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端粒酶是细胞内常见的一种逆转录酶,其功能在于维持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端粒酶活性的异常升高通常与肿瘤细胞的产生以及生长相关。端粒酶的活性已经成为了癌症诊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对于端粒酶活性准确且高效的定量分析检测方案是当今分析科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超高性能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总结了近5年来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的发展全貌并且预估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在活性状态下端粒酶可以其自身的RNA中的内设模板区为模板,以逆转录方式为染色体末端“加尾”。端粒酶活性的恢复是动物克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端粒酶活性恢复机制、端粒酶基因表达调控信号及端粒酶活性与衰老体细胞中染色体端粒恢复的关系等问题还有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溴化乙锭-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酶是一种核蛋白,在真核生物体内,通过将端粒重复顺序转移到染色体末端而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端粒酶活性存在于生殖细胞和永生癌细胞,但在正常细胞中却极低乃至无法检测.我们使用EB染色简化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传统的TRAP(Telom eric Repeat Am plification Protocol)法.结果表明,对粗抽提物而言,EB染色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和灵敏度,同时又经济省时,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端粒是染色体DNA端部的特化部分,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DNA一蛋白质组成的特殊结构,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整.端粒酶是由RNA与蛋白质亚基组成的核糖核蛋白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逆转录酶.端粒的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与细胞永生化,细胞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端粒酶成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有望作为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新靶点.本对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与食管癌、胃癌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及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复制,DNA聚合酶并不能完成,需要端粒酶来进行,在缺少端粒酶活性的情况下,细胞将发生衰老并直至死亡。在肿瘤细胞中,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构建具有端粒酶活性的反转录酶区表达载体,转化体细胞可获得永生细胞系,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和遗传学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简便的端粒酶测定方法,首先采用高灵敏的核酸染料SYBR Gold染色代替放射自显影,建立了简便可靠的扩增产物显示方法,进而合成了端粒酶扩增产物的模拟产物,考察了突触引物检测的可行性和灵敏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端粒酶活性实时荧光PCR。由于突触引物可以有效的降低非特异性扩增,有效解决了端粒酶活性检测中的非特异产物干扰,为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作用于肝癌细胞系BEL—7402不同时间后,观察肝癌细胞的存活;用端粒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三氧化二砷可显抑制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生长;经三氧化二砷作用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抑制作用与时间、剂量有关。结论:三氧化二砷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生长,其机理可能是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其他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Epithalon对人胎肝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果体分泌物,"Epithalamin"缩氨酸为基础,人工合成多肽"Epithalon"。通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用药后细胞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Epithalon多肽对人肝细胞株L-02增殖与活力的影响,以及运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焦磷酸根酶联发光技术检测人肝细胞株L-02端粒酶活性,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长度。研究了多肽作用于人肝细胞L-02后对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端粒长度以及细胞端粒酶活性所产生的影响。研究显示Epithalon多肽具有提高端粒酶活性,延缓端粒缩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衰老是指正常细胞的有限增殖性,放多因素影响或控制着细胞衰老的发生,发展。端粒是染色体的末端,具有保护端粒DNA的功能,随着DNA不断复制和细胞分裂,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而细胞衰老的过程也就开始,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呈正相关,间接地影响了细胞的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用PHA和rhIL-2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再以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增殖;以TRAP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以Westernblot检测hTERT和相关蛋白的表达;以荧光定量PCR分析hTERT的mRNA变化水平.结果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被PHA和rhIL-2刺激活化后,端粒酶活性升高,升高的端粒酶活性能够被JAK抑制剂所抑制,提示端粒酶活性的升高依赖JAK信号通路.升高的端粒酶活性是由于hTERT蛋白表达的增高,而hTERT表达增高的原因是由于hTERT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实验还表明这些活动都同样依赖于JAK信号通路.本研究深化了对端粒酶活性以及hTERT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肠道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法,对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16例胃癌、9例食管癌、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6例非肿瘤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7.5%(14/16)、食管癌中为88.9%(8/9)、结肠癌中为80%(4/5),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病灶越大、病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端粒酶活性率越高,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在相应癌旁组织和非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阴性.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它有望成为有力的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并在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建立利用 DNA 稳定的银纳米簇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方法 利用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能稳定银纳米的特点,在强还原剂硼氢化钠存在下还原银离子得到具有良好荧光特性的银纳米簇。结果 利用端粒酶活性能够延伸 5' - ( TTAGGG) n - 3'的特性,以及含有 G 碱基的 DNA 序列靠近银纳米簇合成模板时,合成的银纳米簇的荧光明显提升特性建立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方法。结论 合成了以寡核苷酸为模板的银纳米簇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表征,建立了 DNA 稳定的银纳米簇用于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测定(PCR—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方法检测血液肿瘤细胞株HL—60、K562、Raji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CR—ELISA方法是将端粒重复序列PCR变性产物与地高辛标记且对端粒重复片段特异的探针杂交,杂交产物通过ELISA进行测定。PCR—PAGE法是将端粒重复序列PCR产物直接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硝酸银染色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在端粒酶PCR—ELISA方法检测中,PCR在25-35次循环之间,吸光度A值与循环次数呈线性关系,35-45次循环己达到平台期。PCR—ELISA法检测显示HL—60、K562、Raji细胞均表达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吸光度A均值分别为2.362、2.336、2.145。对HL—60、K562、Raji细胞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的PCR产物直接进行PAGE电泳、银染均呈现3条以上间隔6bP的特征性阶梯状条带。结论:对端粒重复序列PCR产物可同时进行ELISA检测和PAGE—银染,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ELISA法更为灵敏而简单,且可相对定量。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发育时期和高血压时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端粒酶活性的调节,研究了发育不同时期(5天和第2、4、6、10周)的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各大、小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新生(5天)的SHR和WKY大鼠动脉组织端粒酶呈阳性,但出生后第2、4、6周端粒酶活性消失.在第10周,SHR出现高血压,其大、小动脉的端粒酶重新被活化,而同龄、同源的WKY或Wistar大鼠各动脉组织者则呈阴性,血压正常.从10周龄的SHR和WKY胸、腹主动脉段分离的平滑肌细胞(SMC)做端粒酶活性检测,SHR大动脉来的SMC端粒酶阳性,而WKY或Wistar大鼠者则呈阴性.这些结果揭示: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在SHR、WKY大鼠出生后迅速被抑制,而在高血压状态时,SHR大、小动脉端粒酶再激活.具端粒酶活性的SMC至少与大动脉,可能包括小动脉的端粒酶活性直接有关.这为高血压病人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病人应用抗端粒酶药物治疗动脉SMC增生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 .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中存在端粒酶活性 ,肿瘤的无限增殖与端粒酶的活化密切相关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理论上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三氧化二砷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SMMC-7721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端粒酶多聚酶联反应一酶联免疫测定(PCR-ELISA)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作用后,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比较两种细胞端粒酶对三氧化二砷敏感性的差异。结果:0.25~2.00μmol/L三氧化二砷(24~96h)可抑制肝癌细胞系BFL-7402的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与时间、剂量呈依赖性关系;0.25~0.50μmol/L三氧化二砷对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没有影响(96h以内),1.00~2.00μmol/L三氧化二砷可抑制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4H8~96h),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细胞端粒酶的活性;BEL-7402细胞端粒酶对三氧化二砷的敏感性较SMMC-7721细胞端粒酶高。  相似文献   

17.
《广西科学》2010,(1):79-79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在正常细胞中,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其端粒磨损越多,寿命越短。  相似文献   

18.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以及端粒序列复制问题与端粒酶活性在细胞衰老和癌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粘液型脂肪内肉瘤和小圆细胞型脂肪肉瘤端粒 酶RAN模板(hTR)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RT)的表达,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提示小圆细胞型端粒酶活性高于粘液型。  相似文献   

20.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沙白·布来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而端粒酶活性很高时,端粒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老化就会延缓。这有助于攻克癌症和衰老等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