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该微乳液的特点以及反胶团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原理、实验室制备过程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等因素对产物纳米硅酸钙的影响,同时也对制备成纳米硅酸钙之后的乳液的破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回顾了微乳液在金属、金属卤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碳酸盐、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等纳米微粒制备中的应用,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纳米微粒的微乳液制备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米材料的制备是纳米科学发展的基础,微乳液法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较全面地了微乳液中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对纳米微粒结构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粒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备Triton X—100/正辛醇/环己烷/水(或氨水)微乳液,研究了该微乳液系统稳定相行为与制备条件的关系.在该微乳液系统稳定的条件下,由正硅酸乙酯受控水解反应制各SiO2纳米粒子,反应后处理简便,制得粒子尺度较均一的球形疏松无定型纳米SiO2粒子.SiO2粒子粒径尺寸可通过调节水与表面活度剂分子数之比m、水与正硅酸乙酯分子数之比n控制.探讨了影响SiO2纳米粒子形貌、粒径分布的因素及制备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5.
几种微乳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出了与现有报道组成不同的多种稳定的微乳液体系.在研究过程中,选价格低廉的表面活性剂OP-10和渗透剂JFC作为表面活性剂.实验结果表明,OP-10作表面活性剂可以大大提高微乳液体系的最大增溶水量,提高产率,从而得出最经济制备工艺,相对降低生产成本.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微粒结构、粒度、形貌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技术在制备水基高聚物微乳液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和各种微乳液聚合的特征研究,以及微乳液技术在制备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类微乳液中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微乳液及微乳液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微乳液及微乳液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对国内外表征微乳液及其聚合物结构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 .按结构分微乳液主要有各相同性的正相、反相及双连续微乳液 ,各相异性的上相、下相及中间相微乳液 ,各相异性的层状液晶等 .对微乳液的结构表征主要包括对微乳液内部分散相结构形态的表征以及对相转变点的界定 .通过微乳液聚合可得到纳米聚合物材料及孔状聚合物材料 ,对聚合物材料的结构研究主要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表征 ,对孔状材料还包括对孔径及孔径分布、孔的连续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微乳液的一些理论,反相胶束微乳液法合成纳米粒子的原理,以及这种方法在合成纳米粒子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油包水(W/O)微乳液法,以KBH4为还原剂,在水相-Triton X 100-异丙醇-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中还原二价铁、钴、镍盐,合成Fe-Co-Ni合金纳米微粒。考察反应气氛、温度、时间和洗涤溶液对反应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纳米微粒的形貌、结构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25-30℃的N2中反应1 h,得到的产物待丙酮破乳后用无水乙醇洗涤结果最佳。合成的Fe-Co-Ni合金是粒径为1-3 nm的球状微粒。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氧化锌的微乳液法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ZnO可用于毛织物的后整理,使织物具有抗菌除臭、消毒、抗紫外线的功能.采用TritonX-100/正庚醇/正辛烷/盐水微乳液体系,以一定盐浓度的硝酸锌(Zn(NO3)2)水溶液(A)与碳酸钠(Na2CO3)水溶液(B),通过两个乳液混合的方法,制备出氧化锌超细微粒.并用差热分析(DTA)、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实验表明,30℃时,以A型微乳液与B型微乳液通过乳液混合搅拌的反应方式制备出纳米ZnO微粒的前驱体,经80℃真空干、燥约5h后,在350℃下煅烧2h,得到了平均粒径约为10nm的超细ZnO粉末,且微粒粒径分布均匀、团聚少,多数为球状颗粒.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核桃油与乙酸异戊酯(1:1,w/w)的混合油相,EL 35和Tween 80 (8:2,w/w)为表面活性剂相,通过拟三元相图法制备了O/W型核桃油微乳液。该微乳液体系在25~60 ℃内未发生相转变,其粒径随核桃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所有微乳液样品有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属拟塑性流体。核桃油在微乳液体系内对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率随核桃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IC50值为0.090 3 mg/mL。  相似文献   

12.
制备W/O型木犀草素微乳.以大豆油为油相,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配方,测定了木犀草素在油相和微乳中的溶解度,并考察了木犀草素微乳的初步稳定性.微乳的最佳质量配比为司班∶吐温∶乙醇∶油∶水为4.2∶1.4∶1.4∶3∶1.测定的木犀草素在大豆油、微乳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8.127、55.03μg/mL.木犀草素微乳提高了其在油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3.
离子液体微乳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油/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水/表面活性剂等微乳液体系的相态及相关应用,探讨了水、温度及其他因素对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的影响。离子液体种类繁多, 目前尚缺乏对各种类型的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全面研究及对其聚集体特性的深入研究。 预期离子液体微乳液将会向开发新体系、深化聚集体特性及应用研究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交试验探索构建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体系的基础上 ,采用目视滴定法考察了助乳化剂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描绘了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并用电导法将单相微乳液进行了类型分区 .反相微乳液聚合表明 ,虽然正戊醇和丙烯酸都可以作为助乳化剂协同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稳定的单相微乳液 ,但是正戊醇微乳液体系在聚合过程中发生相分离 ,丙烯酸体系则聚合过程稳定 ,得到了透明的聚合物凝胶材料 .  相似文献   

15.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0℃,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微乳液共聚合,成功制得了固含量为35%、平均粒径在45nm左右的蓝色半透明微乳液.进一步考察了引发剂及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粒子粒径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微乳液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电导率仪、粘度计和折射仪测定了不同类型微乳液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固定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混合单体量的情况下,随着水相含量的增加,体系的电导率、粘度和折射率发生明显变化,体系由反相微乳液经双连续型微乳液逐渐转变为正相微乳液.对微乳液的粒度分析表明,油相含量较低时,正相微乳液体系中的液滴可视作溶胀胶束;在反相微乳液中,随着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含量的增加,水相液滴粒径明显增大;在MMA/AA/H2O无皂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微乳液的粒子比有皂体系的大.最后,微乳液聚合表明过硫酸钾能够稳定引发正相微乳液聚合,同时Mn3+也可用于引发正相微乳液聚合.  相似文献   

17.
Supercritical CO2 (scCO2) has drawn wide attentions as a cheap and efficient green solvent replacing the conventional organic solvents. These technological ap- plications increase rapidly especially in food-relative industry, such as extractions of beer h…  相似文献   

18.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SDBS)为复合乳化剂,分别以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KPS)、油溶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K2S2O8/Na2SO3(OR)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微乳液聚合反应,研究了St/BA微乳液共聚合行为,用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了3种引发剂下的共聚物化学组成,绘制了共聚物组成曲线,计算出了竞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