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古便倍受重视,但现今的语文教学中,却忽略了诵读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语文教改走入的三大误区,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增加语文积累、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当前的语文教学受到“功利思想”的支配,重思考探究,轻朗诵品悟,对诵读或浅尝辄止,或死记硬背,减消了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为此,语文教学中,要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按诵读的规律指导诵读;要在诵读中提升学生诵读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地的国学经典诵读在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下已蓬勃开展,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语文诵读教学现状进行反思,以及对今后语文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该如何搞好诵读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4.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诵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中学,学生对诵读的喜好程度、数量和质量以及老师诵读教学的运用都呈下降趋势,可以说诵读教学从观念到认识,从方法到过程,都存在很大偏误,而且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岳岚 《科技信息》2009,(2):108-108
本文认为,诵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积累语文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通过对诵读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手段的重新认识与运用,将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大力推进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一直是百花齐放,各种教学风格、教学思想层出不穷,但我认为,无论如何,语文教学都要有语文昧。要让学生在情感激发中感受语文味;在诵读揣摩中体悟语文味;在圈点批注中体现语文味;在品词析句中诠释语文味。从而将浓浓的语文味融入课的每一个环节,让浓浓的语文味充溢课堂、充溢每个孩子的心田。  相似文献   

7.
概括当前许多地方的语文课堂情况,轻诵读重题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学亟需回归。熟读成诵这是语文教学最便捷最有效也是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满口余香的诵读美感,感人情境的塑造,语文课外那个海阔天空的文学世界等语文教学的水土的流失,最终戕害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天性,丧失了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借鉴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追求“无为”的语文教学境界,有助于语文教师教学魅力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概括当前许多地方的语文课堂情况,轻诵读重题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学亟需回归.熟读成诵这是语文教学最便捷最有效也是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公式化、规范化、数理化是不争的事实,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回归根本。应当让学生在诵读与知人论世中品鉴诗歌,在灵魂的对话中感悟散文,在燃烧的激情中走进古文。立足“人文”,着眼“素养”,使语文教学由狭隘走向广阔。  相似文献   

11.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诗歌的特点出发,提出诗歌教学的策略:吟咏是前提,品味语言是核心;解析意象、揣摩意境是重点、难点;诵读是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叶素萍 《科技信息》2009,(17):221-222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力感染力和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本文以龙湾区开展“我心中的好课”获奖的三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为契机,就目前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期待中朗读”、“教师范读,读出神韵”、“创造性朗读,或补白想象,或揣摩言外之意”、“精彩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背诵”的拳措,使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重视文章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字词句法的分析讲解,却忽略了诵读感悟,“耗时多,效果差”,这一状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并未得到有效的转变。文言文教学中,常用的串讲法、诵读法、分析法、训练法等虽然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最有价值应该是诵读法。南京大学著名学者程千帆指出:“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则巧妙”。从语文学习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看,没有诵读这一环节,学生感悟、积累、储存的语言材料不丰富,学习文言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高度重视诵读,要把诵读摆到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刘秀霞  安静 《科技信息》2010,(12):285-285
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本体特征——工具性,依托工具性,强化语文训练。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不仅解读文本"说了什么",而且要解读文本"怎么说",更要解读文本"为什么这么说"。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语言的美妙神奇和作者的匠心独运,同时更要倡导诵读感悟,感受语言魅力,在语文课的语文味中培植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当然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主体。怎样使学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体呢 ?一言以蔽之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语文实践 ,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学生直接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 ,反复进行操作、历练 ,由此而形成语文技能和语文水平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文言文而言 ,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有三个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文言知识 ;诵读文言课文。与此相应 ,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 ,就要求教师教学生做好“梳理”、“积累”、“朗读”、“背诵”这四件事情。教师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崔娟芳 《科技咨询导报》2011,(7):143-143,145
在古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急功近利,采用"背"字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考试中错误频频.失分连连.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是始作俑者.无论是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它与学生素养、能力的关系来看,语文教师都必须引领学生充分诵读、品析古诗词,真正进入诗词世界,汲取营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饶敏 《海峡科学》2011,(2):92-93
从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三个角度重新审视了古典诗文教学在中职校存在的价值、意义。阐述了在整体感知把握的基础上,释义与鉴赏并重、诵读与积累同行、主体与主导合力等古典文学教学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近年来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之一,语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文字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愈显突出,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加强实践、增强悟性、反复诵读、发挥联想等有效方法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9.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诵读有规律可求。从诵读的内涵及其发展寻找诵读的特点,从诵读的过程探讨诵读的规律,由此可以提出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从朗读下手──朱自清的朗读教学理论殷作炎朱自清在1946年连续发表了三篇关于语文教学要从朗读下手的专论,即《朗读教学》、《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论诵读》。三篇专论现在都收集在《朱自清文集》第3集里。①为什么要从朗读下手什么叫“诵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