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自从被Gutt引入翻译领域,就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解释力.文学作品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也深受其影响,但同时文学作品富含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又使关联翻译观遇到了挑战,从而使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的关系呈现出既解释又受限的复杂特点.  相似文献   

2.
隐含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衔接手段,其蕴含的意义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翻译实践提出了挑战。以关联理论为视角,分析指出文学作品中隐含意义的处理过程,就是译者不断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进而结合实例提出隐含意义的翻译原则:尽量传达原作的特色,即原作中的隐含衔接;不要使译文读者误解,即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最后指出其翻译策略:保留原文衔接手段、明示法和消除法。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因语用研究而生,现今却越来越多涉及翻译领域。其示意——推理模式能恰当地解释许多翻译现象。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简略阐释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随后用关联理论比较英若诚与霍华两个《茶馆》英译本对文化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举例验证关联理论在评析文学作品翻译上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美国作家朱厄特的文学作品《尖尖的枞树之乡》为例,说明了关联理论与语境对文学翻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关联翻译理论的讨论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其对翻译信度的解释力,特别是关于其在文学作品翻译上是否造成信度的降低。而本文则试图以Gutt对直接翻译思想的阐述为切人点,通过文学翻译的实例,来深入解释关联翻译理论所追寻的信度与效度最大程度的统一,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出这一理论的涵盖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其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在其指导下提出了可用于翻译实践的一些策略方法。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视作交际过程,既包含静态的代码模式,又有动态的推理模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在交际过程中寻找与原语作者和译语读者双向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理论与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结合是现代阶段西方翻译理论的一大特点。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虽然没有在西方翻译理论中明确提出,但关联理论思想在西方翻译理论中始终有所体现。雅各布森在符号学框架内从语符问题、翻译的分类、语言差异问题、对等问题等方面探讨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根本问题,其翻译理论处处渗透了关联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董婷 《科技信息》2009,(4):61-61
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率先把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是明示—推理阐释活动,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寻求最佳关联,在保证效度与信度基础上的译文才是成功的。本文以《静夜思》的四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外宣翻译要符合外宣工作的原则与要求,但从关联论视角而言外宣翻译又存在“再创造”现象。结合关联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可以从三方面探讨关联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再创造”:一,灵活处理标题,实现最佳关联;二,合理处理行话和政治术语,达到交际双方“互明”;三,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11.
晏开维 《科技信息》2008,(9):460-461
关联理论是一种富有解释力的理论,能给翻译研究以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依据关联理论来解决翻译界多年争论不息的话题,并对一些重要的翻译概念进行证伪,如"对等原则"、"不可译性"等.它的产生虽然不是为了解释翻译,但它的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释翻译现象、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揭示了翻译的本质性特征.由关联理论和翻译研究结合诞生的关联翻译理论更把翻译研究带上了新台阶,建构起了从根本上有别于以往翻译理论的崭新理论模式.当然关联理论也不能涵盖所有的翻译理论,囊括所有的翻译现象.尽管关联理论的翻译观目前也只是有了一个大体的轮廓框架,但却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作为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理解和传达意义的学问与翻译学研究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表达。因而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然而关联理论仅限于解释翻译现象的某些方面,因为关联理论有着自己的理论目标并不仅限于解释翻译现象,将解释某些翻译现象的理论扩展到解释全部翻译现象自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一种诱导性的语言.商业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抓住人们的认知心理,使人们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关联理论对广告及其翻译的指导意义,并探讨广告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秋怡 《科技信息》2010,(7):194-194,410
本文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作为切入点,以旅游翻译实例作为分析对象,旨在探讨“关联理论”如何指导并运用于中英旅游翻译的问题。本文结论认为,“关联理论”对中英旅游翻译的指导能够有效地解决翻译中遇到的许多难点及瓶颈问题,对提高中英旅游翻译的质量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尹凌燕 《科技信息》2011,(11):159-159,101
在语言研究中,言语翻译必不可少。但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本文以英语谚语的翻译为例,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来探讨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使英汉最终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是反映不同地区之间文化形态最好的一个载体,对于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文化传播的效果。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含意处理一直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问题,随着关联理论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翻译中的含意处理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大改观了以往翻译过于表面化、直白化的形态。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当前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含意处理虽然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继续以最佳关联为追求目标,积极探索提升文学作品翻译中含意处理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化交际活动,而原中化缺省的存在很可能导致这种交际活动失败或失误。化缺省不仅仅是两种语言、化表面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理解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化缺省进行探讨,可以获得对化缺省系统的认识,并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找出合理、有效的翻译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孙昂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2):99-103
语用学的发展给翻译带来新的研究角度。关联理论的关联原则从话语的语境效果及认知努力研究语言的相关性,因而在翻译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一原理为翻译评判也提供了一个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关联理论认为,这种交际行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因此,翻译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从该理论对英汉互译中文化因素处理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关联理论启示,指出它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语言文化交际的本质属性,对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译者应突出原作的认知语境效果,建立原文与译文间的最佳关联,使译文尽力与原文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