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以药食同源鸡内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研究,主要进行了一维FT-IR光谱检测,二阶导数光谱处理,稳定性检测实验,同时完成鸡内金标准品和不同炮制品的红外检测和谱图对比分析.通过对FT-IR谱图的分析,可以得到鸡内金红外光谱图的主要特征峰的峰位及其强度如下(其中红外检测波数范围是4 000~400 cm~(-1),绝对阈值为0.39,灵敏度为50):在1 653.56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607,在1 533.43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525,在3 300.01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521.通过对鸡内金的一维红外谱图,二阶导数对比谱图,及其稳定性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了红外检测为鸡内金及其相关食品和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后续鸡内金在食品和中药材质量研究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基于紫外光诱导荧光的维生素K1(VK1)检测方法.不发荧光的VK1经紫外光(254nm,15W)照射后可转变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检测出其特征荧光峰在465nm处;当加入咪唑并经光诱导后,光化产物荧光特性发生变化,在330nm处又出现一新的较强荧光发射峰,两峰间的stokes位移长达135nm.同时发现,随着VK1浓度的增加,465nm处的荧光峰强度增加,而330nm处的峰强度反而减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g·mL-1(S/N=3),对1.0#g·mL-1 VK1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该法用于注射液及人血清中VK1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7%~104%,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FT-IR光谱法测定籼米淀粉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快速检测籼米淀粉回生,发现FT-IR光谱中一些特征振动模式的相对强度(与761.76 cm -1处峰高的比值)会随淀粉回生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振动模式包括:3 415 cm-1附近的O-H伸缩振动、2 927.46 cm-1处的CH2伸缩振动、1 155.17 cm-1处C-O和C...  相似文献   

4.
基于稀土Tb~(3+)优异的绿色荧光性质及多酸PMo_(12)O_(40)~(3-)可逆的变色性质设计了Tb~(3+)@PMo_(12)O_(40)~(3-)混合溶液对维生素C定量检测的紫外-可见/荧光探针.将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加入到Tb~(3+)@PMo_(12)O_(40)~(3-)溶液中,在864nm处的吸光度随维生素C的浓度的增加呈线性降低,在546nm处的荧光强度随维生素C的浓度的增加呈对数降低;分别以864nm处的吸光度、546nm处的荧光强度的对数对维生素C的浓度做图,得到维生素C检测的线性方程,检出限分别为0.041 4,0.036 3μmol/L.  相似文献   

5.
共振光散射法测定汞-硫氰酸盐-罗丹明B体系中的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汞 (II)与硫氰酸盐和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 ,拟定了一种新的测定汞的共振光散射方法 .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以及共振光散射强度与汞 (II)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λ =6 15nm处 ,共振光散射有最大的散射强度 ,并且共振光散射强度与汞 (II)浓度成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 0 .0~ 0 .0 6 0 μg mL ,检测限为 0 .38μg L .该法简便、快速 ,实测水中的汞 (II) ,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Hg~(2+)的快速检测,以罗丹明B为识别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Hg~(2+)荧光薄膜传感器,其与Hg~(2+)络合后荧光显著增强。随着Hg~(2+)浓度的不断升高,荧光薄膜传感器在550 nm处的吸收逐渐增强。同时,在0.1"0.9μmol/L Hg~(2+)浓度范围内,580 nm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 8)。荧光薄膜传感器对Hg~(2+)的检测限为4.3 pmol/L,常见的其他8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Hg~(2+)的检测无明显干扰。该方法便捷、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水溶液中Hg~(2+)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PB NC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方法.PB NCs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氧化态的TMB(oxTMB),在652nm处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峰;GSH既可以与PB NCs表面Fe3+结合,又可还原oxTMB,这双重作用抑制了TMB的氧化过程,引起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峰强度降低.基于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峰强度随GSH浓度的变化关系,我们得到GSH检测线性范围为0.01-5.0μmol/L.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不仅为GSH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还拓展了PB NCs在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基于水溶性吲哚半菁染料的比值式pH探针,能快速响应pH值的变化。pH在8.00~11.00范围内,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吸收峰在390 nm处随着pH的升高吸收峰逐渐减弱,而在470 nm处随着pH的升高吸收峰逐渐增强,吸收强度之比(I470 nm/I390 nm)与pH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 12),可用于检测pH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萘醌的吸收光谱特性和紫外光激励下的荧光光谱特性,分析了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随萘醌浓度改变的变化规律及两种光谱技术检测萘醌的工作曲线和检测限。结果显示,萘醌溶液对波长245 nm的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在331 nm处有次吸收峰出现,且吸收峰的强度随溶液浓度的降低(10→2μM)呈线性衰减。萘醌吸收光后有较好的荧光发射性能,在250~600 nm波段有明显的荧光发射,荧光峰位于423 nm处。最佳激励波长为306 nm,荧光峰的强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10→2μM)呈线性分布。萘醌浓度梯度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对于萘醌的检测限均为2μM。  相似文献   

10.
采用输出波长为1 064nm的两台Nd-YAG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在大气环境下对不同浓度配制的5种重铬酸钾的土壤样本进行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DP-LIBS)分析。以Cr元素在425.435nm处特征发射谱线作为分析线,测定了不同浓度下Cr元素的DP-LIBS特征谱线强度,与单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SP-LIBS)强度进行了对比,建立了Cr元素特征谱线强度与溶液浓度的拟合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双脉冲(DP)激发光谱较单脉冲(SP)激发光谱的发射强度有大幅度的提升,在低浓度条件下,Cr元素浓度与DP-LIBS谱线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系数达到0.986,通过定标曲线计算得到Cr元素的检测限为15.68μg/g,仅为相同条件下单脉冲检测限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花色素染料的近红外比率荧光探针分子1,并将其用于活细胞内内源性和外源性硫化氢的检测.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溶液中加入硫化氢时,因硫化氢对探针分子1中苯并吡喃部分的亲核加成破坏了其共轭体系,导致720 nm处的近红外(NIR)发射荧光强度降低.同时,其加成产物含有完整的半刚性香豆素荧光团,在503 nm处的绿色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由于探针1的发射波长与半刚性香豆素的发射波长不同,因此在加入硫化氢前后有两个完全分离的发射峰,实现了对硫化氢的有效比率检测.当加入4.0μmol·L~(-1)硫化钠时,荧光强度增强了19.2倍.探针分子1对水溶液中的硫化氢的线性响应范围是0.1~4.0μmol·L~(-1)(R~2=0.993 9),检测下限为57.8 nmol·L~(-1).探针分子1对硫化氢比较敏感,响应时间为110 s,且有较好的选择性.此外,探针分子1还被成功应用于活细胞中内源性和外源性硫化氢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12.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白桦及山杨天然林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计算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及山杨(Populus davidiana)群落的竞争强度.发现山杨群落的竞争强度最大,白桦林次之,油松林最小,三者的种内竞争均高于种间竞争.计算距对象木2.5, 5.0, 7.5及10.0 m范围内的竞争强度值,发现油松和山杨的竞争强度最大值出现在2.5~5.0 m处;白桦的竞争强度最大值出现在5.0~7.5 m处,这可能受到树种冠幅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包裹溶菌酶作配体的金纳米颗粒(Lys-AuNPs)的ZIF-8(Lys-AuNPs@ZIF-8)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水溶液中Hg2+的检测.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大小为300~500 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分散性及荧光稳定性.加入Hg2+后,AuNPs在640 nm处的荧光发射峰荧光强度减弱,而Lys在4  相似文献   

14.
轮廓检测是高级视觉任务的重要基础.目前存在两个难点:一是检测轮廓缺失,二是纹理边缘冗余.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结合基于多线索的环绕抑制模型提出一种新颖的轮廓检测算法.先增加环绕抑制强度,旨在进一步抑制冗余的纹理.为了防止同时抑制轮廓,利用改进的超像素分割算法(SLIC)获得候选轮廓,进而在候选轮廓处进行解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算法在提取更完整轮廓的同时尽可能地抑制了冗余的纹理.  相似文献   

15.
以Tb3+-诺氟沙星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提出了一种新的荧光光度法测量胆汁酸(BA)的方法。在pH=9.00的酸度条件下,BA能使铽(Tb3+)-诺氟沙星(NF)二元络合物中Tb3+位于545 nm处的荧光强度增强达18倍,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胆汁酸的含量成正比。测量的线性范围为5.00×10-7~2.00×10-6mol L-1,检测限为2.40×10-8mol L-1,回收率为93.3%~103.7%,RSD为0.60%。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血清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钢桥面铺装使用特点和病害特点,对GT微表处、薄层浇筑式沥青混凝土(GA)2种薄层照面预养护技术展开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T微表处具有非常好的高温稳定性,GT微表处和薄层GA都具有优良的低温抗变形能力,薄层GA粘结强度和剪切强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天然产物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检测醋酸根离子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实验将不同种类阴离子加入到槲皮素的二甲亚砜溶液中,考查槲皮素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实验发现:槲皮素的二甲亚砜溶液在500 nm处有一荧光发射峰,加入醋酸根离子时,该峰强度明显增强,而其他阴离子(Cl~-、Br~-、I~-、ClO~-_4、H_2PO~-_4)对该峰强度无明显影响,同时在Q-Ac~-中加入其他阴离子未引起荧光强度的变化。表明槲皮素对醋酸根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荧光滴定光谱表明槲皮素对醋酸根离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荧光滴定曲线线性关系较好(R~2=0995),线性范围为1.0×10~(-6)~8.0×10~(-6)mol/L,最低检测限为1.0×10~(-7)mol/L;通过Job曲线得到槲皮素与醋酸根离子作用的化学计量比为3∶2,稳定常数为3.11×10~4。核磁等实验表明,醋酸根离子的加入破坏或减弱了体系原有的氢键,促进了槲皮素分子内电荷转移,使槲皮素的荧光强度增强。用该方法检测了样品中微量的醋酸根离子,回收率为98.82%~100.96%,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8.
没食子蓝在239nm紫外光激发下,在414nm处出现一个小的荧光峰,加入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该荧光峰的强度大大增强.其荧光增强比值与ctDNA的浓度分别在低浓度区问(0.05—1mg/L)和稍高浓度区间(1—10mg/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原理建立了一种用没食子蓝作为荧光探针测定DNA的方法.该方法相当简单,其检测限可达0.04mg/L.  相似文献   

19.
以六氨合钴(Ⅲ)为探针的DNA共振光散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pH为1.81~4.1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Co(NH3)6]3+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相互作用并使其共振光散射强烈的增强.在342.0 nm处增强的共振光散射(RLS)强度与DNA的质量浓度在0.01~7.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测定痕量DNA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检测小牛胸腺DNA,检出限达到1.6μg/L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对发送功率和传输带宽限制的问题,提出基于规则量化(RQ)和不规则量化(NRQ)的一比特分布式检测算法。该检测方案在传感器节点处引入量化器,整个系统采用并行结构,由N个带有量化器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融合中心处采用广义似然比检验(GLRT)作为融合准则,并根据接收到的二进制信息作出全局判决。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出的检测方案性能进行验证,并与未量化的检测方案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最优量化阈值提升了融合中心的检测概率,在理想信道和差错信道(BSC)下,基于不规则量化方案的检测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基于规则量化方案的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