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及秃毛蝈螽Gampsocleis glabra 3种螽斯雄性的鸣声。优雅蝈螽鸣声是由振幅高低不同的2类脉冲组构成的脉冲序列,一系列的脉冲组间隔重复出现,其中,第1类脉冲组有9~10个脉冲,第2类脉冲组有10~11个脉冲,鸣声的主能峰频率约7.75 kHz,次能峰频率约4 kHz;暗褐蝈螽鸣声由一系列振幅高低不同的2类脉冲组构成,第1类脉冲组有2个脉冲,第2类脉冲组也有2个脉冲,鸣声的主能峰频率为10.50 kHz,次能峰频率为5.75 kHz;秃毛蝈螽鸣声由2类振幅高低不同的脉冲组构成,第1类脉冲组振幅较大,有1个脉冲,第2类振幅较小,有4~5个脉冲,鸣声的主能峰频率约9.1 kHz,次能峰频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婆娘家族应是以"婆"或"娘"命名的螽斯总科、纺织娘科、草螽科和露螽科的一些鸣虫。在它们的学名或俗名中,多带有"婆"字或"娘"字,如其中体形较大、鸣叫时间较长的家族,就是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又名络纱婆、络丝娘、筒管娘,古称莎鸡、络纬等。对于鸣虫,我国早在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中就有记载,在公元前5~公元前2世纪的《尔雅》中也有民间饲养鸣虫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透射电镜(TEM)技术研究了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ttenwyl雄性附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优雅蝈螽雄性附腺乳白长腺管和乳白短腺管在末龄若虫期已分化形成腺管,透明腺管在羽化之后形成腺管.优雅蝈螽雄性附腺在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中的细胞器表现出由分散到集中和由少到多的趋势;腺管管腔中的分泌物由少到多,成熟期分泌物充满整个管腔.  相似文献   

4.
晏安厚 《大自然》2010,(2):60-62
宠物鸣虫的种类较多,习惯上以体型、体色、鸣声及斗性归纳为四大类型。大型鸣虫如“婆娘家族”和“哥姐家族”,中小型鸣虫如“铃虫家族”和“金虫家族”。金虫家族多为中型呜虫,但也有个别的是小型鸣虫。在这些鸣虫的鸣音中,多数带有金属器皿或乐器之声响,故将这类鸣虫统称为“金虫”。其中以竹、马、宝、金、天、磬(音:qing)各占一绝,故笔者称它们为金虫“六绝”。  相似文献   

5.
采用Spurr包埋法,对暗褐国螽(Gampsocleis sedakovii)成体中足胫节做连续半薄切片并进行镜检分析,详细观察了暗褐蝈螽中足复合胫听器的形态学特征,并与其前足鼓膜器官及其他螽斯中足复合胫听器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螽斯精巢为实验材料,经过低渗、固定、压片、空气干燥、改良品红染色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优雅蝈螽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 :优雅蝈螽精巢细胞染色体2n♂=31,染色体几乎全部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机制为:XO为雄性,XX为雌性.减数分裂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形成环状或8字状,端部交叉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Spurr’s包埋法 ,对暗褐蝈螽 (Gampsocleissedakovii)成体后足胫节做连续半薄切片并进行镜检分析 ,详细观察了其复合胫听器的形态学特征 ,并与前、中足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暗褐蝈螽后足复合胫听器由膝下器 (SO)、中间器 (IO)和听脊 (CA)三部分构成 ;其具橛感器数目明显少于前中足 ,膝下器、中间器和听脊的具橛感器数目分别为 32± 3,13(10 ,3) ,10± 2 ;听脊具橛感器的帽细胞直径、覆膜距气管背壁的距离、覆膜宽度及气管背壁宽度呈明显递减趋势 ;气管在SO出现以前已分支成一小的前气管和一大的后气管 ,前后气管在距听脊末端 0 .4 6mm处合并 .  相似文献   

8.
“姐”“祖”同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方言、相关民族语言材料的研究,辅之以人类学、文字学的观察发现,在姬周语(汉语雅言的前身)和古羌语分离之前的原始祖语中已经诞生了"姐"的前身"且","姐"和"祖"同源.这为"姐"后来在汉语中逐渐代替了"姊"的语言地位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采自四川省昭觉地区及云南省昆明市草螽科的钩顶螽属二新种,即凉山钩顶螽 Ruspolia liangshanensis sp.n.和云南指顶螽R.yunnana sp.n.;并报道了该属一新组合种,即印度钩顶螽R.indica(Redtenbacher,1891)Conmb.n.  相似文献   

10.
“姐”考     
“姐”和“社”、“祖”、“土”、“牡”都是由“且”孳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同源字,即“姐”源于“且”,而且“姐”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  相似文献   

11.
对陕西关中农田螽斯群落结构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陕西关中农田有 1 0种螽斯 ,其中 5种属于螽斯科 .根据螽斯种类分布 ,可以把关中农田螽斯群落分为 2群 5类 ,螽斯群落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在 6— 8月最高 ,晚期优势种不明显 ,中华寰螽和暗褐蝈螽是早期优势种类 ,它们也占整个螽斯种类数量的 81 .35 % ,占总生物量的 86 .9% .  相似文献   

12.
贵州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富含三叶虫,其中莱得利基虫主共1属3种:贵州莱得利基虫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 Zhou,1974、著目莱得利基虫Redlichia(Redlichia)nobilis Walcott,1905及村上翼形莱得利基虫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 Resser et Endo in Kobayashi,1935。Redlichia广泛分布于浅水台地区,具有一定的地层意义。"清虚洞组"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edlichia(Redlichia)nobilis产于"清虚洞组"中上部,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产于"清虚洞组"下部且向下延伸至下伏地层杷榔组中上部。本文基于"清虚洞组"Redlichia形态学的研究,讨论了3个种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在中国宫廷之外的民间,流传着许多美妙的舞蹈,被称之为"民间舞蹈"。其中最有气势的舞蹈当属"鼓"舞。顾名思义,"鼓"舞的舞蹈动作应当是围绕着"鼓"展开的。而作为打击乐器的"鼓"起源很早。传说远古时有  相似文献   

14.
“娭(母也)”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nai的词音;“(女哀)”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母也)”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母也)”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母也)”和“(女哀)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母也)”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青蚨”考     
虞国跃 《大自然》2014,(3):40-43
<正>《新华字典》中,青蚨为"古代用做铜钱的别名";《辞海》里,青蚨为"古时传说中的虫名";《辞源》中,青蚨为"昆虫名,后因称钱曰青蚨"。究竟有没有名为"青蚨"的昆虫呢?据作者考证,青蚨就是桂花蝉,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蚨母"的记载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青蚨"为何物?"青蚨不解蝉语"指鸣蝉生性高洁,出污泥而不染。那么"青蚨"为何物?据《新华字典》记载,青蚨为"古代用做铜钱的别名"。《辞海》中说,青蚨为"古时传说中的虫名,也叫‘鱼伯’。后人因称钱为‘青蚨’"。  相似文献   

16.
“娭毑”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ηai33①的词音;“”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毑”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毑”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毑”和“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毑”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亦"甲骨文作■、"夜"甲骨文作■,"腋"字在甲骨文未见。从隶变和形声造字法来看,"亦"是"腋"的本字,为指事字,"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副词"亦"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字。"腋"字出现在隶变时期,从汉字分化理论来看,表"胳肢窝"义的"腋"字为"从肉亦声"构形的形声字,但隶变后的"月"与"肉"书写形式相混,古文中"夕"与"月"字皆从月象形,故"从肉亦声"构形与"从夕亦声"构形相似。从文字构形避让原则考虑,后来才造出"从月(肉)夜声"的后起字"腋"。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淡水鲶形目鱼类4 种寄生车轮虫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鲶形目鱼类: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鲶(Silurus asotus)、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进行了外寄生车轮虫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旨在澄清鱼类寄生车轮虫分类学的混乱,并为水产养殖中该类疾病病原的调查提供基础资料。借助Nikon E-600显微镜,采用活体观察以及干银染色法,运用国际间"统一特定描述"及"齿体定位描述"方法,对车轮虫的形态学特征、附着盘结构以及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获得了4种隶属车轮虫属的寄生车轮虫即适度车轮虫(Trichodina modestaLom,1970)、易变车轮虫(Trichodina mutabilis Kazubski Migala,1968)、喙状车轮虫(Trichodina rostrata Kulemina,1968)和蛙车轮虫(Trichodina ranaeDa Cunha,1950)。蛙车轮虫为中国新纪录种,且首次从鱼体检获,大口鲶是蛙车轮虫的新寄主记录;光泽黄颡鱼、鲶和大口鲶分别为适度车轮虫、易变车轮虫和喙状车轮虫的新寄主记录。  相似文献   

19.
北京鸣虫     
虞国跃 《科技潮》2003,(9):42-43
鸣叫是生物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用以表达友好、爱情和惶恐等多种情感。不同种类的鸣虫, 鸣叫声是不同的。常见的有:蝉受到惊忧而飞离或被人捉住时,发出的警戒声;蟋蟀间搏斗时的争鸣声;单只鸣虫怡然自得的鸣叫声;或者是雄虫为吸引雌虫注意的群鸣声等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对采自金沙江水系牛栏江支流德泽段鲶(Silurus asotus)鳃上寄生的9种撒氏虫属单殖吸虫:牛栏江撒氏虫(Thaparocleidus niulanjiangensis sp.nov.)、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I3-1)、凶恶撒氏虫(T.asoti)、奇异撒氏虫(T.varicus)、大茎撒氏虫(T.magnicirrus)、变形撒氏虫(T.obscura)、多形撒氏虫(T.mutabilis)、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MG-2018)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研究结果表明:28S rDNA可作为撒氏虫属及属内种分类阶元的分子鉴定靶基因.撒氏虫属为非单系群;奇异撒氏虫(T.varicus)与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组成的进化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推测奇异撒氏虫为研究中引入的撒氏虫最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