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织物及其纱线弯曲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织物及纱线弯曲刚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借助实验手段考察研究了织物及其中纱线的弯曲性能与纤维线密度,纱线结构及织物结构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论:纱线的弯曲刚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平方线性相关,二者的单相关系数在0.70以上;织物中纱线的弯曲刚度还与织物紧度、纱线捻系数,织造和染整加工中的张力等因素有关,织物的弯曲滞后量主要取决于织物的弯曲刚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织机上的打纬和织物形成过程,本文提出了以频闪摄影测定纱线弯曲刚度的实验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不同纱线的弯曲刚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用微波对4种不同细度的毛涤粘混纺纱线进行定捻,研究微波快速定捻毛涤粘混纺纱线的可行性及其定捻工艺.分析影响毛涤粘混纺纱线微波定捻效果的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定捻工艺:微波功率1000W ,作用时间3min ,回潮率控制在9.2%左右.实验表明,经微波定捻后的纱线较传统蒸纱定捻后的纱线断裂强度有所提高,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纱线的强力不匀率有所下降,纱线的定捻率有所提高,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纱线与织物性能测量装置的弯曲行为,并依据试样弯曲变形形态和力值采用两种弯曲模型建模分别获得相应弯曲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比较弯曲变形阶段的弯曲力—位移特征曲线上各点确定特征曲线上求解弯曲刚度的最优曲率区间,同时通过两种弯曲模型的比较确定较优的弯曲理论模型,从而定量化表征试样的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5.
纤维分布和混纺比对毛涤混纺纱毛型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裁面分析了不同混纺比的毛涤混纺纱的毛型感,探讨了毛/涤混纺比与汉密尔顿指数、表面纤维混纺百分率及毛纤维有效覆盖率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混纺比的毛/涤混纺纱截面五等份圆环中的实际混纺比和填充紧密度。指出表层纤维混纺百分率是反映纱线毛型感的较为直观、方便、准确的指标,同时提出能保持毛涤混纺纱毛型感的较为合理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6.
Sirofil纱线的起毛问题一直是困扰毛纺行业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混入PET短纤后问题更加突出。Sirofil纱线起毛后,纤维之间发生缠结起球,使织造时开口不清,不仅影响织造效率,且易形成毛粒,布满布面,不易脱落。这里分析了Sirofil纱线的起毛问题,尤其是纱线中混入PET短纤后的情况,认为PET短纤的物理性能会影响到Sirofil纱线结构,并以此为依据,保持工艺参数不变,改变纱线中PET短纤含量,试纺Sirofil纱,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PET短纤对Sirofil纱线抗起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选择PET短纤维可以降低毛涤Sirofil纱线的起毛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某汽车白车身几何模型,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提出一种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解析方法,对白车身进行静态弯曲刚度仿真分析,得到白车身关键点的Z向位移变化量,获取了白车身弯曲变形曲线。同时结合静态弯曲刚度解析方法,得到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静态弯曲刚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分别为13108.88 N/mm和14421.21 N/mm,相对误差为9.10%,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为工程开发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纱线与织物性能原位综合测试系统(CHES-FY),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造平纹织物的三点梁弯曲模型,并实施弯曲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织物中纱线应力分布和压针上抗弯力-位移曲线,提取弯曲特征指标(抗弯力、抗弯功和抗弯斜率),与试验测得的抗弯力-位移曲线对比分析,并讨论了纱线模量、托针间距和纱线摩擦因数对弯曲性能特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弯曲时,经纱方向受力较大,纬纱方向受力较小;压针上的抗弯力-位移模拟曲线和实测曲线趋势相同,呈先上升到最高点、后下降的趋势;随着纱线模量的增加,托针间距增加,纱线摩擦因数增加,压针上抗弯力、抗弯功和抗弯斜率也随之增加.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一致,从而证明了有限元方法模拟织物弯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振动法测定织物弯曲刚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弯曲共振法测定织物弯曲刚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讨论和对不同弯曲刚度的八种类型的织物进行了测定;并与斜面法、心形法和风格仪等测定的弯曲刚度指标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出振动法与其他方法测得的弯曲刚度指标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再对白车身的扭转工况和弯曲工况进行分析,并根据评价指标对该白车身的刚度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该轿车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满足国外轿车较高设计要求,但弯曲刚度偏低。然后对白车身进行尺寸优化,优化后虽然扭转刚度有些减小,但增加了弯曲刚度,减小了白车身质量,达到了在白车身轻量化同时尽量少牺牲白车身刚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介绍开发涤/丙混纺纱线的过程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调整方法,研究了工艺特性、产品特征和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法,纺制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纱线。  相似文献   

12.
选取30种纯棉普梳熟条,分别生产58.3tex和18.22tex转杯纱,再用多种数学方法分析熟条HVI测试性能与转杯纱强力之间的关系。结论对实际生产中的配棉、熟条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成纱质量控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纱线强伸度测试仪软硬件的结构、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并介绍了仪器的实用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已研制成功的以PC机为核心的空心锭花式纺纱机主从式多微机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和软硬件组织结构,纺纱运转实验表明,该系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该系统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国内空心锭花式纺纱机与微机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理论上分析集聚纺纱线较环锭纺纱线强力提高的原因,基于两种纱线的结构差异,如纤维的转移、纤维的堆积密度、纱线的直径等,建立了一个纱线结构计算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纤维伸长率分布、纤维堆积密度及纱线直径对纱线强力的影响,合理解释了集聚纺纱线强力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The friction and abrasion characters of yarn play veryimportant roles in the downstream processing and theend-use of product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otoryar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knitted products,theproblem of abrasion on the machine components causedby the processed rotor yarn has been paid more andmore attentions.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factors effectthe abrasiveness of rotor yarn and the comparison ofabrasive character between rotor yarn and ring yarn.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般的包芯纱,包绕纱中纤维的组合形式、纺纱方法及成纱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纟由)丝包芯纺纱的工艺、试验所用的材料、成纱品质及其与(纟由)丝的比较。从而指出(纟由)丝包芯纱兼备了(纟由)丝和化纤长丝的特点。因此,(纟由)丝包芯纺纱有继续探索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8.
推荐一种包缠纺抗剥离性能的测试方法。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利用专用的测试装置可连续地测试覆盖纤维相对于芯纱剥离时的阻力;同时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并将结果与同种纱线在Y73l型抱合力仪上的耐磨次数进行比较,并在织造实践中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气流纱的拉伸特性。Hearle曾对具有理想结构纱线的拉伸特性进行过比较完整的研究工作。本文则根据气流纱独特的成纱结构,对Hearle理论在气流纱中的应用作了一定的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对气流纱的拉伸特性作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最后还从气流纱的应力-应变关系式中,就影响气流纱强力、初始模量以及断裂功等等力学特性的一些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合理选用阻捻盘、很好控制捻度传递长度;合理设计与选用分梳及输棉机构,在不断改善单纤维供应的同时,尽量减少纤维损伤,提高纤维有效长度;适当提高纺纱张力,增加纤维转移等等都是改善气流纱强力等力学特性、提高成纱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工业用气流纱,还可通过合理设计凝棉槽,以提高气流纱紧密度的途径来提高气流纱强力。  相似文献   

20.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e evenness of the woollen cashmere yarn were analyzed,and fifty batches of yarns with fineness of 38.5 tex were used to study the quality control parameters in relation to the evenness.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models of yarn evenness were built.Moreo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enness of spinning yarn and roving yarn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m,and the amount of thin place per kilometer was the most import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