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枣体外发酵特性,评价红枣营养性能。方法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肠道内部环境条件,接种人体新鲜粪便悬浮液进行厌氧发酵,定时记录发酵液产气量、测定pH值、NH3-N值和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结果红枣发酵液产气快、产气量多,p H值下降幅度大,NH3-N值变化不明显;红枣发酵液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红枣能有效地被人体肠道微生物发酵利用,改善肠道内部理化环境,促进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短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倾注法从健康成年人的粪便中筛选双酶梭菌(Clostridium bifermentans)TK6,该菌有益于反刍动物,其发酵产物有消化酶、短链脂肪酸以及α–酮异己酸(KIC)等益生物质.分别利用7种低聚糖(低聚葡萄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棉籽糖以及水苏糖)为唯一碳源进行TK6的对比发酵,测定其不同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异丁酸、α–酮异己酸、消化酶等益生物质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低聚糖作为唯一碳源对TK6的生长促进程度不同,并对其产生的水解酶、短链脂肪酸等物质有不同的影响.菌株TK6利用低聚异麦芽糖为唯一碳源时,其活菌数最大,为(7.97±0.16)×10~8,m L~(–1);并且其产乙酸、丁酸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别为(65.70±0.37)mmol/L和(53.51±0.52)mmol/L;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到(1,994.84±254.52)U/m L.菌株利用低聚木聚糖为唯一碳源时,其发酵液产木聚糖酶的酶活力最高,为(135.86±1.82)U/m L;利用低聚果糖为唯一碳源时,其发酵液蛋白酶活力最高,为(10.12±4.34)U/m L.当添加150,mmol/L的L–亮氨酸,37,℃孵化4,h时,KIC产量最高为(8.18±0.06)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及醋酸菌对笃斯越橘进行混合发酵,通过测定基础指标(pH值、蛋白质、还原糖含量)、活性成分(总酚、黄酮、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OH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确定菌种比例之后,以pH值、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OH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确定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初始糖度的优化范围,在此基础上以总酚含量和·OH清除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ken中心组合实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酵母菌、植物乳杆菌、醋酸菌菌种比例1∶2∶1,发酵时间62h,接种量6%,发酵温度38.5℃,初始糖度15.5°Bx的条件下,笃斯越橘发酵液的总酚质量浓度达(53.27±0.16)mg/(100mL),稀释10倍笃斯越橘发酵液的·OH清除率达(83.88±0.19)%,与优化前相比分别提高了56.91%和34.34%,其·OH清除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约为2mg/mL维生素C溶液的5倍。实验结果可为笃斯越橘的深加工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润肠通便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招募便秘受试者61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饮用普通常温酸奶和含L9的常温酸奶28d,饮用结束后分析受试者便秘相关症状、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常温酸奶组相比,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组受试者排便次数显著增加(P<0.05),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粪便中丁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丙酸和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增加产短链脂肪酸的菌属,如Blautia、Ruminococcus_2和_hallii_group。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常温酸奶相比,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具有更好的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含有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的相关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萌发后的苦荞芽苗富含黄酮等有益成分,采用植物乳杆菌对苦荞芽苗和苦荞茶汁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并对产品的总黄酮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较优的苦荞芽苗与苦荞茶汁比例为1∶6,较优的上清液稀释比例为1∶10,产品的总黄酮含量可达(0.193±0.006)mg/mL。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菌剂添加量0.6%,发酵时间24h,果葡糖浆添加量6%,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1.50±0.29,较适的pH值为3.87±0.05。优化的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06%,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08%,海藻酸钠添加量0.05%,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3.60±0.32,透光率为91.37%±0.45%。发酵后的苦荞芽苗茶饮料富含黄酮和益生菌等有益成分,口感醇正、澄清透明、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费氏丙酸杆菌在酸奶发酵过程中和贮藏期的酸度、黏度、脱水收缩率以及后酸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由费氏丙酸杆菌发酵得到的发酵乳的发酵周期长,需24h左右,黏度低,脱水收缩率高,口感欠佳,但共轭亚油酸质量浓度较高,达到119.16mg/L。将费氏丙酸杆菌发酵的酸奶在4℃下贮藏20d后,酸度增加了约6°T,后酸化能力弱,有利于酸奶的贮藏;贮藏结束时,酸奶中共轭亚油酸(CLA)的质量浓度为117.37mg/L,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发酵周期长和黏度低等缺点可能会限制费氏丙酸杆菌在酸奶发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与人体长期互作、共同进化,帮助宿主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宿主肠道中产生的有毒废物,同时产生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功能物质为宿主所用。肠道菌群紊乱将导致诸如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人体疾病的发生。因此,维护健康的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对维持机体健康十分关键。益生菌可以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结构、抑制致病菌在肠道中的定殖,同时帮助宿主建立健康的肠黏膜保护层,增强肠道屏障作用,增强宿主的免疫系统。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益生菌、人体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论述了中国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分析了基因型与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指出了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桑枝低聚糖促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工艺,分别采用物理超声、化学酸解、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测定桑枝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促生长作用,发现与物理超声、化学酸解法相比,生物酶法制备的桑枝低聚糖能特异性增殖鼠李糖乳杆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方法,以鼠李糖乳杆菌增殖率为指标,得到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的优化工艺:β-甘露聚糖酶添加量50.00mg·mL-1,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46℃。按照优化工艺制备桑枝低聚糖,测定桑枝低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促生长作用,得到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率为396.30%±0.42%,与预测值相符,表明所得优化工艺可行。研究表明,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能显著提高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活性,可为桑枝低聚糖益生元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株Kefir源乳酸菌MA2的鉴定及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从西藏Kefir粒中分离出来的乳酸菌MA2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酸和胆盐耐受性实验显示,植物乳杆菌MA2在pH2.0、胆盐浓度为0.3%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动物实验证明,植物乳杆菌MA2显著促进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调节了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一株潜在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啤酒酵母CBR-3120的发酵实验,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测定其基本发酵性能、菌体生成情况.实验表明,菌体在生长60h后发酵程度最高,吸光度达到3.6.随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对其发酵液中杂醇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异戊醇、异丁醇、正丁醇含量较高,其中异戊醇的含量在发酵72h后达到最大值48mg/L.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乳制品中筛选到2株高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经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发酵乳酸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并命名为LB21和KLDS2.0509。同时研究了2株菌在豆乳中的酶活力、产酸性能、棉子糖降解能力和蛋白水解能力。菌株LB21和KLDS2.0509表现出不同的α-半乳糖苷酶活力,其最高酶活力分别为26.8U/mL和31.5U/mL,发酵终点pH分别为5.1和5.0,两者均能有效地降解棉子糖,蛋白水解能力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葡萄全汁乳酸发酵饮料研制提供优良菌株资源.以"桂葡1号"葡萄果汁为原料,以耐酸性及风味评价为指标,筛选葡萄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菌株,研究优选菌的单菌及复配发酵对果汁风味物质的影响.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能耐受pH值3.0高酸,其发酵香与葡萄果香协调;两菌复配生长是共生型,其发酵风味比单菌更饱满丰富;乳酸发酵增加了葡萄果汁酸、酮、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了酚类和有机酸的成分数量.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是葡萄果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其复配发酵能赋予葡萄果汁更丰富的发酵风味.  相似文献   

13.
对双歧杆菌制作双歧杆菌酸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所采用的耐氧长双歧杆菌B1能在有氧条件下14h内凝乳。实验确定了二步发酵法制作凝固型双歧杆菌酸奶的工艺;确定了双歧杆菌将与其它乳酸菌单独发酵,然后按5∶95混合进行发酵制作搅拌型双歧杆菌酸奶的工艺。所制得的双歧杆菌酸奶具有传统型酸奶的风味,并能达到108个/mL以上的活双歧杆菌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的发酵牛乳中乳酸菌的菌属以及其相关性能。方法以西藏拉萨当雄县、那曲比如县、昌都八宿县、山南扎囊县以及日喀则江孜县五个地区采集的传统发酵牛乳为研究对象进行鉴定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株,干酪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1株。通过对分离菌株抑菌性能的测试,发现5株菌都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但s012—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对菌株产酸、生长速率的测试中发现只有s007—2产酸及生长速率都较慢,几乎不生长。S017—1在8~10h几乎不生长,10~14h产酸和生长较快,其余3个菌株的生长及产酸都在8~16h最快,在16"~20h处于稳定期。结论通过对西藏不同牧区传统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性能的测试,对以后设定最优发酵工艺或是将优势菌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亚硝酸盐是潜在的致癌物质,控制它在食品中的含量对保障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研究了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 LCR 719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对亚硝酸盐的抑制,接种LCR 719的泡菜,在37 ºC发酵120 h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仅为2.214 mg/L,低于对照样的10.500 mg/L,应用手性柱的高效液相法测定泡菜在发酵24 h后产生的L-乳酸为13.74 g/L。结果表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抑制是由于LCR 719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快速产生L-乳酸。  相似文献   

16.
周勇 《广西科学》2020,27(2):188-194
为研究燃料乙醇生产废水回用的可行性,以燃料乙醇生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清液和二次凝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有机酸组成,并研究单一有机酸和经D318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前后的清液和二次凝水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 cerevisiae NJ-2019生长和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酸、乳酸、丙酸和柠檬酸是清液中的主要有机酸,乙酸和乳酸是二次凝水中的主要有机酸;乳酸和丙酸对酿酒酵母Sc.erevisiae NJ-2019的生长和发酵过程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7.0g/L和1.0g/L;清液和二次凝水分别直接回用时,清液对乙醇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更强;去除或者部分去除有机酸能使清液和二次凝水回用时的乙醇产量分别提高10.11%和9.85%。燃料乙醇发酵过程产生的清液和二次凝水具有回用的潜力,有利于实现乙醇生产过程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7.
从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1株短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和7株铅黄肠球菌。 分析了11株菌MRS培养基发酵产乳酸性能,结果表明:乳酸产量与菌群生长呈正相关,鼠李糖乳杆菌L9、干酪乳杆菌L10与L11发酵液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5.74、15.58、14.74g/L。4株代表菌相同条件下发酵高粱培养液产挥发性风味组分,共有物质13种,包含了白酒中重要香气成分:乙酸、己酸、乙酸苯乙酯和苯乙醇,且乙酸、己酸相对含量较高。各菌产可挥发性组分差异明显,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种类为:短乳杆菌L5产烷烃类化合物(27.91%),铅黄肠球菌L8产醇类化合物(43.14%),鼠李糖乳杆菌L9产酯类(7.35%)、酮类(3.61%)和吡嗪类(3.3%)化合物,干酪乳杆菌L11产酸类(27.98%)和芳香类(5.96%)化合物。仅有短乳杆菌L5产四甲基吡嗪,短乳杆菌L5和铅黄肠球菌L8可明显产乙醇,鼠李糖乳杆菌L9和干酪乳杆菌L11产3-羟基-2-丁酮。这些物质对白酒风味和口感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窖泥中各种乳酸菌特征不一,对白酒酿造有不同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挖掘白酒酿造功能微生物、拓展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果米双菌共酵制造苹果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大米为原料,探讨快速生产苹果醋的工艺.酒精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质量比为l∶1的苹果汁和大米糖化液的总糖浓度调整到13°Bx,加入0.15%(NH4)2SO4、0.15%KH2PO4、0.1%MgSO4,灭菌后25.5℃培养,酵母发酵最佳周期为100 h,可生产出酒精度为8.0%的酒精液.醋酸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发酵初始酒精度为5.5%,接种量为7%(先接醋酸菌DT-2 4.2%,后接AD1为2.8%),培养温度28℃,摇瓶转速120 r/min,初始pH 5.5,发酵时间为6 d,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理想的加糖方式为分次加糖,产品质量和口感最佳.采用双菌共酵生产苹果醋,为苹果醋的生产提供更为广泛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苹果醋的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19.
污泥厌氧发酵具有污染小,并且能获得能源物质的优势。然而污泥厌氧发酵效率低。探究了褐铁矿强化污泥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铁矿存在能够提高污泥厌氧发酵产甲烷率;当褐铁矿含量由0增加至4%时,甲烷产量由101. 8 m L/g增加至128. 9 m L/g。褐铁矿能够促进污泥厌氧发酵水解过程;并且褐铁矿含量越高,溶解性COD的最大值越高。此外,褐铁矿促进污泥厌氧发酵过程短链脂肪酸(SCFA)的积累;当褐铁矿的含量为3%时,SCFA的最大积累量为4 025 mg/L,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褐铁矿存在促进乙酸的积累;当褐铁矿含量由1%增加至4%时,乙酸含量由35%增加至42%。p H为7有利于褐铁矿强化污泥厌氧发酵;而碱性环境抑制甲烷产生。经济分析表明褐铁矿的最佳剂量为3%,总节约费用为329. 2元/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