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99年在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甸草原上,研究了贝加尔针茅等12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草群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植物在春季返青时生长速度较快,抽穗(孕蕾)期生长速度达最大值,随后牧草的生长速度减慢,9月初生长停止.草群地上生物量随牧草生长而增加,9月初生物量达最高值,随后又开始下降.牧草的生长规律除决定牧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水热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研究天然草场牧草产量及养分的季节动态,选择青海湖南岸的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的返青期(5月)、盛草期(8月)、枯黄期(10月)和枯草期(1月)分别采集地上生物样品,对可食牧草的产量以及养分质量分数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天然草场返青期总产草量(风干重)平均52.21 g/m~2,盛草期154.66 g/m~2,枯黄期92.90 g/m~2,枯草期25.83 g/m~2,可食牧草分别占66%、76%、83%、100%;返青期牧草中w(粗蛋白)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w(粗灰分)、w(水不溶灰分)、w(酸不溶灰分)均从返青期到枯草期逐渐递增,且不同时期差异显著; w(水溶性灰分)从返青期到枯草期递减(2.42%~0.59%);盛草期和枯黄期w(粗脂肪)远高于其他时期(P0.05); w(中性洗涤纤维)、w(酸性洗涤纤维)和w(纤维素)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增加.天然草场盛草期的营养输出高于其他时期,枯草期最低.研究区高寒草场可食牧草数量多,可食性好.枯草期与青草期相比,无论从量还是质上都处于一年中最低点.估算青海湖南岸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即数量载畜量,为2.57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3.
对一年生黄檗幼苗各部位中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含量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生物碱在茎外皮含量最高,其次是根,而茎木质部含量极低.茎外皮和茎木质部中三种生物碱总的变化趋势是随发育期逐渐升高,尤其在落叶前升高幅度较大;根中三种生物碱含量总体上是随生长进程先上升,而在生长后期下降.结合生物量计算得到单株产量,结果为越接近生长后期三种生物碱单株总产量越高,其中根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生态退化提供新的措施,以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放牧样地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样地中植被群落的特征变化。试验以野外样方调查为主。结果表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群落盖度;同时,放牧时间改变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亚优势种与伴生种组成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禾本科牧草重要值显著增加,而常规放牧时间下耐牧性较强的莎草科牧草重要值增加,但两者对牧草优势种组成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放牧时间改变对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放牧时间改变能一定程度缓解高寒草原退化。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草地野生禾本科牧草生态地理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对呼伦贝尔草地野生禾本科牧草的区系组成、生长习性及属种地理成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地现有禾本科牧草42属112种,其中93种为多年生草本,说明多数牧草具有抗寒冷、再生能力强的特点,且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在植物区系属的水平上,温带成分占有主要地位;在种的水平上,北温带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亚洲温带成分占较大比例.这种区系格局,不仅表现出禾本科野生牧草的物种多样性,而且对种质资源本土化和改良草场,草原地区牧草资源的保存、繁育与合理利用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草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与营养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大量的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质牧草新品种。用美洲狼尾草与非洲象草进行远源杂交,德育出了适应亚热带气候条件栽培的热带牧草王草新品种,并大田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种生长旺盛、产草量高、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抗逆性。在我国南方亚热带霜冻小于30d的地区可安全越冬。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其蛋白质含量和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同类热带牧草品种。因此,从王草新品种的产量、营养成分、抗逆性能综合来看,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优质牧草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6个主要草地类型初级生产力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各类草地地上生物量累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草地地上生物量衰减动态符合Y=a+b/x曲线,峰值期为8月;草群粗蛋白质含量随生长季的进展逐渐减少,粗纤维含量随生长季的进展逐渐减多,二者均符合Y=A+BX线性方程;草群中无氮浸出物、钙和磷含量的季节动态曲线为单峰型,草群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的季节动态曲线均为双峰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草原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内蒙古草原返青期对气候的响应,利用2001—2011年的遥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反演内蒙古草原区的返青期,并结合同期研究区内34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该地区返青期的线性趋势及其对气候要素的时空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气象站点间的春季水热条件和返青期差异明显,总体上研究区南部的返青期偏早,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的返青期偏晚,最大相差46 d;在研究时段内,草原返青期在8%的站点上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在时间序列上,24%的站点的返青期与其前期气温显著负相关,50%的站点返青期与其前期降水量显著负相关,早春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加会促进返青期的提前.空间分布上,在降水量充沛且降水量增加较快的区域,返青期提前趋势越大;反之,在降水量缺乏以及降水量减少较快的地区,返青期没有提前甚至有推迟趋势;气温对返青期趋势的作用比降水更复杂,这是由于气温的升高在带来草原返青所需热量的同时,加重了部分地区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9.
宁夏区内5种牧草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蒽酮比色法对豆科5种牧草营养期组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营 养期,同一牧草的不同器官内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即叶部>茎部>根部;不同牧草间可溶性糖和 淀粉的含量也存在差异,即紫花苜蓿>胡枝子>沙打旺>柠条>羊柴.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物候期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不同函数方法拟合后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数据比较,选出最佳拟合方法拟合了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1990—2008年中14a的物候期和生长季长度,研究它们的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返青期和枯黄期在空间上大体呈现从锡林郭勒盟东北到西南地区逐渐推后的趋势,在时间上,不同年份草原物候期变化程度不同;2)拟合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14a的平均物候期和生长季长度,发现返青期、枯黄期、生长季长度分别集中在110~150、300~320、190~200d,分别为提前、提前、缩短的趋势占优势;3)7年返青期观测值与拟合值差值平均值约为-4d,总体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宁夏盐池县本地苜蓿XM及宁夏益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15个美国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生育期、株高、密度、产草量、茎叶比、越冬率等指标,开展苜蓿引种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以本地种XM为对照,15个外引种紫花苜蓿在生长发育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品种ZHM,E3006,D4,D2表现较优,其返青早,青绿期长,鲜草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52,1.45,1.28,1.25倍,干草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46,1.25,1.22,1.19倍,且抗旱性强,品质优良,适宜在宁夏盐池县等中部干旱带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路口通行规则的元胞自动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采用的路口通行规则是,亮绿灯时处于对向的两条车道上的车辆可以同时通行,由于一条车道的直行车辆和另一条车道的左转车辆存在着冲突,交通效率被降低。在上海的一些交通要道已经实施了一种新的交通规则,即每条车道独立轮换通行,本文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新老两种路口通行规则的效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车速提高到一定值后,新的规则要优于老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开放边界条件,利用改进的N agel-Schreckenberg模型,引入转向概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车辆通过十字交叉路口的交通流特性。结果得到,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当车道的产生概率大于消失概率的情况下,具有十字交叉路口的车道车辆密度在红绿灯信号周期较短时,车道车辆密度较高,此时车辆拥堵严重,如果延长红绿灯信号周期或允许车辆在交叉路口转向行驶,可降低车辆密度,改善交通状况,达到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车流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东梁区岩浆岩为第三纪喜山期产物,岩性为辉绿岩,呈高角度岩墙侵入。共组合25条辉绿岩墙,其中20条分布在煤层可采范围内。辉绿岩体以多种形式侵入到煤、岩层中,由于辉绿岩的侵入,引起局部煤层的热变质,受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煤的变质程度增加,煤阶增高,煤层气含量增加。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使煤的煤层气最大吸附量增加,但煤变成天然焦后,储层煤层气含量降至很低甚至不含煤层气。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气冷堆核电系统中Z形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转折角对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中二氧化碳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分别拟合出摩擦因子和努塞尔数的计算关联式,分析传热过程的热阻,并讨论换热器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摩擦因子和对流换热系数均随转折角的增大呈抛物线规律增长,在转折角小于20 °时增长较慢。导热热阻占总传热热阻的4.16%~16.02%,并随二氧化碳质量流率和转折角的增大而升高,在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中,不应被忽略。随着转折角的增加,通道中努塞尔数的增长幅度小于摩擦因子的增长幅度,传递相同热量的泵送功率增大,但所需换热面积减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下降,实际应用中需进一步通过技术经济分析以选取最佳转折角。为了控制通道中流动阻力占进口压力的比例,转折角以不超过20 °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腌制青椒中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指导人们合理膳食,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腌制青椒中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随腌制时间的变化规律。腌制青椒中亚硝酸盐含量随腌制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后下降,第3天出现最大值,而腌制青椒中维生素C含量随腌制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要充分利用青椒中维生素C,人们应该尽量食用新鲜辣椒,减少食用腌制辣椒。食用腌制辣椒,要放置3天以上进入安全食用期再食用。  相似文献   

17.
张艳玲 《河南科学》2014,(8):1446-1450
利用商丘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冬小麦物候期观测资料、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一次线性函数分析法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因素和生育期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在越冬至返青期、拔节至乳熟期呈增多趋势,其他阶段呈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在返青至乳熟期呈增多趋势,其他生育期呈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2从起身到开花期、成熟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播种至返青期、乳熟期呈微弱的推迟趋势.3开花到乳熟期、抽穗到开花期间隔天数的增加趋势达到极显著水平.4影响冬小麦物候期变化最显著的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且物候期与平均气温绝大多数时段呈负相关.5冬小麦返青到起身期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起身到拔节期、抽穗到开花期和乳熟到成熟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车削加工建立了切削用量优化选择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分层复合形法编制了优化程序,为利用计算机快速、可靠地选择使生产率最高或加工成本最低的最优车削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脆性断裂力学和刀具-工件干涉原理,研究氟金云母陶瓷脆性破碎机理及表面成形机制,预测了脆性材料车削中的裂纹扩展角度与深度;建立氟金云母陶瓷车削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用以评价精密车削陶瓷表面质量并提高加工效率.脆性材料车削表面粗糙度由几何干涉粗糙度和脆性崩碎粗糙度构成.刀具几何形状和进给量主要影响几何干涉粗糙度,工件力学性能、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切削力主要影响脆性崩碎粗糙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氟金云母陶瓷车削表面粗糙度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进给量或切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模型的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与传统的几何模型相比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