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黑眶蟾蜍蝌蚪及中华大蟾蜍蝌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核实验检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2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当质量浓度达到0.02mg.L-1的甲维盐处理24h,黑眶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当质量浓度达到0.01mg.L-1的甲维盐处理48h,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在一定质量浓度和时间范围内,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甲维盐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并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甲维盐对2种蝌蚪的红细胞造成显著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2.
双齿围沙蚕摄食自然沉积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肠道内含物的分析方法,测定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摄食沉积物时的颗粒选择性和摄食效率.结果显示,双齿围沙蚕摄食时偏向于摄食较小粒径的颗粒,该结论符合底栖动物最佳觅食模型;双齿围沙蚕饱食沉积物所需时间较其他多毛类短,2.5 h左右,摄食周期大约7h.单位体重摄食率(以干重计)为(0.469±0.196)g/(g·d),比报道的其他多毛类摄食率低.与同类研究相比,文中还对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1997年5月莱州湾滩河口采集的黄鳍刺Xia虎鱼前期幼鱼进行消化内含物分析,结果表明,黄鳍刺Xia虎鱼前期为浮游动物食性,主要摄食镖蚤类,短尾类幼全,猛蚤类和甲壳类的六肢幼体,摄食有明显的节律,清晨消化道内含物量多,傍晚最少,摄食的种类随昼夜不同时间有一定的变化,摄食率:C=9.2528g/(100g.BW.d),日摄食量:FD=0.0047g/d.  相似文献   

4.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蝌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核实验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又称彗星实验,SCGE)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 mg/L)的丁草胺溶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丁草胺质量浓度越高,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越显著.经丁草胺溶液处理24 h,蝌蚪红细胞的细胞损伤率及DNA损伤程度(彗星DNA长宽比)出现极显著的提高,并与丁草胺质量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丁草胺对两栖动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也说明微核实验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是检测环境污染对两栖动物遗传毒性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胞藻投饵量对西施舌稚贝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室内用静水实验方法研究西施舌稚贝的摄食率与单胞藻投饵量、摄食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胞藻投饵量在适宜的范围之内,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摄食率也随之增加,而超过一定范围时,摄食率有所下降,西施舌稚贝的摄食率在投喂饵料2 h后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6.
西施舌稚贝对3种微藻选择性及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西施舌稚贝的摄食率及藻类选择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施舌稚贝对直径11.2 μm四爿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而对云霄微型藻和牟氏角毛藻的摄食率均偏低.西施舌稚贝对四爿藻的摄食率在第5 h时达到最高值(174.928×10-5mg·h-1).当西施舌稚贝分别摄食3种藻类时,在适宜的藻类密度范围内,摄食率均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当藻类密度达到一定值后,摄食率呈下降趋势.西施舌稚贝摄食率与藻类密度之间关系适用二次多项式表示.  相似文献   

7.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营养与摄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早期生活史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其营养包括内源性、外源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仔鱼必须在卵黄耗尽前的短时间内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否则,便进入饥饿期。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均取决于仔鱼的摄食效率,并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摄食节律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仔鱼对饵料的选择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变化,同时与饵料的大小、种类、密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26℃测定了鲤鱼(体重36.7~302.1g)的最大摄食率,最大摄食率与体重的关系式为:C_(max)=698.7W~(0.9261).在18、22和30℃测定了体重为123.9~173.2g鲤鱼的最大摄食率,最大摄食率随水温升高呈“S”型提高.测定了最大摄食率条件下的鲤鱼的消化率,总消化率随水温升高而提高.体重与总消化率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李洪涛  陈阳  周文宗 《河南科学》2010,28(7):791-793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食物平衡法研究了不同氨氮浓度对黄鳝最大摄食率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在水温相同(28℃±1.5℃)条件下,NH3-N浓度对黄鳝最大摄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并且在NH3-N为9.55mg/L时黄鳝的最大摄食率相对最高.另外,黄鳝对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体Shi的摄食与温度,透明度有密切关系。冬季水温代于12℃,不摄食;水温高于13℃,开始摄食;春季水温上升,摄食量变大;夏季水温为25-27℃时,日摄食量达到最大;秋季水温下降,摄食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鲍鱼苗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性,以夜间20:00 ̄23:00摄食活动最强,鱼苗间互相残杀现象严重,饥饿时尤甚,经统计分析,鲶鱼苗的生长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且在不同温度时回归方程不同,开口摄食前体重为负增长,鲶在鱼苗阶段就与成鱼的体型基本相似,两者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松果体细胞分泌的松果体素是否具有内在节律,收集体外培养的大鼠松果体细胞在白天6∶00,8∶00,10∶00,12∶00,15∶00,和夜晚18∶00,20∶00,22∶00,1∶00,4∶00各个时间点的培养上清,并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检测各个时间点松果体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松果体素水平.CCF(complex cosine function)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持续黑暗的环境下,体外培养的大鼠松果体细胞分泌的松果体素在培养3,6,9天后仍然表现出内在节律.然而,这种内在节律在培养12天后消失.上述结果提示体外培养的大鼠松果体细胞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体外模型来分析节律系统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笼养条件下两种鼠春季昼夜的活动节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鼠类活动节律,对于更有效地控制和综合治理鼠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机红外监控技术,对从野外捕获的3只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5只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在笼养条件下的活动节律进行19次昼夜记录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均在夜间活动,但黑线姬鼠的活动主要在20:00-3:00,且分别在22:00和2:00有两个活动高峰;社鼠活动主要在19:00-6:00,其活动频次的高峰在清晨4:00-6:00,活动时间高峰在22:00。两种鼠的活动频次高峰和活动时间高峰均相反,这是鼠类活动节律的种间差异,也可能是两者在同一生境中存在的一种适应形式。但两种鼠之间的活动频次和活动时间的量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社鼠雌、雄两性间活动节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9月,在成都动物园用扫描取样法对人工饲养条件下7只(6♀♀,1♂♂)山魈的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山魈一天的活动时间集中在7:00-20:00,占总活动时间的95.30%,活动高峰有2个,最高峰16:00-18:00,次高峰9:00-10:00;12:00-14:00是白天活动的低谷,夜晚几乎都为睡眠;季节不同昼夜节律有变化,夏季每天开始活动的时间早,休息时间晚,冬季则相反,每天开始活动的时间延迟,休息时间提早.  相似文献   

15.
<正>已往虽然对许多昆虫的性行为与温度、光暗日周期的关系有很多报道,但对它们与性信息素滴度,特别是呼吸、脉搏的关系及其日节奏尚甚少报道。 据研究,大袋蛾雌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不属于Noirot.C.和Quennedey.A.对昆虫表皮腺体的分类中的任何一类,而是一种新的表皮腺体。腺体结构引起了特殊的释放信息素的机制。 在腺体释放分泌的机制的研究中,虽然有的研究者对其它目的昆虫做过一些推测,但尚未见到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的报道。 本文所报道的是对大袋蛾雌虫信息素含量、呼吸强度、心脏脉动频率的日节奏以及脉动频率与信息素释放速率间关系的研究,并阐述了大袋蛾释放信息素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进行桑天牛成虫饲养,并对其取食、交配、产卵、刻槽等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在同一构树枝上取食时有部位选择行为,其先试探选择2~5个部位,选定后连续取食;雌虫的日取食量明显大于雄虫;成虫求偶交配行为分为求偶、抱对、交配、拆对等阶段;雌成虫刻槽产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明显区分为位置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成虫取食高峰期为6:00—8:00,次高峰期为12:00—14:00,上午取食量占日取食量的一半以上;求偶时间可达78~148 s,平均约119.56 s;每次交配的持续时间为312~605 s,平均约445.62 s;雌成虫咬刻槽的时间为15~25 min,每产1粒卵的时间为3~5 min;桑天牛成虫在1 d内产卵最多的时间段是20:00—22:00,约占日产卵量的1/3;产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雌成虫交配后可持续产卵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pH 7.11±0.07,基准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水温对日本沼虾(体长4.29±0.32 cm,体质量1.80±0.12 g)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48 h内水温12.5℃和32.5℃实验组日本沼虾的死亡率均超过50%,而15~30℃范围内的存活率则为100%(;2)水温22.5~27.5℃范围内,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及各观测时段耗氧率均随水温升高而增大(P<0.05),但耗氧高峰时段和耗氧昼夜节律均未发生改变;(3)48 h内,水温22.5℃和2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活力时序变化步调一致且无差异(P<0.05),各时段观测值均低于27.5℃实验组(P<0.05),低谷期较27.5℃实验组后延12 h;(4)水温22.5~27.5℃日本沼虾鳃组织CAT活力在48 h内均较为稳定,且均随水温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  相似文献   

18.
美人蕉与花叶美人蕉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大学校园内,对美人蕉(C anna ind ica L.)和花叶美人蕉(C anna g lauca L.)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1天中的最高峰出现在10:00左右,16:00左右出现第2个较小的峰。美人蕉的各项生理指标均高于花叶美人蕉,其中叶绿素含量和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是花叶美人蕉的2.67倍和1.78倍,而且,美人蕉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两者的蒸腾速率日平均值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东北地区灌溉型水库的甲烷日排放特征,试验采用静态浮箱法于2008年7月测定了泥河水库水–气界面的甲烷通量.结果发现,泥河水库夏季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13.48 mg/(m2.h);夜间(21:00)甲烷排放最低,日间(5:00和9:00)最高.不同时刻的甲烷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2,1:00的甲烷排放通量显著低于5:00和9:00的甲烷通量.泥河水库出水口、库中心和进水口的甲烷通量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甲烷通量与总氮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气温、水温、水中总有机碳、水中溶解有机碳、总磷、水深、风速、溶氧等环境因子均未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12月,在重庆市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在7:30-9:30和16:30-19:20;休息高峰出现在10:00-16:00.黑叶猴日活动节律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季上午和下午的觅食高峰各提前约1 h出现,中午还出现一个小的觅食高峰.研究期间猴群用于休息的时间平均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60.57%±9.02%;觅食占20.11%±6.87%,移动占11.28%±3.16%,其它行为占8.04%±2.15%.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