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峰丛峡谷地区土地贫脊 ,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比例小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小 ,环境容量低 ,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气候土地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 ,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土地承载力的耕地承载力部分进行了估算研究。研究表明 ,仅从耕地承载力来看 ,该区目前的总人口数已经超过了该区的耕地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土地整理正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能够为土地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以嘉祥县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成对比较法,得出各层次指标权重,将其与标准化指标的乘积作为现实潜力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确定所研究区域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和整理效益大小,为土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和整理效益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整理中应将潜力和效益综合起来考虑,潜力和效益均较大的区域优先.  相似文献   

3.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综合探讨--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关健,构建一套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基础.从重庆市丰都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际出发,构建了一套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丰都县耕地整理潜力进行定级评价,从而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各乡镇为评价单元,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 HP)、系统聚类等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以ArcGIS10.2,SPSS19.0为平台,确定延边州各乡镇农用地整理潜力的大小及空间分布情况,分析了农用地整理潜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延边州农用地整理潜力很大,可新增耕地面积117.77 km2,产能提高潜力达4.75×108 kg.全州共分为4个潜力区域,其中,龙井市老头沟镇属于Ⅰ级潜力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均为全州最大.延边州应根据测算结果有重点、分区域地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优化耕地布局.  相似文献   

5.
在ArcGIS软件的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为研究区域,研究镇域耕地整治潜力的测算和分级,即在测算耕地整治数量潜力的基础上,通过将反映耕地整治质量潜力的产能潜力换算成为新增耕地面积潜力,得到综合了耕地整治质量潜力与数量潜力的新增耕地面积与新增耕地系数,实现了耕地整治潜力在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并利用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双指标法对青羊镇进行了耕地整治潜力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空间叠加分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耕地质量更新评价体系,计算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及等别指数,分析江油市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2017-2018年,江油市减少耕地面积约为129. 26 hm~2,新增耕地面积约为75. 53 hm~2,质量建设耕地面积约为579. 42 hm~2;由于土地整理和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开展,耕地总体质量等别保持一个稳定良好的趋势。基于耕地的面积和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给出了江油市耕地利用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了大化县耕地整理潜力、城乡居民点整理潜力、城乡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为编制大化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陕西省旬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理论潜力,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因素构建修正指标体系,利用修正系数计算耕地潜力和当前可开发潜力,继而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结果表明:旬阳县土地整理理论潜力总计225.414hm~2;各乡镇耕地潜力修正系数为0.267~0.810,耕地潜力总计124.168hm~2;可开发潜力修正系数为0.305~0.810,可开发潜力总计73.896hm~2。对整理潜力进行分区,其中一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40.988hm~2;二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15.49hm~2;其余镇属于三级潜力区,可开发潜力17.419hm~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次之。  相似文献   

9.
基于乡村聚落地理理论,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根据测算结果进行潜力分级,最后对其效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石柱县经济发展及丘陵山区的现状为基础,计算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可以有效增加164.31 hm2耕地;其中西南片区最具整理潜力,下路镇整理潜力最大为45.65 hm2。  相似文献   

10.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于耕地利用的粮食安全为视角,对近年来重庆市粮食安全度及其与耕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应用"基于耕地利用的区域粮食安全评估指标"中的粮食安全度公式,对重庆市1997—2005年的粮食安全进行粮食安全度的计算与修正,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耕地利用变化(数量、质量及其利用情况)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耕地利用的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变化具有趋同性,即当耕地面积减少、耕地单产下降时,粮食安全度的等级也随之改变.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及其利用状况是影响重庆市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从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入手,为重庆市的耕地保护提出了促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节约集约用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科学规划生态退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近50年来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根据土地利用政策变化,将该区近50年来的耕地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段(1950-1980年和1981-2001年).分别从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中选取9个影响耕地变化指标因子的22年和10年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驱动力判定,并建立相应的驱动力多元回归模型.用黑箱方法计算两个时段人类活动对耕地面积变化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川中丘陵地区耕地变化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方面,近50年来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与耕地面积变化有较大的正相关;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的贡献率不断增大,耕地变化影响因子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在第一时段(1950-1980年)该区人均粮食占有量与气候条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大,而在第二个时段(1981-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作用较大,气候条件的作用依然明显,但在程度上比第一个时段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土地整理工作在全国逐渐展开。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量相对稳定的合理方式,其中,对土方量所实施的计算精准程度的高低,对于土地整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土方量计算原理,针对最常用到的4种土方量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范畴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张磊  杨晓平  董芳 《山东科学》2006,19(3):52-56
本文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对该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各乡镇土地整理潜力级别、土地复垦潜力级别、土地开发潜力级别进行了定量划分,初步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较大的乡镇。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结果,截止到 2000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9.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51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二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建设占用大量耕地,致使我国人地矛盾尖锐,危及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土地供给,缓解经济发展中土地供求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资源、环境、人口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土地开发整理。  相似文献   

16.
孙健  刘润涛  孟繁伟 《科技信息》2011,(25):I0389-I0389
农地整理的特点在于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各种工程措施,确保工程设施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①编制土地整理规划。②审批土地整理方案。③组织土地整理实施。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在区域范围内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土地整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土地开发整理自实施之日起,已经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本文以土地开发整理的程序为主线,较系统全面的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北部边境样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黑龙江省北部边境24个县市为样带,基于1995、2015年2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空耦合角度对样带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林地-耕地转换为例,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样带以耕地面积增长、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区中的大兴安岭区、小兴安岭区、三江平原区耕地面积的增加速度逐渐加快,相应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速度逐渐加快.林地-耕地类型的转移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空间上集中分布在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北部的农林交错区;2)相对于自然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林交错区的林地-耕地转移的影响更大,主要受人口增长、产量增收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林耕转换的主导因素与驱动机制差异,将林地-耕地转移的典型县市划分为人口主导型、产量主导型和经济效益主导型3种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长治市耕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山西省长治市土地局2002年~2007年统计的土地利用数据资料,运用相对变化率、类型动态度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几年耕地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治市耕地面积总体呈逐年减少态势,且耕地利用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建设用地的增加及耕地的不合理利用是影响长治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两大因素。该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以及长治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福建省近年来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状况,选取了6个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和Excel软件系统对福建省耕地减少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分析,影响福建省耕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城镇化水平等,提出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农田生态建设;合理利用耕地;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土地整理,稳定完善土地的使用权等措施实现福建耕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