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镜头一: 在一节五年级音乐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每人背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中的一小段。一轮结束后,我惊奇地发现,大部分是我感觉陌生的歌曲,而且音乐课本的歌曲更是少得可怜。我问大家:“同学们,这些歌曲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大家就七嘴八舌说开了:“在动画片里学到的”“妈妈教的”“超市里每天都在放”……我又继续问:“那为什么不唱音乐课堂上学的歌曲呢?”  相似文献   

2.
楼丹 《奇闻怪事》2007,(12):42-44
在教学《我看家乡新变化》这一一单元时,我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萧山的种种好处后,问他们:萧山美不美?“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但从他们的声音中我感受到的是“口是心非”。这让我不免有些失落,或许集体讨论会有效果,于是我让他们小组讨论说说萧山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4.
案例: 上课钟声响了,我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候完毕后,我走下讲台,到第一排正中,面对学生,开始用导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有很多……”我边说边用目光环视学生,发现不少学生在交头接耳,声音越来越大,我说话声完全被掩埋,有的学生还冲我指指点点。我停住讲课,小声问我跟前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我身上哪有不对吗?”那个学生指了指我的头顶,我台头一看,  相似文献   

5.
狼顾 《世界博览》2009,(16):17-17
因为魔兽停服,数百万之众的玩家们顿时陷入无聊和孤寂,他们正如度过漫长冬季的无以计数的寒鸦,黑压压一片停留在白茫茫的无边旷野上,无声地等待一个可以解闷的“惊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焦躁、愤怒和失落。而在还没被“解闷”之前,一切皆有可能。正如一首献给“贾君鹏”的恶搞歌曲里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那天我正在发动学生参加比赛,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冰心奶奶是谁呀?”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我不妨带孩子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于是我故意问:“冰心奶奶是谁,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顺水推舟地说:“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学校电脑室.让你们和冰心奶奶来一次亲密接触。”一瞬间,学生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7.
彭刚 《奇闻怪事》2007,(9):24-24
一次作文公开课,我上的是“作文与联想”。课上,我是这样给学生出题的:我的手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先让学生观察。接下来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个苹果好吗?”“好。”“想吃吗?”“想吃。”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我指着苹果说:“没这个‘优’字商标可能市场上只卖五角一个,  相似文献   

8.
马旻 《科学世界》2009,(8):86-87
精神病院的早晨,办公室里医生们正在忙碌,一位病人走进来说:“我要叫大家提倡环保,教育其他人。”医生问:“怎么提倡呢?”病人答:“我要叫大家把地上的废纸拣起来,我的袖子就是抹布,我一抹,桌子就干净了;我的衣服就是拖把,我在地上一滚,地就干净了。”过了一会儿,再看到这个病人,他的手里拿着一些垃圾,边走边唱:“我的手是垃圾手啊。”这个病人即典型的躁狂症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种技能.不仅具有严密的语言逻辑和强大的语言功能,而且还可以锻炼人的能力,增进彼此之问的相互理解,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我曾经上过一节以“学校运动会”为话题的英语课。这节课不仅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实践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加深了对新课程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的理解,而且还让学生们学会了学习英语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方法——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同时增进了学生之问的友谊,改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老师问:“你们爱吃蜂蜜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老师又问:“你们知道蜂蜜是从哪里来的吗?”孩子们笑着答:“蜂蜜当然是蜜蜂酿的呀!”老师也笑了,问:“那么蜜蜂把酿的蜜放哪儿呢?”  相似文献   

11.
《可贵的沉默》讲述了一个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自己孩子身上的真实故事。当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孩子们一如文中的学生默默无语了。“你们想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我们的让孩子走近父母的实践活动,已经拉开了序幕。我相信,只要抓住这个契机,我们的孩子就“再也不会沉默”。  相似文献   

12.
我在教八年级物理时,八(2)班有名叫李小燕的小女生,在课上总爱问个“为什么?”,是我课上的小问号。那天,我在讲解“杠杆的类型”时我问学生:跷跷板是什么类型的杠杆?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等臂杠杆。小问号却举起手:“老师,我不同意这种说法,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如果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坐在跷跷板的两端,这样的跷跷板能叫等臂杠杆吗?”我顿时被他问住了。从老教材到新教材,跷跷板都是按等臂杠杆讲的呀,可是李小燕的问题又该怎样回答呢?幸好下课铃帮我解了围。听到我下节课给她解答的承诺,小问号得意地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13.
昨天晚上课间时,高年级的两个美术生到我班画室来。教我班的专业老师王老师正好在。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他们大声答到:“来看看,玩玩,怎么啦?”王老师一听,顿时来了气,说:“滚!这里不是你们玩的地方。”两个学生也不示弱,三说两说。差点动起手来,最后,闹到了政教处。  相似文献   

14.
张淑艳 《奇闻怪事》2009,(10):33-33
在感恩节前夕的一节品德课上,我问孩子们:“你们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吗?”“做——”回答是那么肯定。我笑着问:“你们是自愿帮妈妈做,还是有一定的报酬呢?”“自愿。”“有报酬。”回答声此起彼伏。“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小组内先交流讨论一下:我们帮妈妈做家务,该不该向妈妈要报酬?”我话音刚落,热烈的讨论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用旋律搜歌     
侯文 《少儿科技》2009,(1):22-22
小文发现妈妈这几天心情不错,嘴里还时不时地哼着歌。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突然说:“小文啊!你不是会上网下载歌曲吗?帮妈妈也下载一首啊!”“哦,那您要什么歌啊?”“这个……叫什么歌名,我也不清楚。”“那有什么歌词呢?”“我也不太清楚哦。只记得这首歌的旋律了。”妈妈不好意思地说。  相似文献   

16.
蒋建林 《奇闻怪事》2005,(10):19-19
刚在黑板上写好“I love China.”,一个声音响起来:“China,瓷器。”我一看,是班上的“机灵鬼”丁浩。“我们在社会书上学过。”见我看着他,丁浩补充着。“是吗?大家把社会书拿出来看一看吧。”学生们纷纷拿出社会书,找着,看着,我则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China和一个china。过了一会儿,我说:“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两个词,哪个是瓷器的意思呢?”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加和减”。教材是这样出例题的:有一幅植树的情境图。一位男生说:“一班植树43棵。”一位女生说:“二班植树31棵。”白菜老师问:“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如果让学生看图,对他们说去参加植树活动,学生肯定不感兴趣,因为那只是说说而已。怎么办呢?我只能抛开教材中的情境图了。  相似文献   

18.
老师在讲课前让学生做一个数字游戏。 老师说:“1乘1,乘10次,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1。”  相似文献   

19.
王其华 《奇闻怪事》2007,(12):37-38
最近我经常感到困惑,不为别的,而是因为班上的孩子不争气。语文课上,我说:“谁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地摇摇头,最后异口同声地说“周月”(周月是我们班的班长,各方面确实表现不错,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这下气得我把书本都摔了:“为什么非得是周月?怎么就不能是你呢?”在庆祝元旦联欢会上,全班合唱《同一首歌》,  相似文献   

20.
谢章辉 《科技资讯》2006,(16):90-90
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还继续当班主任?”我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看您太累了!又要上那么多课,而现在的学生又那么不好管。”是啊,做班主任很累,尤其是做两个班的班主任。学生的话使我回想起做前二届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更多的是快乐。班主任的工作是使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我热爱我的每一个学生,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学生每一天的进步,都是我的快乐,所以这个学期我无悔的选择做05药(1)、(2)班的班主任。通过前10周的管理这两个班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下面,结合自身实践,就我所理解的合班班级管理艺术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