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磁性载药纳米粒因具有非侵入性和高靶向性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靶向递送是将药物负载到高磁响应性的纳米粒上,利用外磁场使纳米粒移动并聚集于靶器官或靶组织,从而提高靶器官或靶组织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该文就磁性纳米粒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用作药物载体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相信随着药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电磁学、高分子材料学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载药磁性纳米粒将成为最具疗效的靶向给药系统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通过薄膜超声分散技术、硫酸铵主动载药技术构建了靶向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细胞的具有抑制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特征的阿霉素(doxorubicin, DOX)脂质体载药体系CSB1-Lipo-DOX-miR101。应用MTT法、损伤修复法、Transwell、细胞核染色、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药物疗效和细胞行为变化进行研究。利用网络数据库分析miRNA101潜在靶向的MDR相关靶基因及BC恶性表征相关基因,以Western blot验证分析miRNA101靶基因的表达及潜在的抗MDR机制。结果表明,CSB1-Lipo-DOX-miR101对BC细胞MCF-7靶向性良好,特别是对耐药性BC细胞MCF-7/ADR具有明显杀伤力,同时对药物的MDR形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使药物可以持续发挥杀伤作用。结果提示CSB1-Lipo-DOX-miR101可以提高DOX对BC的临床治疗效应、降低毒副作用及复发率,其对BC的治疗效应及对MDR的抑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ABCC5、EZH2、APEX1、ITGB1、Snail1、MMP2基因表达实...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为载体的药物新剂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壳聚糖作为载体的药物新剂型中,壳聚糖在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以壳聚糖为药物栽体的新型制荆的各种类型和特性,主要包括缓控释制剂、结肠靶向制剂、纳米制剂等,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造成极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抗体药物,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有效克服了传统药物的缺点,具有靶向性好、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等特点,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抗体药物在液体制剂中不够稳定,极大的限制了抗体药物应用,冷冻干燥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显著提高了抗体药物的稳定性,已成为抗体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该论文综述了冷冻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已上市的冻干抗体药物,为提高抗体制剂的稳定性以及抗体药物冻干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磁性药物治疗剂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药物制剂。它是将药物与铁磁性物质共包于载体中,应用于人体后,在体外用磁场加以引导,使药物在体内定向移动和定向集中,从而减少了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药物对病灶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在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及提高药物靶向性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脂质体的制备技术、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及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7.
 纳米载药技术已经在抗肿瘤药物递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纳米技术可以显著增加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物释放与摄取行为,提高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与蓄积,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和细胞毒副作用,实现减毒增效。尽管如此,如何有效克服肿瘤生理屏障,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的肿瘤特异性,实现肿瘤组织深度渗透和肿瘤细胞内可控释药仍然是开发抗肿瘤纳米药物亟需解决的重大挑战。从被动靶向、物理靶向、主动靶向和仿生靶向4个方面概述了纳米载药系统抗肿瘤药物在克服肿瘤屏障实现肿瘤靶向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黑色素瘤是一种曾经让医生束手无策的恶性肿瘤,既往治疗手段有限,放疗、化疗及传统免疫治疗疗效不佳,患者预后极差。2011 年以来,小分子靶向药物(包括BRAF 抑制剂Vemurafenib、Dabrafenib,MEK 抑制剂Trametinib 等药物)相继面世,预示着黑色素瘤内科治疗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而免疫靶向治疗(如抗CTLA-4 抗体,抗PD-1、PD-L1 抗体)在多项临床试验中的成功,更是缔造了肿瘤治疗的新理念。黑色素瘤治疗逐渐摆脱传统抗肿瘤治疗的模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可预见的将来,新治疗靶点的研发、多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多种免疫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等模式将会是黑色素瘤治疗的主流。本文主要从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靶向治疗、化疗3 个方面综述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用纳米技术诊断与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纳米技术进行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目前国际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课题,迄今实验室细胞模型(in vitro)研究和临床前动物模型(in vivo)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生物技术将成为继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后治疗基因疾病的更有效的方法.纳米生物技术涵盖纳米材料科学,构成纳米药物载体平台的纳米材料与药物或基因结合的组装技术以及随后与靶向物质结合的组装技术.目前,实现了纳米生物传感器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纳米基因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在临床治疗之前为了确保安全、有效,首先应该研制出针对癌细胞表面配位子特意性更强的靶向物质,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此外,还需提高纳米材料药物的装载量和稳定性,并研制出适宜的纳米材料以及相应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0.
 磁性纳米粒子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成像和治疗,但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大障碍是纳米粒子在肿瘤部位不能达到足够的浓度。主动靶向磁性纳米粒子是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偶联特定的靶向配体,靶向性结合特定的肿瘤细胞。靶向配体的选择是提高主动靶向性的关键。主动靶向性提高了磁性纳米粒子在肿瘤组织内的浓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从而使其在肿瘤成像与治疗成为可能。磁感应热疗利用磁介质在外加交变磁场的作用下感应发热,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手段。依靠磁性纳米粒子主动靶向性,磁感应热疗将更好地实现细胞内热疗,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The lower toxicity and high effect of drug are very important for clinic therapy. 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Folate receptor (FR)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vastly overexpressed in most human tumors but se…  相似文献   

12.
抗药性是肿瘤化疗的最大障碍之一,具抗药性的肿瘤细胞药物外排功能很强,而钙阻断剂能抑制抗癌药物从抗药性肿癌细胞排出,导致细胞抗药性减弱,可用于肿囊化疗,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有副作用。故应寻求毒副作用小类似钙阻断剂的其他修饰物以促进肿癌化疗。  相似文献   

13.
人体肿瘤的异种移植与抗癌药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缺陷动物的肿瘤异种移植为研究抗癌药物提供了各种人体癌瘤的实验模型。研究证明,药物对异种移植的人体肿瘤的作用与药物的临床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人体肿瘤异种移植在药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针对某些类型癌瘤的新药筛选中,在评价药物对人体癌瘤的实验疗效以及在肿瘤的导向治疗研究中,此实验模型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硅替代”新药创制即合成现有药物的含硅结构类似物.含硅药物与其碳结构类似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并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活性,如更强的药效、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小的毒副作用.因此,对现有药物进行硅替代是设计、改造药物的有效途径.文章对各种硅替代药物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两亲性聚合物纳米颗粒作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载体因其能够增强化疗效率并降低毒副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采用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葡聚糖纳米颗粒,测得平均粒径为205.0±6.9nm,Zeta电势为-1.59±0.12mV,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壳核结构,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将疏水性化疗药物顺铂包载后,其粒径及电势均无明显变化,载药量达19.3±2.9%.顺铂在模拟肿瘤细胞环境pH=5.5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比正常细胞环境pH=7.4时释放更快,且累计释放周期均长达7d以上,表明该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以及优异的缓释性能.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表明PHBV/葡聚糖纳米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载药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表明该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综上所述,PHBV/葡聚糖纳米颗粒具有两亲性分子结构,合适的粒径及Zeta电势,显著的缓释效果,对肿瘤细胞具有pH响应性及更强的杀伤作用等优势,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症化疗中显著提高药物利用率并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作为载体,化学结合或物理包裹抗肿瘤化学药物.可提高抗肿瘤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本文从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高分子的类型、制备方法、性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细胞穿透肽(CPPs)是一种能够穿透细胞膜的多肽,可携带多种物质进入细胞内,并产生生理活性.现有一些抗肿瘤药物由于其本身的水溶性差、活性低、毒性大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陷,影响了肿瘤治疗效果.综述了近几年来细胞穿透肽增强抗肿瘤效果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寻求治疗肿瘤药物的给药途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de Bono JS  Ashworth A 《Nature》2010,467(7315):543-549
The emphasis in cancer drug development has shifted from cytotoxic, non-specific chemotherapies to molecularly targeted, rationally designed drugs promising greater efficacy and less side effects. Nevertheless, despite some successes drug development remains painfully slow. Here, we highlight the issues involved and suggest ways in which this process can be improved and expedited. We envision an increasing shift to integrated cancer research and biomarker-driven adaptive and hypothesis testing clinical trials. The goal is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cancer medicines to treat the individual patient, with treatment selection being driven by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s and biology of the patient and their cancer.  相似文献   

19.
Sebolt-Leopold JS  English JM 《Nature》2006,441(7092):457-462
The emergence of tumour-specific, molecularly targeted agents signifies a paradigm shift in cancer therapy, with less reliance on drugs that non-discriminately kill tumour and host cells. Although the diversity of targets giving rise to this new generation of anticancer drugs has expanded, many challenges persist in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treatment regimens. The complex interplay of signal-transduction pathways further complicates the customization of cancer treatments to target single mechanisms. However, despite uncertainty over precise or dominant mechanisms of action, especially for compounds targeting multiple gene products, emerging agents are producing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advances against a broad range of human canc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