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用T型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各项因素,求得了粮食单产与各影响因素的T型关联度,以及它们的关联序,从而找出了影响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搞好粮食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粮食损失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粮食单产的因素,建立产量系统模型,用系统回归法求出理想产量,并用此模型对安徽省16a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率作出评估.表1,参3.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粮食问题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性分析云南省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对影响云南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预测粮食发展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分析陕西省1978~2000年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陕西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陕西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表1,参5。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1-2007年沈阳市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沈阳市近17 a来粮食生产的变化特征,选取影响沈阳市粮食生产的11个主要因素,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的粮食产量呈波动式的上升趋势;从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看,沈阳市粮食总产量和总播种面积的波动取决于玉米、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变化;从灰色关联分析来看,单产与粮食总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居各因素之首,其次是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农业实有劳动力和化肥用量等农业投入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作物生长季的自然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联系数变化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为今后沈阳市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浙江省十里丰农场1986年~1997年粮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季作物产量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早稻、晚稻、麦类、单季晚稻;各季作物面积、单产对粮食总产影响以早稻面积、早稻单产关联度最高;自然因素中以年积温关联度最高,年光照次之,由此为粮食生产提供了科学决策信息。表4,参4。  相似文献   

7.
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根据1986~2002年福建省的粮食统计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并运用灰色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几年福建省的粮食总产量下降非常明显,8个主要影响因子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关联,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福建省粮食总产量的3个最重要的因子,这可为今后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表4,参7。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粮食产量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统计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动态分析的方法,分为3个10 a作为不同影响阶段,分别选取了10或者9个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比了各阶段的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稳定一定规模的粮食面积和从业劳动力对提高河南农业生产具有必要性。此外,亟待加大农业科技费用投入,加快河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密切关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变化。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近50年粮食产量及作物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吉林省近5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吉林省近50年来粮食总产量呈"波动式"迅速增加;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大豆、玉米、谷子和高粱四大作物"四足鼎立"的结构模式演变为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的"玉米型"经济。分析了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粮食作物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指出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图3,参10。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准格尔旗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其粮食单产变化除受品种改良、技术革新等人为因素影响外,还主要受气候波动尤其是降水波动的影响。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叠加模拟,建立了准格尔旗粮食单产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对未来几年粮食单产变化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波动方程对粮食产量及气候和粮食生产物质资料投入要素波动性进行分离,对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气候因子进行时间序列波动变化特征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探求粮食产量波动形成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北省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物质资料投入因素年际间波动高于气候因素波动;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降水量波动以及政策制度变化是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毕节地区1980-1995年粮食总产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得出了农作物产量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薯类-其它作物,农业生产要素及单产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用量-粮作面积-技术水平-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把我国粮食系统看成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的在地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对世界粮食安全形成了巨大挑战.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更成为我国学界、政府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分别利用1991--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及2006--2010年进行灰预测获得的数据进行灰关联分析,并从四个时期跨度进行了动态的对比. 结果表明:灌溉面积、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价格、粮食播种面积等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化肥投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经历了一个不断增强的上升阶段之后将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水稻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水稻种植、稻米加工、生产成本与收益情况分析为基础,阐述国际和国内水稻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影响安徽省水稻生产竞争力因素,提出提高安徽省水稻产业竞争力的对策。表2,参7。  相似文献   

16.
基于超效率的黄淮海粮食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黄淮海地区1999—2005年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3年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对效率无效,至2003年粮食产量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2004年和2005年粮食生产相对效率提高到有效范围,但是至2005年底黄淮海粮食生产的超效率值仍未达到1999年的粮食生产效率的状态。在影响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灌溉保证率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加有利于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数量的减少有利于其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图1,表3,参21。  相似文献   

17.
能量关联度在分析山东省粮食生产周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张吉峰等提出的能量关联度理论,分析了山东省粮食生产主其影响因素,并讨了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波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民收入地域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00、2006年3年截面数据对安徽省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县域尺度上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并通过空间回归确定驱动农民收入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地域差异不断扩大,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低收入县区和高收入县区均呈现出空间聚集态势,具体表现为低收入县区在安徽西部聚集,而高收入县区在安徽东南部聚集;②农业财政支出、城镇化率、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是驱动安徽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③第三产业比例对农民收入分异影响不显著,可能与该省工业化程度有关。图2,表2,参10。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1995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初步分析了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趋势增强,全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洪泽湖流域、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农业区中部得到加强,而逐渐从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退出;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对粮食生产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已有所减弱,在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利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驱动力对粮食生产布局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图4,参21.  相似文献   

20.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建模方法描述了我国粮食中长期的供求状况,用因果关系图研究和分析了粮食生产、需求、库存和价格因素的因果反馈关系,并建立了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的参数估计运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模拟了个人投入、国家投入、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对粮食供求状况的影响,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粮食预测和政策仿真提供了数量依据,以期能够对我国粮食供求预测、预警和政策分析等层面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