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汕头湾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24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对其中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力最强的菌株(SB12)进行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的初步研究.经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单因子发酵条件:氮源为蛋白胨,盐浓度为0.1%,pH 9.5,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6 d;优化后的最小表面张力为19.77 mN/m.分析发酵液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发现:菌株SB1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乳化力达91%;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广的温度和pH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2.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W2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以获得最佳的菌株生长条件和最佳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条件.结果表明: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培养基成分(g/L)为葡萄糖40.0,NaNO32.67,K2HPO41.0,KH2PO40.5,KCl 0.1,MgSO40.5,CaCl20.01,FeSO4.7H2O0.01,酵母提取物0.1.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培养基最适宜pH=6.5,接种量为1%,最适温度为30℃.针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菌体生长的关系,将分段培养工艺应用于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中,即在培养的初期24h内采用菌体生长最佳培养条件,在培养后期采用菌体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克拉玛依油田土壤分离纯化出3株石油降解菌,经鉴定DM-1和DM-3为芽孢杆菌属细菌,DM-2为假单孢菌属细菌,菌株DM-1,DM-2和DM-3降解率分别达到59.02%,62.02%和73.51%.排油实验、表面张力和油水乳化稳定性测定表明3株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具有较强的乳化原油的能力.实验证明菌株DM-1,DM-2和DM-3产脂肽、脂蛋白类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为生长相关型,在对数生长期产表面活性剂,48小时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78g/L,2.15g/L和2.75g/L.  相似文献   

4.
 从甘肃玉门油田鸭儿峡油藏样品中分离到3株可降解原油并具有很好乳化活性的嗜热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3株分离菌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sp. XS1)和白色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 pallidus XS2,XS3)。3株分离菌均可在50℃高温下生长,其中菌株XS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60℃,在pH值为5.5—9.5范围内均可生长,有良好适应性,盐浓度对菌株生长影响不大。菌株XS2同时还具有很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在100℃高温,20%盐浓度下,乳化活性均无明显变化。通过对原油降解过程中色谱特征分析,菌株XS2不仅可降解原油组分中的轻质组分,而且还能很好地降解原油中重质组分,提高原油流动性,原油品质也得到大大改善,可见菌株XS2是一株潜在驱油微生物,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高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并探究合适的培养条件。从长庆油田ZJ2区某联合站取回生化池四级处理水样、单井注入水及采出水等共9处水样,依据性状的不同,一共分离出23种菌株;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溶血特性,使用血平板培养基挑选出7种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1];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选,优化培养条件,并结合实验对菌株进行筛选,优选出2种高活性的菌株;从NaCl质量浓度、含油量、pH值及温度等方面对优选菌株进行适应性评价,并进行驱油模拟实验。试验表明,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温耐盐耐碱性,生物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界面活性,能够有效地降低界面张力,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以市政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经过培养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1A-2.经形态学与16SrDNA鉴定,X1A-2菌株属于戈登氏菌属.菌株X1A-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发酵培养14h后达到稳定状态,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至33.0mN/m;在较大的培养条件范围内,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均可显著降低;石油烃类碳源的存在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甚微.在模拟石油污染的最优培养条件下,菌株能够长期保持活性,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以石油为碳源的发酵液表面张力保持在35mN/m以下.研究结果表明,X1A-2是一株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实际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高温高盐油藏环境中筛选出的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kokeshiiformis CQ11 为对象,研究该菌株的耐盐、耐温以及对酸碱的耐受性;研究该菌株产生的乳化剂的特性,以及它对原油的作用特点. 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在盐度4%-8%、pH 7-9、温度45-65 ℃环境中良好生长,它产生的糖蛋白类生物乳化剂具有乳化活性高,能耐受一定的高温,不受高盐、酸碱影响的特性. 菌株CQ11 的生长特性和产生的生物乳化剂与Geobacillus 属的更为相似. 该菌株具有高效乳化原油的应用潜力,可以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菌株HBS-4是从油藏分离的1株芽孢杆菌,该菌株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脂肽和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可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25.6 mN/m.在细菌与原油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分散、乳化原油的作用,而且有协助细菌代谢原油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pH值5~12之间保持稳定,当pH值小于5时,会逐渐失活,所以控制发酵液的pH值,有利于细菌对原油的降解.原油与细菌作用12 d后,原油的沥青质和芳烃组分被转化和降解, 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2.89%和17.39%,原油的饱和烃∑C21/∑C22 比值由开始的0.39升为1.36, 长链的饱和烃被降解为短链的饱和烃.  相似文献   

9.
两株高效石油烃氧化菌的正十六烷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从长庆、延长油田油泥中分离出的两株高效石油烃氧化菌PDA2(红球菌属)和PDB3(假单胞菌属)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特性和各降解特性之间进行关联分析。测定菌株在不同温度、pH、底物浓度、接种量、盐度和H2O2条件下菌株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并测定降解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乳化剂、酸的产量和细胞表面疏水性变化。PDB3在30℃,pH7,初始正十六烷浓度1%,接种量5%,H2O2600 mg/L时可以降解98.5%的正十六烷,PDA2在30℃,pH7,初始十六烷浓度1%,接种量5%,H2O2400 mg/L时,可以降解89.4%的正十六烷,PDB3培养72 h产生3.8 cm的排油圈、336mg/L的酸、55%的乳化率,PDA2培养72 h产生1.5 cm的排油圈、362 mg/L的酸、35%的乳化率,PDB3和PDA2在十六烷培养液中的疏水性与在葡萄糖培养液中的疏水性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在温度为45℃,盐度为1%~3%时,两株菌对正十六烷降解率超过50%,添加适量H2O2促进菌株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协同作用促进菌株对正十六烷的降解,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并没有增加菌株细胞表面的疏水性,疏水性弱(低于10%)的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多。这两株自身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对后续石油烃降解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离的热带假丝酵母JM-1的培养液作破乳剂对冷轧乳化废水进行了生物破乳研究.该培养液在常温下8 h可使乳化废水的破乳率达97.1%,与化学破乳剂SYM+PAC 93.1%的破乳率相比具有更强的破乳活性,且受废水的pH值和温度影响很小.通过对全培养液、离心上清液、菌体和空白培养基的破乳效果对比表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生物破乳的主要活性成分.热带假丝酵母JM-1菌株发酵液用于冷轧乳化废水破乳具有破乳率高、浮渣少及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可作为冷轧乳化废水的生物破乳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