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长白山山地寒温针叶林带为研究对象,选取4种不同林型(典型云冷杉林、红松云冷杉林、亚高山型落叶松林、落叶松林)分析林内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细根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富集,亚高山型落叶松林红松云冷杉林典型云冷杉林落叶松林,1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为典型云冷杉林落叶松林亚高山型落叶松林红松云冷杉林;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偏相关分析显示:0~1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无显著相关性,1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能有效地改善土壤有机质及氮素营养水平,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土壤全P、全K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秦岭太白山巴山冷杉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排表比较分类法将太白山巴山冷杉林划分为巴山冷杉-灌木林、巴山冷杉-草类林和巴山冷杉-藓类林,并描述了各类型的生长发育更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带状间隔皆伐是森林主伐利用的一种方式。由于这种采伐方式能充分发挥林墙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采伐带的天然更新和更新幼树的生长,因此带状间隔皆伐是人工林尤其是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采伐方式。但是,在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着采伐宽度难以确定的问题。如果宽度设置不当会直接影响天然更新的效果和更新幼树的生长。为解决这一问题,黑河市林科所于1988年进行了落叶松人工林带状间隔皆伐试验,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于嫩江县四十里河林场14林进的11小班内,试验面积75亩。试验林生长良好,林龄28年,…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白马雪山西坡长苞冷杉林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白马雪山西坡长苞冷杉林的群落组成、结构以及不同海拔梯度上的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和苗木更新的变化规律.白马雪山西坡的长苞冷杉林为杜鹃一长苞冷杉林,分布于海拔3 500~4 200 m的范围内,林分结构简单,多为单层纯林,郁闭度0.5~0.7,长苞冷杉的平均密度为425株/hm2.该区长苞冷杉高度通常小于8 m,海拔从高到低平均胸径变化规律为19.4 cm→10 4 cm→11.2 cm.长苞冷杉种群在不同海拔梯度上都呈随机分布格局.更新苗木在海拔3 800 m左右的平均密度最大为19 300株/hm2,随着海拔升高或降低,密度都随之而减小.目前更新苗木低矮,平均高度通常只有10 cm左右,能否成功更新难以预料,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该区天然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云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树种组成及林下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种群结构及更新状态可以为促进森林群落演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3块样地数据,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的杨桦次生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和云冷杉近原始林内主要乔木树种及幼树的种群结构,并用O-ring单变量统计分析幼树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随着演替进行,群落内乔木株数逐渐减少,而胸高断面积相反。先锋树种白桦、杨树等逐渐退出群落。3个群落主林层乔木径阶分布均呈倒“J”形,次生林以小径级林木为主,另外两个群落以中、大径级林木居多。3个群落幼树种类单一,白桦、杨树等先锋树种鲜有幼树出现;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树数量充足,且幼树随地径级呈负指数分布; 次生林内幼树最少,但地径、苗高明显优于其他两个群落。次生林群落幼树以随机分布为主,云冷杉林和近原始林中冷杉、云杉及色木幼树在小尺度呈明显的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多呈均匀或随机分布。【结论】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处于正向演替进程中,而近原始林树种结构不合理,更新较差,应采取择伐等经营措施调整其结构,促进林分发展。  相似文献   

6.
岷江冷杉在洮河林区分布在海拔2600~3600m的阴坡半阴坡地带,是洮河林区高海拔地带分布的主要建群树种之一,也是该区森林更新造林主要树种。以其集观赏性和商品性于一身,广泛适用于高海拔地区造林和城镇绿化用苗。在岷江冷杉育苗造林方面已做了多年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苗木产业的发展,将苗圃多年来积累的岷江冷杉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措施加以总结,与各位同行互相交流学习,同时对林区高海拔更新造林提高成活率、扩大森林后备资源、恢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白马雪山西坡长苞冷杉林的群落组成、结构以及不同海拔梯度上的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和苗木更新的变化规律。白马雪山西坡的长苞冷杉林为杜鹃-长苞冷杉林,分布于海拔3500-4200m的范围内,林分结构简单,多为单层纯林,郁闭度0.5-0.7,长苞冷杉的平均密度为425株/hm^2。该区长苞冷杉高度通常小于8m,海拔从高到低平均胸径变化规律为19.4cm→10.4cm→11.2cm。长苞冷杉种群在不同海拔梯度上都呈随机分布格局。更新苗木在海拔3800m左右的平均密度最大为19300株/hm^2,随着海拔升高或降低,密度都之而减小。目前更新苗木低矮,平均高度通常只有10cm左右,能否成功更新难以预料,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该区天然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土壤昆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昆虫进行了研究.在10个生境中共获得土壤昆虫60类,隶属1纲11目43科.研究区土壤昆虫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节跳虫科、球角跳虫科、鳞跳虫科和棘跳虫科;常见类群为双翅目成虫、双翅目幼虫、蚁科、隐翅虫科、摇蚊科幼虫、绫跳虫科和鞘翅目幼虫,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11类构成了研究区土壤昆虫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发现,赤杨林群落生境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人工云冷杉林生境和人工红松林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研究区的云冷杉林、云冷杉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人工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赤杨林生境相似性程度最高,而草甸生境和其他的生境相似性最差,其余生境之间相似程度为中等.在水平方向上土壤昆虫多分布在赤杨林、阔叶红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生境中,而在人工林和草甸生境中分布较少;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正>一、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组成结构多为单优结构和云杉、冷杉的同型复合结构。在分布带内,阴坡下段多云杉纯林,上段多冷杉纯林;阳坡下段多云,冷杉与高山栎混交林,上段多冷杉,云杉与大圆柏混交林,最上段多方枝柏纯林。 二、云杉林和冷杉林均为复层林。圆柏纯林多为单层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的林下层片较完整,并有1—2个层片发育良好而稳定。阴坡的下段多有发育极好的苔藓层,上段多亚乔木状的杜鹃下木层;阳坡下段多由箭竹组成的下木层。草木层一般不发达,层外植物发育良好。 三、亚高山暗针叶林分立木的年龄跨幅大,主林层的立木在200—300年以上,林下立木多在100年左右。暗针叶林立木的生长持续期长,200—300年以上仍继续生长,而林下立木有潜在的生长优势。 四、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立木径级分布幅度宽,树高差异大。在立地条件好的林分中,立木胸径多在60—100厘米以上,树高40—50米以上,最高可达70余米。林分中高大立木的比例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规律是:湿润区>半湿润区,阴坡>阳坡,低海拔>高海拔(分布区内),云杉林>冷杉林>方枝柏林,藓类林型>灌木林型>箭竹林型>杜鹃林型>草本林型>高山栎林型。 五、鉴于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结构特点,建议采伐时一律实引择伐,严禁皆伐,采伐胸径在50厘米以上,年龄在150年以上立木。  相似文献   

10.
寒温带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林分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寒温带杜香落叶松林林分级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内蒙古根河林业局境内的杜香落叶松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确定权重、 构建评价模型,并用聚类分析法将杜香落叶松林健康等级分为4级,对研究区内原始林、渐伐林、皆伐林3种类型的杜香落叶松林进行了健康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以林分生产力、 土壤养分、林分结构、抵抗力与恢复力4个方面的 22个指标,能够初步构建寒温带杜香落叶松林林分尺度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原始林健康水平最高,为Ⅰ级(健康) ;渐伐林次之,为Ⅱ级(亚健康);皆伐林最差,其中1/3的林分为Ⅲ级(一般健康),2/3的林分为Ⅳ级(不健康)。  相似文献   

11.
森林顶极群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植物群落的研究中,顶极群落是一个颇为重要又颇受争议的概念.在研究中,对如何判断顶极群落,生态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一般是根据群落组成、建群种的结构、群落的稳定性以及群落与生境的一致性等方面来识别顶极群落,然而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何判断顶极群落有必要对顶极群落的天然更新进行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库和克隆生长是群落实现更新的重要条件,林窗更新是顶极群落结构维持的主要方式.冷杉林(暗针叶林)、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是寒温带、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顶极群落.它们的更新方式各不相同.冷杉林靠种群内的新老个体更替维持群落.热带雨林是依靠性质相似的不同种的个体替代实现更新.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其林下的建群种往往缺乏更新层,有的研究将这样的种群称为衰退种,这与顶极群落能自我繁殖的特征相矛盾.有关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更新机制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分析了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的平均直径、树高、单位面积林木平均株数和蓄积的生长过程。另外,用未参与建模的28块云冷杉林、4块杨桦次生林和3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复测样地对拟合的3种林型林分生长过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预估的相对误差为3.26%~4.96%,估计精度为95.04%~96.74%。  相似文献   

13.
九寨沟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凋落物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网袋法对九寨沟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的分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各林型凋落物的分解率k以白桦林最高,达0.7864,巴山冷杉林最低,为0.2705.九寨沟6个主要类型群落中,除巴山冷杉林的年分解率为23.70%,与一般温带针叶林分解率相似外,其余皆在30.20%至54.45%之间,高于温带森林凋落物的平均分解速率20%~30%.在实验期内五次取样的失重率与时间的关系有两类,它们以海拔2400m为界.在海拔2400m以下的白桦林、青杆林和油松林群落中,凋落物的失重率变化呈S形;在海拔2400m以上的辽东栎林、红桦林和巴山冷杉林群落中,凋落物的失重率变化呈山字形.这6种类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分解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地,海拔相同时阔叶林群落凋落物分解比针叶林群落快.  相似文献   

14.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分析了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的平均直径、树高、单位面积林木平均株数和蓄积的生长过程。另外,用未参与建模的28块云冷杉林、4块杨桦次生林和3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复测样地对拟合的3种林型林分生长过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预估的相对误差为3.26%~4.96%,估计精度为95.04%~96.74%。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高山松林与云冷杉林生物量遥感估测饱和值,以滇西北高山亚高山针叶林为研究对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与同期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曲线拟合求解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估测光饱和值;采用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别拟合无分层、坡向分层、龄组分层以及坡向龄组结合分层的模型,并进行森林AGB反演.结果表明,高山松林、云冷杉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光饱和值分别为149.09 t/hm~2和162.3 t/hm~2;分层模型相较于无分层模型具有较高的估测精度,尤其是对低AGB值(0~30 t/hm~2)和高AGB值(150 t/hm~2)具有更好的估计.考虑坡向、龄组分层及坡向龄组结合分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山松林与云冷杉林AGB遥感估测中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问题的影响,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响应是被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以滇西北哈巴雪山为研究区,利用不同海拔长苞冷杉树轮宽度资料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并与气候因子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哈巴雪山不同海拔长苞冷杉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高海拔长苞冷杉主要受上年11月最高温和当年2月降水影响,低海拔树木主要受当年5月干旱限制,当年10月温度升高促进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相对高海拔更加稳定,气候重建潜力更高。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高海拔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可能会受到暖干气候的限制出现生长下降。  相似文献   

17.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的9个样方的调查资料,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该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生于坡地的森林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上高于生于谷地的云冷杉林和红皮云杉林.同一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也存在差异,丰富度指数除在云冷杉林和红皮云林中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外,其它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谷地云冷杉林和红皮云林及坡地毛缘苔草毛榛子红松林中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其它群落中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各群落间变化比较复杂,但其变化趋势相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还与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有关,就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松林而言,随着群落的演替,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到达顶级群落时又略有降低;而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树种。冷杉、云杉是我国西南高海拔地区的主要原生树种。根据对美姑县采用冷杉与落叶松混交林调查表明:混交林高生长、直径生长、生物总量其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冷杉纯林或冷、云杉混交林。冷杉、落叶松混交林林区内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也比冷杉纯林或冷杉、云杉混交林好。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特征,对沂山林场刺槐人工林皆伐迹地上萌芽和萌蘖两种更新方式的幼苗种群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刺槐萌芽和萌蘖幼苗分别以聚集分布、均匀分布的形式出现,两种更新方式对刺槐幼苗地径、高度影响不同,萌芽更新的幼苗比萌蘖更新的幼苗生长量大,但是萌蘖幼苗更新频率高于萌芽幼苗.  相似文献   

20.
元宝山中山针阔叶混交林林窗特征及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涛  宁世江  盘波  唐润琴 《广西科学》2010,17(4):377-381
元宝山中山针阔叶混交林以小林窗居多,林冠林窗中面积5~30m2的林窗所占面积比为39.3%,扩展林窗中面积50~100m2的林窗所占面积比达51.8%。林窗形成方式以折干和根拔倒为主,分别占形成木总数的50.0%和31.3%,冬季积雪积冰和强劲的风力是林窗形成的主要外部驱动力。林窗形成木的种类主要是包果石栎(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褐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var.mairei)、马蹄参(Diplopanax stachyanthus)等树种。林窗内的幼苗密度高于林冠下。乔木上层优势树种的幼苗更新情况各异,元宝山冷杉幼苗在林窗和林冠下都更新良好,南方红豆杉林窗更新较为显著,南方铁杉表现为较明显的林冠下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