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坪新害虫——稻切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切叶螟是一种草坪上的新害虫,本地每年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全年以7、8月份的第三、四代幼虫为害最烈.在狠抓草坪苗圃地治虫和点灯诱杀成虫的前提下,主害代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防治低龄幼虫;用40%毒死蜱乳油加5%氯氰菊酯乳油或5%来福灵乳油防治高龄幼虫,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是松类梢果重要害虫,分布全国,幼虫钻蛀主梢及球果,在南京每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枯梢及树皮伤口内越冬,次年5月转移为害当年新梢。成由于6至8月出现,生活史不整齐。本文报道各虫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试验结果,并讨论了防治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柑桔花蕾蛆是我省柑柑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花为主,该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上旬羽化,幼虫4月中旬即开始大量为害花蕾。采用成虫出土前地面喷洒3%呋喃丹颗粒剂和花蕾露白时喷雾90%敌百虫800倍和80%敌敌畏1000倍的混合液其防效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柑桔花蕾蛆是我省柑桔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花为主,该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上旬羽化,幼虫4月中旬即开始大量为害花蕾。采用成虫出土前地面喷洒3%呋喃丹颗粒剂和花蕾露白时喷雾90%敌百虫800倍和80%敌敌畏1000倍的混合液其防效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8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幼虫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明确了该虫在宁溧山区一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幼虫一生为害针叶量接近3000cm,折合鲜重13.4g,干重5.04g。不同性别的幼虫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有显著差异,末龄幼虫为害量占总为害量的70%以上。幼龄林上的幼虫越冬期大都在梢头针叶丛中。  相似文献   

6.
竹材是华南主要林产,也是建筑业及家用器材。竹材受天牛幼虫为害十分严重,这里就多年来在华南以及四川省竹林中采得天牛幼虫四种,它们是竹绿虎天牛(Chlorophorusannularis(F.))槐绿虎天牛(CH.diadema(Motschulsky))竹紫天牛(Purpuricenustemminckii Guerin-Meneville)和叉尾吉丁天牛(Niphona furcata(Bates))由于我国过去对天牛幼虫形态深入研究不多,上述幼虫过去没有记录,种间区别较困难,给防治害虫工作带来不便,为此本文记载了这些幼虫形态特征,以供鉴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9—2017年长白山红松球果螟发生率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长白山红松球果螟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降水、光照、积温是影响球果螟发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幼虫转化为越冬幼虫时气温回升有利于次年球果螟发生;前冬多降雪有利于越冬幼虫存活;秋末偏暖、光照时间偏多对次年球果螟发生有正贡献;当年5月降水、1月累积积温、冬季极端低温对球果螟发生率预测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蘑菇菌蛆为双翅目蝇类昆虫的幼虫,蛀食子实体和菌丝体。1972年秋季,我省各地菇房普遍发生菌蛆为害,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夺取蘑菇更大丰收,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对菌蛆的发生及其防治方法,加以综合,以供参考。一、菌蛆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为害蘑菇的菌蛆,一般有三种:1.菇厩蝇:  相似文献   

9.
吴家美 《安徽科技》2005,(11):23-24
斜纹夜蛾原为一种间隙暴发为害的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在安徽省沿江等地发生频率和发生程度明显加大,全省每年发生面积均在30万公顷以上,在为害高峰期,大豆、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上平均百株幼虫虫口数有几百甚至上千头,高的田块百株幼虫虫口数量超万头,尤其是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BT棉)地区,棉田斜纹夜蛾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其发生为害水平远超过棉铃虫,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0.
松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属膜翅目,扁叶蜂科。198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首次发现,1984年后在该地区成灾。此虫一年发生1代,5月下旬幼虫孵出,进入为害期,为害时间35-40天,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夏。本文还报道了松扁叶蜂的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中后期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  相似文献   

12.
核桃长棒象甲以幼虫为害核桃实仁,一年发生一代,4月上中旬成虫活动产卵,6月上旬是幼虫为害盛期,8月中下旬以成虫越冬。防治技术:加强核桃园和树体管理,清除越冬环境、杀灭虫源,成虫产卵期喷洒杀虫剂,及时处理落果,人工捕杀成虫。  相似文献   

13.
甘蔗食蚜灰蝶 Taraka hamada Druce 是取食甘蔗绵蚜的纯捕食性天敌。幼虫嗜食蚜虫,对绵蚜的发生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它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岛、台湾、四川和福建等地。我省福州、邵武、德化水口和沙县洋坊都有发现。朝鲜、日本、印度、缅甸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分布。根据日本记载,食蚜灰蝶可在竹类上捕食竹蚜,一年发生数代,以幼虫越冬,成虫于5—11月出现。本文乃笔者1980年和1981年在沙县洋坊对食蚜灰蝶进行饲养观察的结果。冀图探索此虫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价值,为开发利用本省天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方毛眼水蝇 Hydrellia orientalis Miyagi 隶双翅目水蝇科(Ephydridae),毛眼水蝇属(Hydrellia),是一种水稻害虫。因为体小,幼虫潜叶为害,过去曾被叫做稻小潜叶蝇。它在福建省的北部和东部稻区,有些年份为害早稻初期很严重。作者于1976—1977年在闽北沙县对这种害虫进行过一些调查观察,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为害水稻的毛眼水蝇在我省和国内某些地区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并对南方两种水蝇如何鉴别作了初步探讨。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地栗蓬刺束间或树皮裂缝中结茧化蛹(化蛹于白色丝茧中)越冬,或以幼虫在被害栗蓬总苞内越冬.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为害,6月下旬为第1代成虫盛发期.第2代幼虫在7月初孵化.化蛹场所高度集中在原被害蓬上.第1、第2代为害板栗较重,第3代为害较轻.豫南丘陵板栗产区采用农业和生物方法防治该虫,6年防治实验表明,该方法平均株杀灭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16.
为摸索鞭角华扁叶蜂允许为害指标和抽样技术,通过摘叶模拟危害测定其允许为害水平,并开展了鞭角华扁叶蜂的生活史、食叶量、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筑土室变为预蛹越夏、越冬,幼虫为害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上旬,虫龄为7龄,滞育期幼虫长达290~330 d。饲养观察幼虫平均食叶量为3.64 g/条,取叶量集中在5~7龄幼虫占总食叶量的84.26%。柏木鲜叶量与胸径之间的关系为W=551.477 2+360.599 6D+58.947 2D2。摘叶模拟危害各失叶强度的方差和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失叶强度35%、50%与对照相比,在胸径、树高生长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材积生长量方面呈显著差异,失叶强度50%时与对照差异显著,35%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据此,确定失叶强度35%为允许为害水平,以食叶量、鲜叶量来推算为害期幼虫允许为害指标,利用繁殖量公式来推算滞育期幼虫允许为害指标。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成分为个体群,利用Iwao模型的α、β值和允许为害指标,确定抽样理论数和序贯抽样模式,对角线法、Z字形法和平行线法抽样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苹天社蛾系陕西关中地区习见果树害虫,分布地区达20余县(市)之多。幼虫为害苹果树等十余种植物。根据西安地区观察,此害虫一年一代。成虫最早于7月中旬羽化,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卵7月下旬出现。幼虫7月下旬开始出现,8、9两月是幼虫为害盛期。9月上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越冬(潜土深度在2-10Cm。)。各态发生参差不齐。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耕土除蛹、捕捉幼虫、诱杀成虫以及化学防治等四方面防治措施。在化学防治方面,认为50%敌百虫1000倍液、6%可湿性六六六100倍或200倍液,防治3令以前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寄生在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幼虫体内的索科(Me rillithidae)线虫为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六索线虫在我省的分布较为广泛,对粘虫发生与为害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在某些地区调查.其寄生率一般可达70%左右,应用在虫情测报和害虫防治上,具有生产实践意义。本文第一次报导了六索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  相似文献   

19.
檎斑蛾(Illberis ulmivora Graeser)是榆树的重要害虫。此虫一年一代,以蛹在建筑物和堆积物等缝隙中中越冬。6月中旬成虫大量羽化,卵块产于叶背,单雌产卵173粒,7月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六令,有群集,吐丝下垂和转移为害等习性。成虫寿命5.4天,卵期12.7天,幼虫期54.2天,蛹期281天.用澳氰菊脂喷施,氧化乐果涂干,杀虫效果最好。1980年以来,我省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四旁绿化的榆树连年遭受榆斑蛾的严重为害,大面积树叶被其幼虫吃光。据1981年调查,仅忻州地区发生面积就有10.5万亩,严重受害的榆树达650万余株。每标准树平均虫口密度达19,690头,多者达57.963头。被害植株虽不致死,但生长势大为减弱,翌年不结榆钱,若累遭其害,再加蛀干虫害,死亡亦难幸免。且幼虫毒毛触着人肌肤可引起痒痛发炎。有机榆斑蛾的研究,前人研究甚少。北京农大植保系昆虫教研组(1977)描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朱弘复等(1979)记述了幼虫的特征,但有关其生物学和防治方面国内外尚未见系统报道。作者于1981—1985年进行了该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测报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辉  林文才 《武夷科学》2002,18(1):284-285
荔枝蒂蛀虫 ( Conopomorpha sinensis) ,过去常称爻纹细蛾 ,以幼虫在荔枝、龙眼冬梢或荔枝早熟品种的花穗上越冬 ,幼虫于整个果期均可蛀食为害 ,引起落果 ,果实发育后期被害 ,会产生虫粪果 ,降低品质。该虫还能为害花穗、新梢、嫩叶叶脉。蒂蛀虫在漳州一年发生 1 0代 ,世代重叠 ,荔枝果实期、秋梢期是其为害高峰期 ,以果实成熟期受害最重 ,秋梢次之。5月中下旬至 6月中旬是闽南地区主害代 3~ 4代成虫盛发期 ,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上要通过预测预报 ,掌握在蛹羽化率达到 30~ 4 0 %时开始喷药防治。因此 ,选准成虫羽化高峰期及时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