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在细胞水平下,通过抗病毒实验,筛选佩兰最佳提取方法及敏感病毒株,并确定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型号,为进一步分离非挥发油类抗病毒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先通过水提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法、醇提水沉法、乙酸乙酯提取法获得粗提物,在细胞水平下,由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法染色,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通过比较治疗指数(TI),对肠道EV-71病毒、单纯疱疹Ⅰ型病毒、柯萨奇病毒B5、呼吸道合胞病毒进行体外抗病毒筛选;其次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以蒸馏水、体积分数为25%、50%、75%的乙醇作为洗脱剂冲洗树脂柱,筛选分离纯化效果最好的大孔吸附树脂.结果:经初步筛选,水提醇沉法中的沉淀对肠道EV-71病的抑制作用最强,TI为84.631;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法得,AB-8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对佩兰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其中体积分数为25%乙醇洗脱部位的T1值可达127.001.结论:体积分数为25%乙醇洗脱部位是佩兰抑制肠道EV-71病毒的最佳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抗病毒活性追踪法鉴定并获取紫叶李果实抗病毒最好的活性成分,并通过对大鼠灌胃的给药途径评价其长期毒性.方法:用渗漉法对紫叶李果实进行提取,通过中性红染色法对提取液进行抗病毒实验,测出其对不同病毒的抑制效果.用乙醇醇沉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抗病毒效果最好的部位.通过理化鉴别对抗病毒效果最好的部位进行定性分析以及通过紫外测定其含量.对大鼠一般行为、体质量、摄食、器官组织切片及实验动物迟发毒性的检测,观察抗病毒活性最好部位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结果:经体积分数为25%乙醇洗脱、D101大孔树脂吸附后的部位对HSV-1抑制效果最佳,经理化鉴别为多酚类.此外,体内毒性评价结果显示此部位对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使用是安全的.结论:紫叶李果实中多酚类成分是一种有前途的、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使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研究败酱草总黄酮部位的抗病毒活性成分。采用细胞病变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检测,筛选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并通过LC-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总黄酮30%乙醇洗脱部位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共鉴定出14个活性成分,包括12个黄酮类成分和2个酚酸类成分。败酱草总黄酮部位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为败酱草抗病毒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研究败酱草总黄酮部位的抗病毒活性成分。采用细胞病变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检测,筛选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并通过LC-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总黄酮30%乙醇洗脱部位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共鉴定出14个活性成分,包括12个黄酮类成分和2个酚酸类成分。败酱草总黄酮部位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为败酱草抗病毒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超滤法结合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备复方双中药注射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滤法初步提取双中药银杏叶和绞股蓝中抗心脑血管疾病有效成分,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初提物中银杏黄酮、绞股蓝黄酮、绞股蓝皂苷等进行进一步纯化,制备出复方银杏绞股蓝双中药盐酸曲美他嗪注射液.同时,进行了双中药注射液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振荡的条件下,超滤法提取抗心脑血管疾病有效成分正交实验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80%,固液比1∶20,超声时间10 min.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总黄酮为1.252 3 mg/mL~2.504 7mg/mL,总皂苷为0.429 4 mg/mL~1.288 3 mg/mL,洗脱剂为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纯化后产物中总黄酮、总皂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7.35%、12.75%,黄酮与皂苷的比值为2.93.注射剂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在30 d内-10℃、25℃条件下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在5%以内.  相似文献   

6.
海边月见草茎提取物经X-5大孔树脂吸附,用体积分数为10%、30%、50%、70%的乙醇溶液进行洗脱,得到4种洗脱级分.采用二苯代苦肼自由基(DPPH·)体系、羟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及抗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体系对4个级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边月见草茎提取物4种洗脱级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中30%乙醇级分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该级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2.60%,对H2O2/Fe2 产生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5.43%,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率为26.16%,对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的抑制率为80.97%.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比芦丁好或相当,但比槲皮素略差.同时显示抗氧化活性与其黄酮体积分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微波辅助提取柿叶黄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微波辅助法提取柿叶黄酮的最佳条件.利用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柿叶黄酮的静态吸附实验筛选了最优的吸附分离树脂,并确定了乙醇洗脱最优体积分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m∶v),微波强度250 W,提取时间21 min;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柿叶黄酮吸附效果最好且70%乙醇解吸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对杜仲中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甙(PinoresinolDiGlucoside,即PDG)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DG含量.结果表明:杜仲粉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60℃,提取2次,每次1h,PDG提取率可达90%以上.分别采用4种大孔树脂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处理,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发现S型树脂对此种活性成分选择性好、吸附量大,用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水溶液洗脱可将其完全解吸附,PDG的收率达45.2%.在C18色谱柱上,以体积分数为26%的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在λ=228nm处,对杜仲原料中PDG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炮制后的杜仲皮的PDG质量分数较高,为0.497%.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物质,制备黄酮脂质体,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及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总黄酮脂质体制备处方,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中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为1:6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h;黄酮脂质体最佳处方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1,卵磷脂与黄酮的质量比为20∶1,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5.8.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比的黄酮及其脂质体对猪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随着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质量分数相同时,黄酮脂质体的抗氧化效果优于黄酮溶液,且与抗坏血酸有较好的协同抗氧化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茶树花物料粒度、不同提取剂和提取方式的比较,研究茶树花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茶树花黄酮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乙醇热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95%的乙醇,料液比1∶15,80℃下批次提取90 min;超声波振荡提取最佳工艺为:体积分数95%的乙醇,料液比1∶30,提取温度45℃,批次提取80 min.超声波结合热提法获得的茶树花黄酮提取物对·OH的清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头翁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体外抑制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分离纯化,为筛选抗RSV的有效单体做准备.方法:预实验分别以水、体积分数为75%乙醇、乙酸乙酯为溶剂进行粗提取药物.分别采用RSV-MA104、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MA104和肠道病毒71型(EV-71)-RD细胞感染模型进行病毒筛选,初步检测其体外具有抗RSV活性.根据预实验结果,再用水提醇沉法对白头翁水总提取物分离纯化,将其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再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白头翁的16个化学部位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酶标仪测定中性红染色后的A540值,计算其治疗指数(TI).结果:白头翁的水、乙醇、乙酸乙酯3种总提取物中水总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效果最好;再用水提醇沉法将白头翁水总提取物分离后,沉淀物的治疗指数TI97.01;白头翁大孔树脂水洗脱液2号具有显著的抗RSV活性,治疗指数TI112.99.结论:白头翁水部位具有良好的抗RSV活性.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的纯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葛根素为目标提取物考察了天然活性物质的色谱分离过程,通过理论分析,综合考虑各主要影响因素,经多次实验,得出提纯葛根素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葛根黄酮浸膏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采用水洗、质量分数分别为10%乙醇洗及30%乙醇洗的梯度洗脱方式,收集30%乙醇洗出液,经真空浓缩、干燥,可得纯度不低于70%的葛根素,结果与小试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对水/醇法提取马铃薯皮中总黄酮的工艺和大孔树脂纯化黄酮的工艺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50℃,液料质量比30:1,提取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马铃薯皮粉末粒径为0.28~0.90 mm时提取2 h,黄酮提取率可达到2.24%.通过对pH值、乙醇含量等条件的筛选,最终总黄酮的吸附率达到98.39%,洗脱率达到85.03%.经过真空浓缩、干燥,获得黄色粉末,其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由未纯化前的5.36%上升至13.29%.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剂萃取法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有害成分银杏酸,以银杏黄酮、银杏内酯和银杏酸的分配比为指标,考察了水相pH值、乙醇体积分数、有机相等对分配比的影响,优化了溶剂萃取法脱除银杏酸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pH值2.0、体积分数40%的乙醇为下相,正己烷为上相时,可有效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酸,并且最大限度保留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等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小腊树黄酮的工艺,以及纯化前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AB-8型树脂是分离纯化黄酮的适宜大孔树脂;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物上样量为6BV(以湿树脂体积计),先用水淋洗,再用30%的乙醇洗脱,洗脱剂用量为3.3倍湿树脂体积.纯化后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要低于纯化前.  相似文献   

16.
提取纯化半枝莲中的黄酮成分.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半枝莲中的黄酮成分,利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进行检测.结果:半枝莲黄酮成分主要存在于20%乙醇洗脱部分和40%乙醇洗脱部分.结论:结果说明此提取纯化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仙草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及液料比作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试验设计,将仙草中黄酮的提取率作为响应指标值,进行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说明各个因素对仙草中黄酮的提取率影响强弱次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仙草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5 h,液料比30∶1(m L/g),该条件下得到的黄酮提取率最大,实际测定值为14.37%,与预测值(14.79%)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响应面优化法分析的结果可信,所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仙草中黄酮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杜仲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杜仲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猪油为底物,采用碘-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了杜仲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及与有机酸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杜仲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质量分数为70%乙醇、料液比(g∶mL)为1∶10、80℃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回流2 0h.杜仲黄酮对猪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部分有机酸对其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添加质量分数为0 30%杜仲黄酮可使猪油在20℃下的货架寿命由2 5个月延长至8 1个月.  相似文献   

19.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绿原酸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杜仲叶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活性成分绿原酸.对制备色谱的洗脱方式、洗脱剂组成、浓度、洗脱速度等参数进行优化,提出并应用了流动相速度梯度洗脱方法.最佳操作条件为:采用流速梯度进行洗脱,流速先为28 mL/min,然后为45 mL/min;流动相为15%的有机酸B和 0.1%的有机酸E(体积分数);测定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为10 mL;进样量为2500 mg.通过该工艺分离纯化,制备回收率为83.3%,相对标准偏差为3.1%,绿原酸的纯度达98.61%,同时可得到杜仲叶黄酮、桃叶珊瑚甙等副产品.  相似文献   

20.
茵陈总黄酮的提取及初步纯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3种极性不同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茵陈黄酮的静态吸附行为,筛选出了较优的吸附分离树脂,并对洗脱剂进行了优化.络合显色法用于茵陈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DM-301对茵陈黄酮吸附效果最好,70%的乙醇(体积比)作洗脱剂洗脱效果最好,解吸率最高.茵陈总黄酮的粗黄酮粉得率为17.8%,粗黄酮粉总黄酮含量为17.3%,茵陈总黄酮含量为干重的3.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