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苯酚降解菌SZH3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上海市苏州河中游分离得到一株兼性厌氧苯酚降解菌SZH3,该菌株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经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特性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泛菌属(Pantoea sp.).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初始苯酚浓度为500 mg,/L时,SzH3的苯酚降解率在60 h内就可达到95.4%.该菌株最高可耐受浓度为1300 mg/L的苯酚,对苯酚最适降解条件为pH 7.0,温度30 ℃,转速200 r/min.  相似文献   

2.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毒死蜱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TW-1,TW-1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研究了外界因素初始pH、外加碳源质量分数、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培养温度、接种量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5,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历时72 h,毒死蜱的降解率可达73.97%.  相似文献   

3.
从培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不同的培养基等6个方面对四株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探明它们的各自适宜实验室培养条件及这些微生物的普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四种石油降解微生物有各自的培养适宜条件,它们的适宜条件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共性.对于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不同的培养基的敏感性不一,但普遍适宜于温度范围为30℃~35℃、pH值范围为6.5~8.0、转速为150 rad/min、接种量范围为0.4~1 ml、培养时间范围为18~24 h.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对石油降解微生物的进一步筛选和培养,也为进一步研究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了解好氧颗粒污泥降解苯酚的内在机制,采用苯酚选择性培养基从颗粒污泥中筛选出了18株苯酚降解茵,并从中找到一株高耐酚能力和强降酚能力的1 #菌株,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有高苯酚耐受能力,在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的培养条件下能够耐受2 000 mg/L的苯酚;该菌株也有高效的苯酚降解率,在接茵量为3%,温度为30℃、pH值为...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门多萨假单胞菌DS04-T对Poly(3HB-co-4HB)的降解行为。以Poly(3HB-co-4HB)为唯一碳源,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培养基起始pH值、接种量等因素对降解行为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优化获得了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培养时间为28h,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7.3,摇床转速为150r/min,培养基装液量为12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5%(体积分数),此条件下菌株对Poly(3HB-co-4HB)的降解酶活力可达(26.2±0.7)U.mL-1。  相似文献   

6.
溴氰菊酯降解菌Pseudomonas sp.P1-1-B3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降解酶对去除农药残留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高产溴氰菊酯降解酶的菌株Pseudomonas sp.P1-1-B3,研究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及溴氰菊酯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产酶的最适条件为:以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m(蛋白胨):m(酵母浸膏)=2:1为氮源,pH 7.5,温度30℃,培养时间2 d,接种量3%,溴氰菊酯含量15μmol/L.在此条件下,菌株产酶的比活力最大为113.3 U/mg.该降解酶对溴氰菊酯的降解,在12 h内降解率达54.6%.  相似文献   

7.
高效苯酚降解菌PDB1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个焦化厂受污染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高效降解苯酚能力的不动杆菌属细菌PDB1,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对该菌株降酚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苯酚浓度低于1 200 mg/L时,该菌株能够在60 h内完全降解苯酚;在更高苯酚浓度下,高浓度苯酚对菌株生长造成明显抑制,菌株降酚能力出现显著下降。对该菌株苯酚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苯酚降解符合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模型;当初始苯酚浓度低于144.56 mg/L时,苯酚比降解速率随苯酚浓度增大而增大;在苯酚浓度为144.56 mg/L时,得到最大比降解速率,苯酚浓度高于144.56 mg/L时,苯酚比降解速率逐渐下降。该菌株降解苯酚最适温度为25~40℃,p H为7.0~8.0,菌株具有良好的高盐分耐受性,能够耐受5%Na Cl浓度并取得良好降酚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成都彭州蔬菜基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以多菌灵作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GRPD-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基因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pH值、温度、接种量和外加碳氮源条件下对多菌灵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氮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培养6 d,对50 mg/L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60%.添加少量葡萄糖、蛋白胨作额外碳氮源时可促进菌株GRPD-1对多菌灵的降解,第2天的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其最适降解条件为pH值7.0,温度30℃,接种量9%.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RPD-1在农药污染的土壤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还考察了菌株在不同碳氮源生长条件下产生的蛋白酶的试验,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初步分析了酶谱条带,发现菌株在不同碳氮源生长条件下表达的蛋白酶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株菲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荧蒽和芘的降解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株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的菲降解菌PE1501 1在不同培养条件(温度、初始pH值、菲初始浓度、共基质)下的生长特性,并初步考察了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和土壤中对4环PAHs—荧蒽和芘的潜在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含菲50 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偏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菌株生长,液体培养基初始pH 5.0时菌株生长最好;该菌株能耐受菲的初始浓度超过200 mg/L,但菲初始浓度较高时菌株生长出现较明显的延迟期;添加乙酸、溶解性富里酸或溶解性胡敏酸作为菲的共基质对菌株生长有短暂的促进作用;在液体培养基中菌株能以菲或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充分生长,并对荧蒽有一定程度的去除能力,但对芘的降解能力很低;将该菌株接种到灭菌污染土壤中,可有效提高菲、荧蒽或芘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苯酚降解菌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原杨家堡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富集,驯化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苯酚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L3,该菌株可耐受500mg/L左右的苯酚浓度,通过实验得出了该菌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pH7.0、温度30℃,适量投加C02可以加快该菌对苯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从印染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快速降解甲醛的菌株并命名为 W1,通过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初步鉴定 W1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固定 W1菌株进行降解甲醛的初步研究,采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菌悬液添加量配制成不同的包埋载体,利用 L9(33)正交试验对 W1菌株降解甲醛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其甲醛降解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为(NH4)2 SO42.4 g/L, MgSO4?7H2 O 0.2 g/L,微量元素母液0.1 mL,pH 值9.0,30℃恒温培养,在此条件下甲醛48h内的降解率达80.3%.通过对甲醛降解菌 W1固定化的研究,为生物法去除甲醛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菌XD-1降解原油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利用正交实验优化的培养基培养菌XD-1,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确定此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菌XD-1降解原油的影响.方法:用化学法和红外光谱扫描确定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用重量法(质量法)测定原油的降解率及菌的生物量变化.结果: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和糖脂类物质的混合物;预先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使菌XD-1降解原油的诱导期缩短一半,并提高了菌对原油的降解率.结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投加对原油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菌株8-A-2对萘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济南炼油厂附近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烃类的菌株8-A-2,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菌株8-A-2对萘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此菌株能以萘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并且确立了最适合的培养条件。在含萘0.2%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35℃摇床培养48h,降解率可达98%以上。表明在温度为35℃,pH值为7.0,萘的含量为0.2%时,该菌株对萘的降解率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富集分离的方法,从受草甘膦污染的土壤中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共分离出7株对草甘膦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菌株降解能力进行测定,发现QB7菌株在草甘膦浓度为12 g/L的培养基中,摇床培养7 d后的降解率高达99.34%,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通过电镜的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节杆菌属中的简单节杆菌.并分析了培养时间、pH值、温度、盐度、接种量等几个因素对菌株生长量和草甘膦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时间为5 d、pH为7.0、温度为33 ℃、盐度为  相似文献   

15.
从石油污染场地分离到一株可降解菲的菌株SP 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该菌能够以菲为唯一碳源,在菲浓度为100 μg/m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28 ℃摇床培养7 d降解率达到了99%以上。对该菌进行了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淀粉1%、牛肉膏1%、Na2HPO4 0.2%、NaH2PO4 0.2%,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 ℃,初始pH =7.5,培养时间12 h。  相似文献   

16.
W1-2 菌株是以好氧活性污泥为菌源, 以四溴双酚 A(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驯化筛选得到的一株新型好氧降解菌株. 16S rDNA 序列表明, W1-2 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主要以酶降解的模式去除 TBBPA. 在 30 ℃、pH=7、 150 r/min 和无其他碳源辅助的条件下, W1-2 菌株对 10 mg/L TBBPA 5 d 的好氧降解率可达 91.4%. 温度、转速、pH 值及 TBBPA 的质量浓度均会影响 W1-2 菌株的降解特性, 其中 pH 值对降解率的影响最大. W1-2 菌株最适宜降解和生长的环境条件为 150 r/min、30~ 35 ℃, TBBPA 质量浓度为 10 mg/L 和 pH=8. 此外, W1-2 菌株也是为数不多的无需其他碳源支持、能在高 TBBPA 质量浓度(30 mg/L)和低氧(0 r/min)条件下仍保持高降解能力的好氧降解菌株. 对 W1-2 菌株的研究, 为探究好氧环境下能降解 TBBPA 的微生物的修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溴氨酸降解菌对磺酸化偶氮染料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溴氨酸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QYY菌株对磺酸化偶氮染料的脱色特性及溴氨酸作为氧化还原介体对其脱色的影响.研究表明,磺酸化偶氮染料酸性大红3R厌氧脱色的适宜条件是:pH 8.0,温度30℃,外加碳源葡萄糖和乙酸钠各为4 g.L-1.当外加溴氨酸浓度为19.1~152.8 mg.L-1时,QYY菌株对酸性大红3R的脱色速率可提高0.3~1.9倍.并且溴氨酸能够促进其他磺酸化偶氮染料的脱色.连续5次向培养基中补加120 mg.L-1酸性大红3R,溴氨酸都能够促使菌株QYY快速有效地将其脱色,并且每次酸性大红3R脱色后,菌株QYY都能将溴氨酸在24 h内好氧降解.  相似文献   

18.
将实验室保存的有机磷降解酶基因mpd连接到自杀性质粒pUT-Km1上,构建重组质粒pUT-M,通过三亲杂交,将mpd整合到越南伯克氏菌B418的染色体上,获得多功能工程菌株。实验证明工程菌株的原有解磷、解钾、固氮活性没有改变;48 h后对溶液中毒死蜱降解率达到65%;对室内模拟污染土壤有一定的降解能力,20 d对土壤中的毒死蜱降解率达91%。  相似文献   

19.
A new feather-degrading bacterium was isolated from a local feather waste site and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physiochemical, and phylogenetic characteristics. Screening for mutants with elevated keratinolytic activity using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utagenesis resulted in a mutant strain KD-N2 producing keratinolytic activity about 2.5 times that of the wild-type strain. The mutant strain produced inducible keratinase in different substrates of feathers, hair, wool and silk under submerged cultiv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ies showed the degradation of feathers, hair and silk by the keratinas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keratinase production include initial pH of 7.5, inoculum size of 2% (v/v), age of inoculum of 16 h, and cultivation at 23 ℃. The maximum keratinolytic activity of KD-N2 was achieved after 30 h. Essential amino acids like threonine, valine, methionine as well as ammonia were produced when feathers were used as substrates. Strain KD-N2, therefore, shows great promise of find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keratin hydrolysis and keratinas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