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曲原 《安徽科技》2008,(6):31-33
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起步较早。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十一五”以来,随着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启动建议,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进一步壮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生产规模、内在潜力已具备集群发展优势,正逐步成为安庆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函复安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认定"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5年12月19日,安徽省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揭、授牌仪式暨发展论坛在安庆市隆重举行,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徐根应、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江洪、安庆市委书记韩先聪、市长朱读稳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和论坛.  相似文献   

3.
戈灵 《创新科技》2010,(7):59-59
<正>早在2005年,宝钢就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做了发展规划,在宝钢的战略规划中,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其钢铁主业之外"适度相关多元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完成改制不久的南昌钢铁,在方大集团接手后,也将发展目标定为——建成国内汽车零部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建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成世界最大的弹簧扁钢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5月31日,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国栋、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段俊虎在市科技局方争鸣局长、市开发区管委会张翼副主任陪同下考察了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并听取了我市申报国家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申报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刘苹出席汇报会。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载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全省唯一一家省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近年来,全市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保持61.96%的增长速度,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初显区域品牌特色。张国栋副厅长一行先后考察了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环新集团、安簧集团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为我市产业基础较好,汽车零部件产品具有技术优势,特别是以环新集团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强,我市已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条件。市委常委、副市长刘苹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申报工作,各级相关部门将不遗余力的扶持我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业聚集度,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辐射周边。同时,要狠抓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加强与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成为名符...  相似文献   

5.
围绕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分析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趋向不明朗与市场需求提振乏力"两个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下,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实现创新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庄珺 《创新科技》2012,(11):23-25
<正>区域战略性技术路线图是技术路线图在区域层面的一种发展应用,它以科研管理部门为对应主体,着眼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对相关战略产品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机会窗口进行整体化前瞻,提供路径系统化选择和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方案建议。区域战略性技术路线图在创新链上介于科研路线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之间,在时间上落足于5-10年的未来。以其凝结政、产、学、研、用乃至社会公众各利益相关方的平台作用和其以科研管理部门为主体、连接科研路线图与产业技  相似文献   

7.
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确定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选择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重大产品和关键技术,分析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实现时间、发展路径和市场前景等,提出研发计划。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能够明确产业发展的技术重点、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路径,有利于合理配置创新资源,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集中力量,创新技术开发模式,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技术路线图越来越受到各部门、各地的重视,国家科技部于2007年编制出了国家技术路线图;2008年9月,广东省率先编制了建筑、陶瓷等5个产业技术路线图;我市于2009年12月成功编制出了四川省内第一个产业技术路线图,即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揭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蕴藏的创业投资商机。论述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创业投资行为的定位和创业投资评估的原则,并以实际案例论证了汽车零部件产业中蕴藏的创业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菱汽车")是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375)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重型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金36823万元,法人代表刘汉如。公司是国内重要的重型汽车、底盘及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研发基地,国家重点支持企业,  相似文献   

10.
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对整车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成渝地区的汽车产业位居国内领先行列,汽摩产业占到重庆市工业经济总量近1 3,基于汽车时代和地方产业优势在本科生中普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基本知识具有实际意义.根据这种客观需要,笔者率先开设了理工科综合选修课《汽车主要零部件成型技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是安徽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将是安徽发展战略的新方向。"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启动为合芜蚌产业圈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难得机遇。在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三市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构建虚拟产业园区,从而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带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各省市都制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范围。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政府、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建立校企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孵化前瞻技术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投入,推动政府引导与培育;强化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汇聚创新资源,形成新兴产业特色区域布局;倡导创新文化,打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现状,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速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于笑平  崔剑平 《科技信息》2007,(20):100-100,253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的深入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同时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科技水平高,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将来安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层次的提高奠定基础。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促进安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安徽的产业层次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单斜结构的Li Fe BO3/LBO复合材料(C2/c空间群).通过XRD,SEM,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手段分别对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含LBO的Li Fe BO3相比,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尤其是当复合材料中含有15.1%LBO时,该材料在C/20倍率下获得了194.6m Ah/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维持在137.0 m Ah/g.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也表明,LBO含量为15.1%的复合材料中Li Fe BO3粒子之间的导电性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优化仿真分析,以上海汽车产业为例,探析政府引导、研发支出、产业投入等变量在一定幅度内不同作用水平情况下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三项指标作用强度依次为研发支出比重、产业投入比重、政府引导系数;产业发展初期,随着政府引导增减产业发展变化较为敏感,过度的政策引导会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治理要素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要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本文介绍了有关产业协同的相关理论,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安徽省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分析了影响安徽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因素.由此提出政策建议,指出安徽应加强产业规划,技术上要不断的创新,同时鼓励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完善政府之间协调机制,构筑公共政策平台,从而推进安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专利角度对国内外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产业发展情况、重点公司专利及总体专利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如申请趋势、技术构成、法律事件等,绘制了产业链图、专利技术路线图及技术功效矩阵等。研究发现中国相关专利虽然在申请数量上领先,覆盖主题全面,但核心专利比例较低,海外布局少。最后本文建议国内相关企业及机构在产业布局方面注重中端市场,在专利发展方面加强海外布局,增加核心专利比例,增强法律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区位熵法和结构系数变动分析法,运用相关统计资料对安徽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的相对优势部门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采掘和原料工业.安徽省工业结构整体变动趋势:轻工业是专业化优势部门,但优势在弱化;加工业是安徽的劣势部门,90年代以来相对地位还在下降;采掘和原料工业是传统优势产业,虽然位置波动较大,但仍然是安徽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后,安徽省行业相对地位发生了的变化,加工部门的一些行业位置提升较快,最明显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代了纺织业成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最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