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SF_6示踪技术首次用于我国煤矿的装置——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鉴定器,分析原理及操作方法。介绍了井下检测采空区微小漏风的示踪实验实例。实验结果表明,SF_6气体能够适用于煤矿井下的复杂环境,能够实现对漏风风流的跟踪检测,检测灵敏度1×10~(-10)。是一种较理想的示踪气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矿井主要风门的复杂漏风关系,研究制定了SF6示踪技术与压能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唐口煤矿主要进、回风巷之间风门的漏风量及影响因素:10组主要风门的总漏风量为499.11 m3/min,漏风量与漏风压差成正相关关系;并根据漏风阻力定律,计算确定了主要风门的风阻值。根据主要风门的漏风特点,研究提出了喷涂聚氨酯泡沫等堵漏材料、保持门框紧密性等治理技术,现场应用后,漏风量平均降低了56.01%,矿井主要风门处的漏风得到了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验室的试验确定某一工作面煤炭的灭火最大氧气浓度,或灭火最大漏风风速,用束管监测系统确定采空区该灭火氧气最大浓度所在位置距离工作面的距离,或用SF6示踪技术测定采空区该位置的漏风风速与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采场自燃发火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岳巍  魏林 《科技信息》2011,(17):I0371-I0371,I0259
为提高朱仙庄煤矿Ⅱ863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注氮效果,采用气压计基点(逐点)测定法对该工作面相关区域进行压能测定,从而找出漏风源和汇。此后利用SF6示踪技术测定漏风情况,通过漏风规律分析,为Ⅱ863工作面制定了有效的防漏风措施,从而达到消除造成采空区煤炭氧化自燃的根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井下采空区的复杂漏风关系,应用能位测定法与示踪检测技术联合检测了孔庄煤矿井下采空区的漏风情况。通过测试计算相对总压值得出工作面采空区周围巷道漏风源和漏风汇之间的能位关系,进而定性确定了孔庄煤矿7353E\8353W工作面采空区存在的可能漏风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瞬时释放示踪气体法确定了孔庄煤矿7353E\8353W工作面采空区的漏风方向和漏风速度。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电厂锅炉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过高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空气预热器改造方案,其技术关键是通过安装新的扇形板和轴向密封板,形成双密封;在转子轴的密封中增加迷宫密封等方法,使漏风率由30%下降到9%,保证了锅炉正常运行及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137Cs示踪技术的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应用137Cs示踪技术能够提供土壤侵蚀与沉积信息,近年来137Cs示踪技术逐渐成为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137Cs示踪法原理,回顾了其在土壤侵蚀中的研究应用,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然后,总结了。137Cs示踪剂法土壤侵蚀模型,最后展望了其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勇 《广东科技》2014,(8):138-139
近年来,随着各种基础工程在山区丘陵等地形较复杂地区迅速展开,水文地质工程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水文地质工程是一门复杂的科目,受到较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示踪技术由于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已经在水文地质工程中得到了重点应用。示踪技术可以应用于地质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类参数测定、地下水流速和流向的判别、地下水流运动的状态以及裂隙介质的相关参数等。同时,示踪技术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基本的渗漏问题。对示踪技术的试剂分类及其选择进行介绍,重点分析各类示踪技术在水文地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各类水文地质条件对示踪技术使用的限制,为示踪技术在水文地质工程中的应用做好铺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明了示踪气体连续稳定定量释放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应用实例,分折了该项技术在煤矿漏风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了示踪气体连续稳定定量释放装置。  相似文献   

10.
矿井采空区漏风量小,当需要定量检测漏风量时,可采用示踪气体连续定量释放法,该方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释放量小,检测精度高,可以定量分析漏风情况.为准确测定漏风量,需对示踪气体释放量、释放点和采样点的位置等参数进行准确计算,并对实验分析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现场进行了漏风实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示踪物质模拟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特性,拍摄得到典型排放方式下浓度场的图象,进而利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处理得到浓度场的等浓度线图,直观地表示出示踪物质的浓度分布状态,可为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及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本文的实验也表明利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进行水体污染物浓度场测量的可行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High Cr(VI) concentration is a potential serious risk to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 system.Thus,it is essential to effectively monitor Cr contamination in water systems and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its evolution trend.A new method of in-situ tracer technique by Cr isotopic analysis for quantitatively estimating Cr-contamination and its regional evolution in natural waters as well as a case application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documented literatures,an experimental procedure for chemical separation a...  相似文献   

13.
基于DirectX的虚拟仪表技术在飞行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irectX的z缓冲算法和双缓冲技术,使用多个分层的透明、实时旋转和缩放的精灵图片(Sprite),从而构建通用化、开放性的虚拟仪表平台,并将其应用在飞行数据的处理中,实现了通用化的座舱仿真。  相似文献   

14.
根据铁路牵引变电站的特点,运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变电站自动化装置。根据CAN2.0B协议制定出符合变电站内部通信特点的应用协议。监控保护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同一个硬件平台上,针对不同种类的设备和保护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软件来实现具体的功能。装置的实现应用了双CPU结构及USB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15.
全局照明在电影工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光线追踪对于全局照明至关重要.光线追踪通过追踪光线到图像平面在二维屏幕上呈现三维图像,是计算机图形学里的1种基本渲染技术,但是实现光线追踪计算量非常大,尤其是当要追踪上百万条光线时.本文探讨了利用反射优化、超高速缓存、迭代追踪、多核/分散式网络等技术对基于KD-树的光线追踪的优化.用分布式光线追踪技术实现了抗锯齿、景深、软阴影等三维特效,最后还实现了基于GPU的光线追踪并应用于反射、折射、景深、运动模糊等特效.  相似文献   

16.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对称不稳定注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对称不稳定注水广泛应用于强非均质和裂缝型砂岩油藏中,但由于大尺度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和流体流动规律的复杂性、特殊性,在大尺度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运用较少。笔者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周期性注水理论、注水机理和影响因素、吸入过程非平衡状态、砂岩油藏中非对称不稳定注水理论及示踪剂监测技术等基础上,从非对称不稳定注水作用机理出发,结合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地质构造的特殊性,针对由于地质、流体参数难以有效获取而导致的不能确切计算合理的注水参数的难题,先后对注入量和注水周期和示踪剂监测的原理和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对称不稳定注水,在注水初期可利用示踪剂监测峰值及衰竭时间来近似确定合理的停注时间,并进一步判断水窜风险;在注水后期,结合示踪剂突破时间和受效井生产动态进行动态调整可取的良好的效果。最后笔者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非对称不稳定注水对大尺度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渤海油田化学示踪剂存在检测精度低、用量大,微量物质示踪剂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氟苯甲酸示踪剂的适应性,主要在研究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四个油田的水样对2-氟苯甲酸、2,6-二氟苯甲酸、2,3,4,5-四氟苯甲酸三种物质的溶解性、配伍性、相互干扰性、耐盐性、热稳定性、静态吸附性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3,4,5-四氟苯甲酸的各项性能较好,满足渤海油田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3—2004年步步高DVD杯全国女子排球联赛辽宁队与天津队比赛拦网技术运用情况统计分析,认为我国女排拦网技术是防反战术中最重要的环节。比赛中,双人拦网的运用率远远高于单人拦网、三人拦网,成为拦网技术中主要运用技术形式;双人拦网中,2号位双人拦网在比赛中出现的次数最多,2号位双人拦网能力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拦起效果是得分关键,将拦失效果转变为拦起效果,是提高拦网防反能力,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理布置煤层抽放钻孔数量,采用SF6示踪技术测定煤层瓦斯抽采半径。沿煤层布置一排试验钻孔,选定其中某几个孔作为SF6释放孔,其余作为抽采试验孔,在一定的抽采负压条件下,通过观测抽采试验孔的瓦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煤层瓦斯抽采半径。在朱集矿的试验中,通过一个月的连续观测,测得该矿11-2煤层瓦斯抽采半径可以达到5 m。利用SF6示踪气体可以较好的测定煤层瓦斯抽采半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智能体的铁路双线调度指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分析,针对单双线区段具体情况,提出了建立适合各自的专用智能调度指挥系统的论点.结合已有技术,提出了依托DMIS建立多智能体调度集中系统的方案,并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工作方式进行了描述,重点对列车运行调整方案的自动生成及调整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了算法.最后,通过实际应用算例说明了模型求解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