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3只红腹锦鸡食管和大肠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组织学方法对 3只红腹锦鸡 (Chroysolophuspictus)食管和大肠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 ,结果显示 :红腹锦鸡食管和大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4层结构组成 .食管的粘膜和粘膜下层突入腔内形成几条纵行皱襞 ,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膜内有较发达的食管腺 ,粘膜肌为纵行排列的平滑肌 ,粘膜下层相对较薄 ,肌层由内环和外纵行平滑肌组成 .大肠由盲肠和直肠组成 .盲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环状皱襞 ,直肠则无皱襞结构 .从盲肠到直肠 ,绒毛逐渐变得宽短和稀疏 ,未见中央乳糜管 ,肠腺逐渐减小 ,上皮和腺体的细胞之间杯状细胞渐少 ,粘膜下层逐渐不明显 ,淋巴组织由发达到不发达 ,盲肠的粘膜下层的淋巴集结见有生发中心 .将观察结果与其它鸟类进行了比较 .  相似文献   

2.
虎纹蛙消化道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虎纹蛙消化道各部的形态、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虎纹蛙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和泄殖腔。除口咽腔外,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各部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纵肌层稀少;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胃和十二指肠可见粘膜肌层。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也存在差异。此外,还观察到食道粘膜上皮有纤毛结构。研究表明虎纹蛙消化道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折叠粘膜对粘膜DNA检验、解胶剂对折叠状粘膜的DNA检验的影响。方法:使用常规Chelex100法,分别提取伸展状、折叠状粘膜、加入解胶剂的折叠状粘膜。结果:组间两两比较,伸展组与折叠组、H解胶剂组与折叠组、D解胶剂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从组间的平均峰面积看,H解胶剂组伸展组折叠组。结论:过分折叠对粘取器粘膜的DNA检验不利,溶解效果较强的解胶剂能更充分地释放被粘附的脱落细胞,Chelex100法结合滤膜离心套管,能有效避免无机提取溶液消化粘胶乳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由消化腺-肝脏和消化道-口、食道、胃、肠组成。肝脏为分枝的复管腺,腺细胞呈现出两种细胞,另一种为未成熟细胞。消化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构成,无肌层。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具纤毛和微绒毛。不同部位的粘膜下层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大鲵消化道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中国大鲵消化道各部分的形态结构、长度和组织结构,并观察了饥饿和饱食后消化道的变化,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为复层柱状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胃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肠粘膜上皮为含有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在肠粘膜上皮下,有许多细胞隐窝。饥饿后,胃肠萎缩,粘膜层减薄、胃腺和隐窝等组织结构减少。饱食后,则胃肠上皮和胃体积增大,细胞处于旺盛的消化吸收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过度训练状态下肠粘膜超微结构和免疫的病理性变化及其发生机制,采用建立一般训练和过度训练大鼠模型,应用形态学手段和分子生化技术,结合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对训练后两组大鼠肠道粘膜的超微结构、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粘膜IgA的产生及含量作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4周末,一般训练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肠道粘膜的超微结构、MDA和GSH含量、SOD活性和粘膜IgA水平未见异常改变(p>0.05).但是第8周末过度训练组电境下见肠道粘膜超微结构明显改变,MDA含量明显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第8周末,IgA浆细胞计数及其平均吸光度,以及粘液Ig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过度训练可以引起肠道粘膜超微结构和IgA屏障结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肠粘膜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鲵消化管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等四层。本文主要阐述了各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的临床观察,探讨鼻腔粘膜接触区与头痛的相关性及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的可行性。方法:统计52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患者术前及术后头痛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术后3~6月有效率为96.2%,12~24月总有效率为82.7%。结论:鼻腔粘膜接触是难治性头痛的原因之一,鼻内镜手术矫正解剖结构异常可缓解头痛,但鼻腔粘膜接触不是难治性头痛的唯一病因,术后应长期随访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胡子鲶的口唇、颌齿、舌、咽部、食道、胃、肠等部位的粘膜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了消化道各部分粘膜表面结构的特征,并对胡子鲶消化道上的味蕾类型和分布、粘膜皱褶的类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stranch)的胃与十二指肠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花背蟾蜍胃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粘膜层较厚,向内形成纵褶,胃腺发达为单管状.肌肉层发达,主要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花背蟾蜍十二指肠壁由粘膜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粘膜上皮和固有膜突入肠腔形成许多肠绒毛,绒毛内有散在的平滑肌束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固有膜中有管状肠腺,肌肉层主要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相似文献   

11.
对西昌地区菜用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发生的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豆炭疽病、紫斑病、灰斑病、锈病和白粉病这5种病害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发病率均在30%以上.其中,尤以大豆炭疽病的平均发病率最高,达48.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查1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常规石蜡切片,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重复切片,18例中有10例术后复发,其中4例2次复发,1例4次复发,无1例转移.组织学特点为梭形瘤细胞围绕小血管排列呈车辐状结构,且遍布整个瘤体;瘤细胞成分单一,核轻度异型,核分裂像少见;瘤细胞常向皮下脂肪呈树枝状浸润性生长.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发生于真皮,病程长,常反复复发,罕见转移.临床上第一次手术尽可能做局部广泛切除,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植物内生菌Bacillus spp.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重要的森林病害,其致病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从马尾松健康树和松材线虫病树中分离到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的植物内生菌,此菌及其代谢产物对断根松苗和离体松枝均有致病作用,且致病症状与松材线虫病类似,但对正常生长的松苗没有作用.这说明这种植物内生菌与松材线虫病有关,是一种弱致病菌.用1 mmol/L的苯甲酸溶液处理接种了松材线虫的松枝,松枝内的线虫照常增殖,但松材线虫病得到抑制.这说明植物内生菌是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内因,松材线虫是激发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X-linked 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Kennedy's disease) is an adult-onset form of motorneuron disease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signs of androgen insensitivity. We have now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androgen receptor gene on the proximal long arm of the X chromosome is a candidate gene for this disease. In patient samples we found androgen receptor gene mutations with increased size of a polymorphic tandem CAG repeat in the coding region. These amplified repeats were absolu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being present in 35 unrelated patients and none of 75 controls. They segregated with the disease in 15 families, with no recombination in 61 meioses (the maximum log likelihood ratio (lod score) is 13.2 at a recombination rate of 0). The association is unlikely to be due to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cause 11 different disease alleles were observed. We conclude that enlargement of the CAG repeat in the androgen receptor gene is probably the cause of this disorder.  相似文献   

15.
不同留叶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膨大期对新梢进行不同留叶量的控制,并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病果率等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8片留叶量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病情指数最低;随着留叶量的减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降低,病情指数逐渐提高;不同留叶量处理的果实有机酸含量、花青苷含量、出汁率、单穗重等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仁海  何敬 《贵州科学》1994,12(3):68-75
地甲病主要分布在我省南半部,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病区岩石子均含碘0.413ppm.而非病区的岩石平均含碘量为0.925ppm,上壤严均含碘星为0.613即m及0.87即m;非病区为3.55ppm以上,高于病区的土壤含碘量,八十年代贵州省各级政府在发病区成立了地甲病防治小组。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猪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及药物治疗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猪源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 ,结果初步表明 :猪附红体可使猪、羊感染发病 ,而鸡不感染。感染动物红细胞总数减少 ,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红细胞脆性增高 ,白细胞数增多。体内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 ,血虫净和盐酸土霉素配合使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抗病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抗病基因克隆研究突飞猛进的发展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分别从功能克隆、定位克隆、序列克隆和表型克隆4个方面分析讨论了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清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状况,笔者通过野外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于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该地区主要散、混生竹种系统开展了病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状况调查,并对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共调查竹种18属107种(含种下等级),发现竹类病害1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和螨害1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为竹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竹叶枯型丛枝病(Phaeosphaeria bambusae)、刚竹秆褐腐病(Fusarium spp.)、竹叶锈病(Puccinia spp.,Uredo ignava)、竹叶锈褐斑病(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等,对竹类生产危害和影响较大。竹类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竹种、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竹类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竹,科学管理,加强优良竹种选育以及竹类病害研究和检疫等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01~2007-01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68例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分析.结果: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缺乏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检查出现左胸导联S-T段压低或冠状T波及V1-3导联QS波者19例(27.9%);21例患者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11例(52.3%)有发作性心肌缺血改变;X线胸片左心室增大12例及双室扩大6例均伴有主动脉迂曲、延长、钙化(26.5%);超声心动图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弱26例(38.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阻塞.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复杂,不能套用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必须结合病史、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胸片、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