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冷却速率对低碳钢线材表面氧化皮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射线衍射与Mossbauer谱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下低碳钢表面形成氧化皮的微观结构;借助磁力显微镜的抬高模式测量氧化皮的磁畴图,获得了氧化皮内Fe3O4的分布形态及冷却速率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冷却时氧化皮中Fe2O3的含量减少;FeO与Fe3O4的比例增大;化学计量的FeO含量和Fe3O4的缺陷程度也随冷却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氧化皮的相组成和氧化皮内Fe3O4的分布形态是影响氧化皮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按化学式Cd(Alx Fe1-x)2 O4进行化学计量配比,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掺铝CdFe2 O4固溶体粉料。XRD测量结果表明,掺铝Cd(Alx Fe1-x)2 O4固溶体的固溶x值范围为0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Nd(OH)3,Co3O4和Nb2O5纳米粒子以及Nd(OH)3-Co3O4-Nb2O5纳米复合掺杂和传统复合掺杂BaTiO3基陶瓷,研究了掺杂剂的粒径对BaTiO3基陶瓷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对纳米掺杂和传统掺杂BaTiO3基陶瓷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掺杂剂的粒度对BaTiO3基介电陶瓷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特别是纳米复合氧化物掺杂能够促进烧结中晶粒"芯-壳"结构的形成,能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并形成细晶结构,从而显著地降低烧结温度,提高介电常数、降低介电损耗,改善BaTiO3基陶瓷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用高能球磨法制备铁与聚四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预磨聚四氟乙烯的时间对所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组分的影响。材料的组分采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分析,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有界面谱登加在原来的,Fe谱上,这说明a-Fe的颗粒已达到纳米级,除此之外还有Fe2+和Fe3+的子谱,分别对应于FeF2和FeF3,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界面谱消失,出现物相Fe3C实验结果还表明预磨聚四氟乙烯有利于FeF3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纳米α-Fe2O3的制备及气敏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α-Fe2O3粉体,并制作了厚膜型气体敏感元件。用热重-差热 (TG-DTA)、扫描电镜 (TEM)和二次粒度分布对α-Fe2O3粉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掺杂贵金属或碳酸盐及焙烧温度对敏感元件气体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具有粒度小、颗粒分布均匀的特点,并发现纳米氧化铁在焙烧温度为 600℃及掺杂 3%贵金属或碳酸盐的条件下,对CO气体均有很好的气敏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柠檬酸盐前驱体法制备纳米ZnFe2O4颗粒,并通过TG-DTA、XRD、TEM和磁性能测试对纳米ZnFe2O4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盐前驱体在500℃×2h煅烧后可得到单一ZnFe2O4相。通过XRD分析,纳米ZnFe2O4晶粒粒径为21nm,与TEM分析结果一致;在300K下测得纳米ZnFe2O4饱和磁化强度为3.5emu/g,剩磁为0.61emu/g,矫顽力为17.508kA/m。  相似文献   

7.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为解决副溶血弧菌检测步骤复杂且周期长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磁珠提取与PCR联用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首先通过碱性共沉淀法完成Fe3O4磁珠的制备,随后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水解正硅酸乙酯完成Fe3O4@SiO2磁珠制备。探讨了正硅酸乙酯添加量对Fe3O4@SiO2磁珠粒径和磁性的影响。以DNA提取能力为目标,已知浓度DNA为提取对象,分析了Fe3O4@SiO2磁珠粒径和提取体系pH值对Fe3O4@SiO2磁珠与DNA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SiO2磁珠结合副溶血弧菌DNA的较佳粒径为105.89nm、Fe3O4@SiO2磁珠的SiO2层为25nm,此条件下Fe3O4@SiO2磁珠表面光滑、分散性良好、饱和磁化强度高,在磁场的作用下10s即可完成副溶血弧菌DNA与杂质的分离,副溶血弧菌DNA的提取率高达80%(提取体系pH值为5.0)。采用优化后的Fe3O4@SiO2磁珠进行DNA提取,结合PCR联用技术,对92份市售水产样品(32份对虾、25份牡蛎、35份贻贝)进行副溶血弧菌筛查。结果表明,Fe3O4@SiO2磁珠提取的DNA均可直接用于PCR检测,被测水产样品中有17份样本的副溶血弧菌检测结果为阳性。此技术与国标检测方法(GB 4789.7—2013)相比,检测时间由一周缩短至4h,提高了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效率。磁珠提取结合PCR联用技术可检测不同食品中的多种微生物菌种,此研究为食品中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实用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304不锈钢在闭塞区溶液中钝化膜组成和结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交流阻抗法 (EIS)研究了 304不锈钢在闭塞区溶液中钝化膜的组成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闭塞区溶液中 304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外层主要为CrO3、CrCl3、CrOOH、Fe2O3γ-FeOOH、Fe(OH)3、CrO2-4 、Cr(OH)3、NiCl2 、FeCl2 和FeCl3;溅射 3min时膜内层主要为Cr2O3、CrO2 、FeCl2 、FeCl3以及少量的FeO。Cl-吸附在钝化膜表面,破坏了钝化膜的完整性,改变了钝化膜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具有模拟酶的特性,构建实时检测胆固醇电化学传感器。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新型的复合金属有机框架模拟酶(Fe3O4@Au/MOF)纳米粒子,其兼具了Fe3O4磁性粒子的可回收特点以及金纳米粒子的加速电子转移等优点。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制备成功的Fe3O4@Au/MOF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Fe3O4@Au/MOF的类过氧化物酶双重催化性能使胆固醇氧化为胆甾烯三酮和H2O2,而H2O2在其进一步的催化下产生的具有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可促进3,3′,5,5′-四甲基联苯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增加了体系中电荷的移动。根据电信号的响应情况, 从而实现对胆固醇的快速定性和高效定量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得优化检测体系为:反应温度为 50℃,Fe3O4@Au/MOF 添加量为0.0125g,扫描速率为0.10V/s,缓冲溶液pH=4;当胆固醇浓度处于0.001~1.500mmol/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20.6401x+4.7722,R2=0.9956,最低检测限为2.7μmol/L;且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抗干扰性,在食品分析和生化分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米α相三氧化二铁(α-Fe2O3)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环境友好、制备成本低和窄禁带宽度的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可见光催化剂。文章介绍了α-Fe2O3不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尤其总结了一些特殊结构的制备工艺。着重分析了掺杂剂种类对α-Fe2O3的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活性的影响和影响机制,并总结了α-Fe2O3光催化剂掺杂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东鞍山混合磁选精矿进行了预先分级—强化分散浮选试验研究,同时结合沉降试验、动电位测试、浊度测试等分析了分选效果改善的原因.在最优条件下分级—分散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精矿铁品位66.24%、铁回收率79.47%的浮选指标,与单一分散浮选的闭路试验相比,精矿铁回收率提高了4.47%.沉降试验和浊度测试表明,分散剂柠檬酸及粒度组成均会影响赤铁矿-石英混合矿的分散特性,柠檬酸主要吸附在赤铁矿表面从而增大矿粒间的静电斥力,优化粒度组成实现窄级别浮选则会进一步减弱矿粒间的非选择性团聚(罩盖),为后续浮选分离创造有利条件,这也与DLVO理论及团聚动力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次声信息和磁场对黑曲霉的生物学效应赖素聪,郑忠辉,沈持衡,徐伟明(生物学系)(电子工程系)次声的频率很低(20Hz以下),人耳听不见,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的穿透力很强,能引起生物体的生物效应 ̄[1~3];磁场对生物体也有作用,曾有学者作过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Fe(NO3)3·9H2O与Zn(NO3)2·6H2O为原料, 与适量的柠檬酸配制成溶液, 采用溶胶\|凝胶(so|-gel)法合成干凝胶前驱体, 将前驱体在空气及氩气气氛中烧结得到Zn1-xFexO样品, 并用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氩气中烧结时, Fe在ZnO中的掺杂摩尔分数小于4%,  在空气中烧结时, Fe在ZnO中的掺杂摩尔分数约为10%, 在两种气氛下制备相同掺杂摩尔分数样品的磁性不同, 是由于Fe在样品中所处的价态不同, 从而影响了样品的结构及磁性.   相似文献   

14.
柠檬酸对小麦面筋蛋白的脱酰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酸对小麦面筋蛋白的脱酰胺作用效果为参比,选取氯溶指数、脱酰胺程度为表征指标,利用SDS-PAGE、FTIR和SEM研究柠檬酸脱酰胺改性过程中小麦面筋蛋白分子构象和功能特性的内在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脱酰氨程度下,柠檬酸脱酰胺改性明显改善小麦面筋蛋白的起泡性,其改性蛋白的起泡性是盐酸脱酰胺改性样品的4倍;当脱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吸附容量大的884(?)树脂,考察柠檬酸与草酸在该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用微分床测定草酸存在下柠檬酸吸附和解吸过程的总传质系数。用显式差分法解以总传质系数表征的动力学过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草酸有较大的竞争吸附性,且因草酸存在,柠檬酸吸附过程的总传质系数比纯柠檬酸溶液的为小,解吸过程的总传质系数则比纯柠檬酸溶液的大。过程数学模型理论透过曲线与柠檬酸纯溶液,柠檬酸与草酸混合液及发酵液的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黑曲霉TN09是1株柠檬酸生产菌株.为了进一步提高柠檬酸的生产水平,利用等离子对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TN09进行了诱变.诱变后的孢子悬液涂布玉米液化液平板,35,℃培养至72,h测量透明圈直径,以酸解透明圈直径大于2.2,cm、菌落直径大于0.5,cm、其比值大于4.8的菌落作为初筛柠檬酸菌株,然后进行摇瓶复筛获得了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与出发菌株(产酸12.46,g/dL)相比产酸增幅达到8.67%.  相似文献   

17.
以赤铁矿、菱铁矿和石英为研究对象,通过沉降试验、Zeta电位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柠檬酸在强碱性条件下(pH=11.0)的分散机理.沉降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人工混合矿(赤铁矿-菱铁矿-石英)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柠檬酸在赤铁矿和菱铁矿表面的吸附较强烈并使其动电位负移,而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较弱并对石英动电位影响较小.溶液化学计算表明,柠檬酸主要以[C_6H_5O_7]~(3-)的形式吸附在赤铁矿和菱铁矿的羟基化表面,进而阻止矿粒间的凝聚.结果表明柠檬酸在含碳酸盐赤铁矿浮选体系中具有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溶液中气体解吸的使用特点,自行设计了一套频率、功率、温度、溶液高度等可控的声化学反应器.采用量热法作为检测手段标定声化学反应器超声功率,研究柠檬酸溶液高度、温度和溶液浓度对实际分散在溶液中的超声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在柠檬酸溶液中的超声功率在液位为8 cm时最大;柠檬酸溶液初始温度升高,分散在溶液中的超声功率直线下降;柠檬酸溶液浓度对分散在溶液中的超声功率影响较小.应用所设计的声化学反应器可大大提高柠檬酸盐溶液中二氧化硫的解吸率,5 h时,超声辐射的解吸率要比无超声时高25%.  相似文献   

19.
用柠檬酸凝胶法和草酸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LiMnO4 ,用X -射线衍射、透射电镜 ,差热分析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和性能。依据Scherre公式计算出样品粒径在 2 8 5~ 34 2mm之间 ,75 0℃焙烧 4h制备样品的初充放电容量为 114 3mAh/g .  相似文献   

20.
柠檬酸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淋洗修复是永久性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之一.以Cd、Cu、Pb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振荡淋洗法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柠檬酸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及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Cd和Cu具有较好的洗脱效果,而Pb的淋洗去除率相对较低.80mmol.L-1的柠檬酸对Cd、Cu、Pb的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90.4%、82.5%和38.6%.柠檬酸淋洗去除的重金属在土壤中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