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棉铃虫是棉花的一种常发性害虫,但一直为害较轻,在棉花“三虫”的防治上处于弱势地位。2002年石总场仅有两块棉田棉铃虫发生较重,占棉花总面积的0.2%;2004年棉铃虫发生达8.5万亩,平均减产6.8%,最高百株幼虫量为50头,减产幅度达20 ̄30%。2005年垦区加大了对棉铃虫的系统调查和棉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棉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把Bt菌的合成毒蛋白基因转育到棉花上,使棉株的细胞产生杀虫毒素,对棉铃虫等鳞翅目的幼虫具有毒杀作用。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后,棉田害虫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及时有效地控制转基因抗虫棉害虫为害,从2000年开始,我  相似文献   

3.
1996—1997年,在福州,用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Chen et al)侵染期幼虫对当地主要蔬菜害虫,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幼虫,在室内做人工感染试验。在室温20—28℃,寄生线虫与宿主昆虫的比例为为80:1的情况下,线虫对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率分别为50%,94%,92%。在当地土壤中无中华卵索线虫的空心菜田,设三个小区,每小区15m~2,各移植斜纹夜蛾2—3龄幼虫150头于菜株上,A区用12540条线虫侵染期幼虫混在2460克湿沙中,撤施于植株根部土面;B区用同样数量的线虫混在8公斤水中,喷洒在菜株上;C区为不释放线虫的对照区。于释放线虫后的第4天和第7天,从各小区随机回收斜纹夜蛾幼虫20头和30头,在室内单头饲养,检查线虫的寄生率和寄生强度。结果:第4天调查寄生效果相近,寄生率分别为61.1%,60%。第7天调查寄生率分别为76.7%,70%。而对照区的虫体中均未见有线虫寄生,寄生率为0。差别显著。在元白菜上释放中华卵索线虫侵染期幼虫,莱青虫的寄生率为6.6%。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红秋葵上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是红秋葵上发生的主要害虫,其自然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动,在7—8月达为害的高峰,温度升高明显有利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数量变动与温度呈密切正相关,其回归关系式为:Y。=17.4924+0.2031X.-0.0005942X;;浓度为1gDW/l(10mL的柑橘、艾蒿提取物喷施后.药后3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3.69%、82.22%,其次是曼陀罗、蓖麻和蛇床子提取物喷施后,药后3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8.81%、72.96%和71.04%。  相似文献   

5.
黑背小瓢虫是蚜虫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在湖北一年发生5-6代,第一代主要在槐,榆,桃树等植物上捕食,第2-4代主要在棉田捕食,有世代重叠现象,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约需16天,成虫寿命一般为18天,幼虫和成虫都扔食,每头日平均捕食量为27头左右,在棉田的虫口密度一般为12-14头/百株,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虫口数量达到高峰,1990年在实验室内,对黑背小瓢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试验,建立了参数方程和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Probeni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我国粮棉、经济作物和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多年来以化学防治为主,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用药量逐年提高,增加了作物、特别是蔬菜上的残毒,直接影响了人体健康。且该虫对苏芸金杆菌类生物农药又不敏感。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探讨新的防治方法,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斜纹夜蛾幼虫病毒病从一九一三年起,先后由Dudgeon 和Bahgat 在埃及发现,五十年代中期,Abul—Nasr 确定了这种病是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室内实验能使斜纹夜蛾大量死亡,这就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一九六○年戴冠群对广州地区的这种病毒进行了研究。一九六四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在河北、广州、南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安市草坪夜蛾类害虫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害虫危害每年使草坪受害面积达到60%以上.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有粘虫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同时对其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美洲斑潜蝇已成为宁波市主要的蔬菜害虫之一,反季节栽培的豆科,葫芦科和茄科蔬菜受害最为严重.7月上旬初见幼虫为害.全年可发生7—8代.该虫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蛹在-6℃时1d,-5℃时5d,-4℃时7d才能被全部杀死;幼虫可用200h,灭扫利、10%高效灭百可和1%杀虫素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棉蚜发生规律及天敌控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棉蚜是我垦区棉花生产重要害虫.它不仅降低产量而且造成棉花的外粘糖及棉纤维内含糖量的增加,形成糖酯棉,因此,控制棉蚜的危害不仅是植棉的需要,也是棉纺企业的要求.十多年来,我团深入开展综合防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94年在棉蚜猖獗发生的年份中棉田93.48%的面积对棉蚜没有进行化防,而是利用自然天敌进行控制,实现了绿叶白絮不粘手的管理目标.一、棉蚜发生规律1、越冬场所;棉蚜在我垦区以孤雌胎生蚜在室内石榴、花椒、菊花、夹竹桃及温室、大棚蔬菜上.2、迁入:棉蚜初次迁入棉田是五月下旬5月27日棉田有蚜株率为19%,百株有翅蚜13头,无翅蚜91头,合计105头,此时是构成中心蚜株和点片发生阶段.  相似文献   

10.
频振式杀虫灯在4个大棚蔬菜示范点共诱杀7目17科23种昆虫,其中害虫21种,对危害蔬菜的主要害虫均有诱杀作用,特别对鳞翅目害虫防效显著。应用结果表明:挂灯区比无灯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量分别降低84.10%、74.49%,同时减少用药次数,节约用药成本,保证蔬菜安全、无公害生产,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解剖观察4龄至蛹期斜纹夜蛾前胸腺,对其形态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发现斜纹夜蛾前胸腺由53个左右的圆形或椭圆型细胞成串组成,Y型,成对,外围包裹一层透明鞘膜,位于胸部第一气门的气管丛内;在斜纹夜蛾4龄到蛹期的发育过程中,前胸腺不发生有丝分裂,细胞数量基本恒定;前胸腺细胞直径在幼虫发育期间不断增大,斜纹夜蛾幼虫在4龄第1天的前胸腺直径为(28.80±0.47) μm,而到了6龄末期,则增加到(92.22±2.43) μm;幼虫期的斜纹夜蛾前胸腺细胞直径和虫体体质量呈显著相关,r=0.826,P=0.000,拟合曲线方程为Y=82.1X 0.263;此外,幼虫期的斜纹夜蛾前胸腺细胞直径和虫体体长也呈现出显著相关,r=0.886,P=0.000,拟合曲线方程: Y=e(4.781-1.863/Z)。  相似文献   

12.
用1×109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5%,虫酰肼悬浮剂进行了甘蓝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甘蓝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制剂用量1 500 g/hm2时,药后3天对甘蓝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达到80%,以上,且持效期达14 d,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109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的防效和持效期,说明1×109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5%,虫酰肼悬浮剂在防治甘蓝斜纹夜蛾上具体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隶属鳞翅目 Lepidoptera夜蛾科 Noctuidae,一种杂食性、暴食性害虫 ,是烟草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斜纹夜蛾侧沟茧蜂 Microplitis prodeniae (Viereck)隶属膜翅目 Hy-menoptera茧蜂科 Braconidae,为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内寄生蜂。对该蜂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 :该蜂田间种群消长 1年有 2个高峰期 ,第 1个高峰期发生在 7月下旬 ,对斜纹夜蛾的寄生率为 4 9.5 % ;第二个高峰期发生在 8月下旬 ,对斜纹夜蛾的寄生率为 5 4.8%。烟田雌蜂的数量明显多于雄蜂 ,其性比雌 :雄平均为 1.2 1- 3.4 4:1,7月份的性比最低 ,8月份的性比最高。补充营养能够明显延长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寿命。在相同的浓度下 ,不同补充营养对其寿命延长有不同效果 ,以 2 5 %蔗糖液效果最好 ,雌蜂寿命明显长于雄蜂 ,雌蜂寿命为雄蜂的 1.0 5 - 1.38倍。不同补充营养液与清水对照相比 ,2 5 %蔗糖液、2 5 %葡萄糖液和 2 5 %蜜糖喂饲的成蜂寿命分别比对照延长 2 0 .7d、18.6 d和 7.1d,分别为对照的 5 .7倍、5 .2倍和 6 .2倍。从接蜂至成茧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9.5 2 34℃ ,有效积温为 134.0 4 2 6日·度 ;从茧至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1.5 96 5℃ ,有效积温为 84 .95 5 8日·度 ,该蜂完成 1个世代所  相似文献   

14.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地栗蓬刺束间或树皮裂缝中结茧化蛹(化蛹于白色丝茧中)越冬,或以幼虫在被害栗蓬总苞内越冬.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为害,6月下旬为第1代成虫盛发期.第2代幼虫在7月初孵化.化蛹场所高度集中在原被害蓬上.第1、第2代为害板栗较重,第3代为害较轻.豫南丘陵板栗产区采用农业和生物方法防治该虫,6年防治实验表明,该方法平均株杀灭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15.
使用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与干式诱捕器,对烟田小地老虎、斜纹夜蛾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的小地老虎、斜纹夜蛾总量及峰期与干式诱捕器的基本吻合,能较好的监测这两种夜蛾田间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同时,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监测数据实时发送给用户,省工省时、方便快捷,可作为烟田夜蛾测报新工具。但该系统单日计数存在重复计数或漏计,需要对设备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取食芋、甘薯、白菜和空心菜4种不同寄主植物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4龄幼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溴虫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虫腈的敏感性,比较了不同龄期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取食的4种寄主植物中,斜纹夜蛾4龄幼虫对以上5种药剂敏感性最高的均为甘薯,敏感性最低的均为芋,取食白菜和空心菜的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2—4龄幼虫随龄期的增加,药剂敏感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甘蓝夜蛾(Mamdstra bressicae L.)是石河子垦区甜菜的重要害虫,严重发生时对甜菜含糖量的影响较大。除危害甜菜外,还为害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及禾本科、豆科、茄科等作物。在石河子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一般为6龄。 1984年8月,我们在室内饲养的甘蓝夜蛾幼虫中,发现自然慛病死亡现象,经分离鉴定是被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以下简称MbNpV侵染所致。对该病毒多角体的观察和初步研究国内虽有报道(1)(2),但为搞清新疆昆虫病毒资源,了解MbNPV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能性,我们对该病毒的形态和毒力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受斜纹夜蛾微孢子虫(Nosema sp.)感染的斜纹夜蛾幼虫血淋巴感染草地贪夜蛾传代细胞系,建立了感染斜纹夜蛾微孢子虫的体外传代细胞.以这种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证明,斜纹夜蛾微孢子虫不能在37℃下发育,最适发育温度为25℃.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证明,斜纹夜蛾微孢子虫整个生活周期都以一对双核存在,母孢子以二分裂形成两个孢子母细胞;孢子具有一对双核的孢质、极管及极质体;极管为12~13圈,为典型的微粒子属.  相似文献   

19.
昆虫GH18家族几丁质酶属于多基因家族,在昆虫的蜕皮与变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催化表皮几丁质的降解.斜纹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危害290多种植物,但对其几丁质酶未深入研究.该文通过斜纹夜蛾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了12种潜在的几丁质酶,分属于8类.对这些几丁质酶在斜纹夜蛾变态发育时在表皮、中肠以及脂肪体的时空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l Cht5,Sl Cht9和Sl Cht2的表达水平在幼虫转化为蛹时上调表达,说明这些几丁质酶可能参与了斜纹夜蛾变态时期的脱皮作用;而其他几丁质酶的表达具有组织特性,表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功能,如Sl Cht6仅在中肠和脂肪体中表达,Sl Cht11,Sl Cht12和Sl Cht16主要在中肠和表皮表达,Sl IDGF2仅在表皮有表达,Sl IDGF3和Sl Cht9在三大组织均有表达.本研究结果对斜纹夜蛾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鉴定和时空表达作了初步的分析,为研究它们在斜纹夜蛾发育中的功能与调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蜕皮激素是一种可以诱导一系列变态发育关键过程的昆虫蜕皮调节激素,与蜕皮激素受体结合以后与配体蛋白Usp作用形成一个复合体发挥作用.通过兼并引物克隆获得斜纹夜蛾一个600 bp的EcR cDNAs片段编码200个氨基酸,斜纹夜蛾是东亚地区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害虫.利用这段序列设计了EcR-dsRNA通过注射幼虫的实验来分析Ec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功能.同时利用印楝素喂食RNAi注射的幼虫观察其与正常对照组有何发育差异.结果显示EcR RNAi会影响正常的蜕皮过程并导致不完成蛹化,在EcR RNAi注射并喂食印楝素的实验组,幼虫出现生长迟缓、发育进程紊乱和腹足发育不正常等现象,由此推测印楝素和EcR RNAi或许影响了蜕皮级联调控通路,由此引发变态发育过程中组织重建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