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引导广大师生及人民群众关注、防范各类灾害风险,自觉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事务,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5月9日,学士街道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纪元广场隆重举行第十一个"防灾减灾日"疏散演练活动,主题是:提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10月13日是第30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重点强调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基础设施等设防水平,切实增强全社会抵御灾害的韧性能力,进而进一步完善国家防灾减灾体系、机制建设,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本刊特邀请、摘编部分参与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企业代表分享他们的国际减灾日活动感想。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沿线是地震、干旱、洪水等灾害的高发区域,防灾减灾需求强烈,但关于该区域的防灾减灾数据和信息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面向防灾减灾知识服务需求,阐述了知识服务的起源和知识服务系统的主要特征,构建了以全球灾害元数据库、防灾减灾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系统门户为核心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框架,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并分析了灾害元数据标准、灾害数据产品、灾害知识应用、灾害案例共享等基础应用。重点介绍了目前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典型应用,包括孕灾环境基础数据知识服务应用、耕地干旱水平时空展示专题知识应用、蒙古国孕灾环境土地覆盖全要素数据服务知识应用、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历史灾害知识应用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草地产草量知识应用。从基于知识组织的灾害数据管理、基于数据共享的灾害资源导航、数据驱动的灾害信息产品、人工智能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面向应急的快速灾害制图和社交媒体灾害数据挖掘6个方面进行了知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各种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科技与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灾害面前仍很脆弱,常显得无能为力。防灾减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建立防灾减灾广播电台并嵌入灾害警报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3日是第30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部署今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强调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基础设施等设防水平,切实增强全社会抵御灾害的韧性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等学校灾害知识和能力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零散、通识教育不足等问题,导致师生防灾意识薄弱、防灾技能不足。通过改革灾害教育教学方法,建设防灾减灾虚拟演练实习基地,强化灾害通识教育,实施师资培训,加强学生考核评价,树立防灾绩效评价理念等措施,推动实现全民防灾减灾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防灾减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防灾减灾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灾害教育。高校作为一个高知识密集的组织,新知识的传播和消化吸收能力很强,是实施灾害理论教育的理想场所。海南大学《珍爱生命、成就梦想》安全教育宣传片的推广是高校的灾害预防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印发通知,明确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对做好2022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广东地区新农村建设防灾减灾规划存在的问题,以GB50188-2007镇规划标准为蓝本,从广东农村村庄选址和常发性灾害防灾减灾规划两个方面入手,分别对位于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地区的4个农村防灾减灾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被调研农村在选址规划和常发性灾害防灾减灾方面普遍存在缺陷,经济发展落后、村民防灾减灾意识普遍不高和缺少统一规划是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提出防灾减灾规划建议,对广东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需求.聚焦我国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和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三大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成就.在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上,全面回顾了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全球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进展.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上,从重大事件和活动中的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灾害决策服务智能化水平、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化和标准化、蓝天保卫战中的先导联动作用和机制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主要成绩.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上,从新时代我国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顶层设计、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气象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4个方面介绍我国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业务、研究和理念上对我国未来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进行了相应的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国家积极应对的策略是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做法,从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总结了代表性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防灾减灾策略:加强防灾减灾与适应气候变化有机融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加强灾害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加强防灾减灾科学和支撑技术的研究.本文提出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家积极应对的策略,对我国自然灾害治理及防灾减灾政策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每年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形势严峻。本文讨论了如何为农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及时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普及公众防灾避险等应急知识,提高全社会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5月17日至19日,洪江市政府组织在全市开展应急知识暨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5月17日,市政府应急办组织市科技局、教育局、卫计局、安监局、国土局、农业局、畜牧局、公安局、环保局、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自然灾害的新定义,即灾害=自然现象+不当的人地关系。介绍并探讨了美国环境灾害的社会脆弱度地图在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规划等方面的作用。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剖析灾害,回顾美国灾害管理的百年历程,总结其利用城市规划手段防灾减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与防灾减灾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秀丽 《科技信息》2007,(35):179-179
灾害的不断发生和加剧,对人类已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已倍受关注。本文系统论述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意在把防灾减灾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使其真正落实到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之中,以切实提高中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减灾防灾是我国的国策,从灾害文化和科学技术期刊的定义入手,以部分科技期刊的实践为例,分别阐述了灾害文化和科学技术期刊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指出其作用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威胁之一。基于防灾减灾的文献回顾和现有防灾减灾机制的梳理,解析了“一带一路”沿线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1)跨境防灾减灾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重视,国际研究相对成熟,更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作用,强调建立评估体系对跨区域灾害进行评判,以完善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国内研究总体处于起步状态,主要集中在对跨境防灾减灾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对策及跨境防灾减灾合作机制研究。(2)现行的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主要集中在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的高层互动与外交对话机制、国家间防灾减灾制度框架与管理体系对接、防灾减灾技术与预警的共享机制等4个方面。(3)中国与沿线国家仍需从加强政治互信,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平台,建立合作协商机制,防灾科技走出去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农村在防灾减灾体系中一直处于灾害频发却抗灾无力的状态。在社区参与已成为世界各国灾害管理重点的大背景下,西部农村社区参与防灾减灾的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和探讨。文章主要运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考察参与社区防灾减灾的多元主体,即村民、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分析影响其参与的因素,探讨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对西部农村防灾减灾的影响,以期从根本上推动其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对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界定,结合我国农村灾害的特点,建立了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