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兰兰 《科技信息》2010,(31):198-201
风格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译本研究中受到高度重视。在译者主体性理论关照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姚乃强《红字》译本的风格在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层面的传达。通过分析发现译本的风格与原文风格基本和谐一致,于是原文的风格得以在译文中重塑。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译者尽可能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也译文更好地体现了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讨论大学公共外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翻译学习者需要明确的基本理念,即翻译的实质及其标准,并指出在理解英语文本时需要把握语法、语义、语用及文化四个层面的基本意义,方能达到“忠实、通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异化(foreignization)和归化(domestication)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从翻译的文化层面,篇章层面,句法结构层面,词语层面以及语音层面探讨异化和归化在各个层面的适用性.文章认为应当针对不同层面翻译的特点,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或重异化,或重归化,或兼重两者.  相似文献   

4.
陈春莉 《科技信息》2013,(14):201-201
许多人认为原文文本的精髓是不可能通过翻译完全表现出来的。如果目的语翻译不当,原文和译文会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梳理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提出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证明再创造是文学翻译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理解是翻译的基石,文本意义的实现,既离不开文本自身,也离不开作者的意图与读者的阐释。理解不是消极的阐释,而是文本和译者之间的“视界融合”。译者是翻译的主体,是原文文本和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者。本文从分析作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读者意图的关系入手,论述了译者对原文文本阐释的多维度性与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以文学文体学为理论依据,以小说名著《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源语文本为对象,选择它们在句法层面上典型的引语译例,分析、比较原文与译文的文体风格对等问题,避免假象等值,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字面含义大致相同和译者介入的透明性,视译文为原文的复制品、派生物,导致轻视译者的地位.现代翻译理论将翻译活动定义为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它涉及到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的积极参与,而译者作为原文文本的特殊读者和译本的创造者具有双重身份,他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创作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原文的接受程度,因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丹平 《科技信息》2009,(31):I0188-I0189
中译英时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体味原文的写作风格,挖掘原文的隐含意义,尽量避免欠额翻译。为了缩小中英文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分歧,并使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地等值,针对文本隐含意义,应灵活的运用变动、补偿,去繁除冗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审美文化叙述学是代表经典叙述学向“后经典”发展的一种文艺批评理论,在继承经典叙述学理论成果的同时,把文本重新置于社会历史语境中,从形式层面、社会历史层面、精神心理层面和文化积淀层面探索文本的审美价值.新写实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说流派,受到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将其纳入审美文化叙述学的视野,有利于再度审视其叙事特征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文本的多元性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它受到不同语言、文化,译者的能力、态度与风格以及读者能力与目的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每个翻译文本(负责任的翻译)都是对原文某种意义上的忠实表达,不同文本既互相区别又彼此补充,多元文本的共存是翻译实践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葛小颖 《科技信息》2009,(23):15-15,23
翻译是一项包括文本客体、译者主体、以及文本与译者动态作用的综合性活动,因而在翻译过程,译者对于原文的选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相似率原则,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译者在对于原文选择方面的相似性,即性情相通、观念共鸣、风格契合.从而译者更能深入把握原作,充分再现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2.
顾芸 《科技信息》2011,(11):I0261-I0262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翻译技巧。翻译技巧与一定的文体相对应,它决定着某一类型的文本应采用的翻译技巧。本文通过大量例句说明了经贸英汉翻译技巧,即:掌握必要的经贸知识、正确理解原文、认识文化差异和准确译出原文。  相似文献   

13.
翻译文本的多元性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它受到不同语言、文化,译者的能力、态度与风格以及读者能力与目的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每个翻译文本(负责任的翻译)都是对原文某种意义上的忠实表达,不同文本既互相区别又彼此补充,多元文本的共存是翻译实践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95-96,62
功能主义者的翻译观-"目的论"认为,翻译就是在目的语境中,根据翻译目的和目的语读者,产生目的语环境中的文本。外宣注重的恰恰是受众的反馈、宣传的目的和效果。适当的调整原文,通过编译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译、合并、调整、甚至改写,以目的语读者的角度调整原文信息量,能够改善译文的质量,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从而达到外宣的效果,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明海英 《科技信息》2011,(33):357-357,118
词汇在文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用词在文本中会达到不同的效果。经过对《狼图腾》英译本中的特定文化词汇以及习语变异的探讨后发现,语言,文化和思想的差异使译者对原文基本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让原文文化意象的失落和变形,从而导致了原文在翻译过程中变异。这种变异虽使原文中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消失,但它又可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使译文读者可以在异语文化中寻找到自己文化里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搜集被试在口译考试的口译失误,进行归类、分析,提出口译失误可从三个层面分类,即词汇层面,词际层面和句法层面,同时发现失误种类之间存在跨类现象,同一句翻译有可能同时属于不同类型的失误.具体数据表明,口译失误中汉译英的失误多于英译汉的失误,并且都发生在词汇层面和词际层面,并反映了母语干扰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的交际活动。广告作为一种以劝说、呼唤功能为主的操作型文本,其翻译应该更注重文化交流中的功能对等。研究表明:广告翻译中的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皆与源语、译语文本之间的直译有关,而重写是避免各类语用翻译失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奈达在等效翻译理论中提出的判断译文的三个标准,即忠实原文,易于理解和形式恰当,这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中国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中国文化,在其诗词翻译中,存在追求等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译者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需要努力追求译文内容的忠实,形式的恰当,和意境的完美,让译文文本的读者获得与原文文本的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