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再走传统产业发展的道路,当前迫切需要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实现从基于企业技术需求到基于产业技术需求、从点对点分散式合作到网络集成式合作、从知识技术的单向转移到双向互动、从契约式合作到一体化合作是新时期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日本VLSI产业技术联盟的经验表明,构建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必须科学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力、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新兴产业网络以及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市场培育。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是一种促进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方法被广泛运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高新区是载体,产业集群是突破点。产学研合作体系可以将区域内产业创新网络进行有机整合,有效汇聚科技创新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祝侣 《创新科技》2012,(11):17-19
<正>在"十二五"期间,面向上海科技创新工作中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的科技规划,围绕"健康上海、绿色上海、精品上海、数字上海"四个上海中新兴培育工程部署的20项重大任务,上海组织研究和编制了区域战略性技术路线图。本文以"精品上海"中先进材料为案例,选择飞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进行分析,通过研究高温合金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技术体系、上海创新资源分布、优劣势及机遇与挑战,构建了上海飞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的区域战略性技术路线图,一方面为政府进行科技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4.
“创新人才”和“自主关键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大核心要素,而深入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是培育这两大核心要素的“母机”和“加速器”。实践中,高校在建设和发展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模式有待改进;考核制度缺失,科研团队凝聚困难;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高校应端正态度,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研究方向;规范校企行为,避免越位、错位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和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发展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就新兴产业的内涵、发展根源、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浙大科技园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浙江大学的实际情况,在依托学校科技创新优势、推动自主创新项目转化与产业化、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落实政府优惠政策、推进教职工和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福建工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全球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新的经济腾飞而做的长期战略部署。福建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及早谋篇布局,但必须基于战略眼光,不脱离核心技术空谈概念,谨防出现"政府介入过多,市场参与不足"的局面,并对原有科研体制和产学研转化机制进行必要的梳理。从政策取向上,应注意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协同并进,让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无疑对新形势下太原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太原市人民政府张政副市长在本期刊发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太原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一文中指出: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有效突破当前资源制约、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全国科技进步县、科技创新百强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91.9亿元、全县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年均增长24.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7件……"十三五"以来,肥西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为重点,积极推动县域科技创新,不断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发展,科技为本,人才是关键,充分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及其人才队伍内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产学研合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的适用性,并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产学研合作开发人才先进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可以提出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有效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增速高于总体经济.该产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通过获得政府补贴的扶持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本文选取2014~2017年沪深A股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489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检验政府补贴、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了正向效应,结果与国有企业样本保持一致;股权集中度显著正向调节二者的正向效应,股权制衡显著负向调节二者的正向效应.本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补贴政策提供了参考,也为企业如何优化股权结构以提高政府补贴的使用效率提供了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和科技创新价值活动基础上,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深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上,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技术是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和重要支撑,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牵引和支撑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高技术集合体。战略性新兴技术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遵循系统性、客观性、一致性、目的性和可持续性等开发原则。根据技术开发的创新度,将战略性新兴技术开发分为核心技术开发、辅助性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开发主体。在此基础上,构建"管—学—研—产"一体化战略性新兴技术开发共同体模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组织策略,这对我国战略性新兴技术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依靠创新促进传统经济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创新驱动的视角,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10年来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4个关键要素:市场需求、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其中,市场需求是导向,创新投入是条件,创新效率是关键,创新质量是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3点建议:第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尽早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第二,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的形成;第三,尊重市场选择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的区域集中分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甘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加快建设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甘肃的科技、文化、产业和金融力量高度集中于兰白都市圈,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化基础、战略条件和战略地位。建设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实路径:建设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化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解决诸多制约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问题,将区域长期积累的特色产业基础、潜在科技"势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创新"动能",打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大连市确定了十大产业作为本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大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认为应采取以市场培育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作用模式,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融资渠道等对策加快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技术预见是一种新型科技治理工具。本文在阐述技术预见内涵、国内外开展技术预见现状及成就的基础上,提出应把技术预见工作作为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举措,并将技术预见工作纳入到区域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构建"小核心、大网络"的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全面开展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前沿关键技术预见研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学科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针对亟需培育和发展壮大的战略新兴产业,构建了优势学科与战略新兴产业对接组合的“四要素两层次”分析框架.为了进一步探讨优势学科与战略新兴产业对接组合的内在机理,以超网络作为分析工具,基于资源的视角,对学科与产业的对接组合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资源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学科与产业的资源对接程度.最后,从资源和能力两个层次,分别提出了基于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模式和“网络化”学科群协同创新—服务模式,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高校与产业的合作模式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周洁 《太原科技》2012,(1):54-58
当前,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焦点,同时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通过分析山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从产业引导、财税激励、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山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而更好地促进山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首先考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包括需要技术支撑及启动产业链等;其次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制约,如产业需求条件、技术积淀及支持性生产网络弱等;最后,提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