醇超声法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是陆英的抗菌作用有效部位,这为陆英的药用开发,尤其是其抗菌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制备收集100种常用藏药的环己烷、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并运用MTT法对两个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进行各提取物的抗肝癌活性测试,同时选用L-02细胞来评价其体外毒性.抗肝癌活性结果显示100种常用藏药中17种藏药材有良好的抗肝癌活性,其IC50值均小于150 μg/mL,其中马兜铃、蓝翠雀花、甘青青兰、掌叶橐吾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显示出显著的抗肝癌活性,其IC50值均小于50 μg/mL,但马兜铃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正常肝细胞L-02显示出一定的毒性.在进一步的抗HepG2肝癌活性验证中,结果显示蓝翠雀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甘青青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肝癌活性,两者在抗HepG2肝癌细胞株活性中皆显示出显著的时效和量效关系.运用倒置显微镜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对经过蓝翠雀花乙酸乙酯提取物或甘青青兰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的HepG2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提示蓝翠雀花和甘青青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能是通过诱导HepG2细胞凋亡而显示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取干燥深绿短肠蕨Allantodia viridissima根状茎粉末适量,乙醇回流浸提法得本实验所用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深绿短肠蕨中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分别对样品的乙醇提取部分(AVH),石油醚萃取物(AVP),乙酸乙酯萃取物(AVE)和正丁醇萃取物(AVB)进行DHHP法和ABTS~+法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模型对其进行降糖活性研究;并采用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法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深绿短肠蕨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为(172.8±0.7)mg没食子酸/g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部分为AVE,EC_(50)分别为16.2μg/mL和22.3μg/mL;AVH有较好的降糖和抗炎活性.本研究为深绿短肠蕨的深度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半枝莲不同粗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并初步确定其抗菌活性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甲醇冷浸法、乙醇热回流法及微波萃取法提取粗提物,96孔板培养法测定不同粗提物对的体外抑菌活性;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通过比较其抑菌活性初步确定半枝莲的抗菌有效部位。结果三种提取方法中,微波萃取法浸膏得出率最高;半枝莲的各粗提物对普通菌在2 mg/mL下未见抑制活性,但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ATCC33591和43300)半数抑制浓度(MIC值)达到2mg/mL;粗提物的萃取组分尤其是乙酸乙酯相,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其对各种菌株的半数抑制浓度大多在0.5~2 mg/mL范围,石油醚相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MIC值达到0.125 mg/mL。结论半枝莲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耐药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并且初步确定抗菌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相,这为半枝莲抗菌应用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石油醚萃取生漆后,用硅胶、MCI和ODS等多种分离填料进行三烯漆酚的分离制备,纯化的单体以H-NMR、3C-NMR和高分辨质谱鉴定结构.结果表明,石油醚可萃取得到大量漆酚,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V(石油醚)∶V(乙酸乙酯)=30∶1~10∶1)为洗脱溶剂进行粗分,MCI和ODS分离以甲醇-水(甲醇体积分数90%)为流动相进行纯化,最后得到较高纯度的单体漆酚(质量分数达96%),经鉴定为一种三烯漆酚,3-(8′Z,11′E,13′Z-pentadecatrienyl) catech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