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模型重用是DSS模型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把DSS模型分成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并分类进行管理,同时利用Web Service技术向远程客户端提供模型服务;而用户则通过客户端模型调用组件向Web Service调用不同的模型服务.这样更好地实现了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中的模型重用,另一方面也使得模型易于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DSS模型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面向对象技术的原理,探讨了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DSS模型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DSS模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使用了模型字典来进行模型的存储,描述了复合模型实现的方法.该模型表示方法已应用于信贷决策支持系统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DSS中模型的新概念,模型被定义为具有智能特征的抽象对象──模型对象,给出了以面向对象技术建立DSS中基于模型对象的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方法,用该方法开发的DSS具有DSS生成器的功能.介绍了这项技术在长岭炼油化工总厂智能型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CL-IDDSS)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B/S结构电力MIS系统日益暴露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组件技术的开发模型,分析了COM+的体系结构及其在中间件技术中的定位功能,并结合作者在变电工区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开发经验,将系统的Web服务、中间件定位机制与组件事务服务分离,对不同组件进行合理划分、部署,从而实现了基于组件技术的多层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Agent的智能D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传统智能 DSS的不足及 Agent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在单机环境下基于多 Agent的智能 DSS开发方法。根据 DSS设计特点及智能 Agent的自治、协作等特性 ,将 DSS的开发映射为多 Agent系统构造。讨论了将智能 Agent引入 DSS的可行性 ,基于多 A gent的智能 DSS结构和工作原理 ,并给出了基于成熟的面向对象技术的智能 DSS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海龙 《科技信息》2012,(8):141-142
基于PROE装配环境下,利用模型组件参数化技术,通过VC++与PRO/TOOLKIT对PROE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行星轮的装配体参数化并给出了部分代码。本文对行星齿轮系统的组件参数化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并给其他部件的组件参数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将决策支持系统运用于网络环境中,是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针对分布式系统的特点,COM 组件标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高效的开发环境,该文通过一个基于AHP方法的COM 应用程序的开发,介绍了一个分布式DSS模型系统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8.
可复用的组件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组件技术的软件技术开发模式是实现大规模的代码复用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是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该分析了当前三种主要的组件模型.根据软件体系结构,提出了可复用的理想组件模型.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水管网的监测维护是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高效维护污水管网,将GIS技术和DSS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管网的监测和维护中,采用VB和标准ActiveX组件的形式,以Super Map Objects为开发平台,提出基于GIS的城市污水管网监测维护决策支持系统(简称PMMDSS)的构建方法,对空间系统和模型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实现污水管网监测维护的决策分析。结合四川岳池的实例研究,开发出能够完成对污水管网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提供动态的可视化维护优化决策的应用系统软件,为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安全运行提供空间决策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计算技术在软件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使复杂的大型网络应用程序变得易于开发。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和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Distributed COM)的组件技术是微软的分布式对象技术。通过详细地分析基于OM/DCOM组件技术的分布式计算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开发COM/DCOM组件的基本方法和三层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一个用COM组件构造的三层分布式应用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在GridCOMP系统中基于Java管理扩展的监控组件模型,这是一种网格环境下支持自动组件监控的网格资源监控模型.模型采用了Java管理扩展和Fractal组件技术.模型采用组件监控组件的方式,模型的监控组件作为一个基本组件,监控组件和被监控组件组成复合组件,同时使用XML(可扩展标识语言)文档部署到远端的Java虚拟机上.允许用户查询当期状态和任意时刻的历史信息,为管理和优化网格系统的性能提供服务.这种方法结构简单,可重用和动态部署.  相似文献   

12.
钟冠群  李佳伦  杜辉 《科技信息》2010,(3):I0044-I0045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omponent—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BsE)是一种新型的软件开发模式,构件模型是构件化软件开发模式的核心。构件模型的集成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是评价构件模型的原则,随着构件化软件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构件模型。本文对各种主流的构件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它们的差异进行了归类总结。  相似文献   

13.
 基于ISO/IEC 25010软件质量模型,提出了一种构件质量度量模型,运用模糊物元评价法对构件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度量模型和评估方法可作为构件管理者在对构件质量进行评价时参考.
  相似文献   

14.
构件质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SO/IEC 9126软件质量标准,结合白盒构件和黑盒构件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构件开发者、复用者和第3方的构件质量模型,为构件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工业设计海量组件库中快速检索特定三维模型组件的问题,文中结合压缩感知理论给出了一种基于行列与中心点的压缩感知测量过程,由此提出了一种面向制造领域基于三视图的模型组件快速检索方法。利用压缩感知方法提取各组件的三视图的颜色、纹理等测量特征并存入模型库;提取待检索组件的三视图压缩测量特征并与模型库中组件三视图的特征进行相似度计算;对组件三视图间的相似性与中心点的压缩测量特征进行融合,得出模型组件间的整体相似度并输出匹配检索结果。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检索性能,在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构件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客观地反映构件指标的模糊性并增强决策的柔性,建立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的构件质量评价模型。首先,在ISO/IEC 9126软件质量度量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删除质量特性和质量子特性,建立了构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直觉模糊集引入构件质量评价模型并给出了构件质量评价的具体步骤;最后,利用基于直觉模糊集的评价模型给出了待评价构件的优劣排序。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构件评价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在组件和框架开发模式下应用系统的一致性 ,必须研究如何检测和解决组件建模过程中存在的冲突。通过对组件模型、组件库结构和几种典型约束条件的分析 ,建立应用框架的一致性模型 ,包括组件体系结构约束和组件行为约束。这些约束条件以规则的形式表示 ,分层的规则库构成最终的形式化模型 ,模型的检验归结为规则的推理。在信息系统快速开发平台中 ,使用上述约束模型可建立信息系统的一致性视图 ,使开发平台具有一致性管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面向复用过程的自描述构件接口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构件理解和复用,建立了构件复用过程模型·在此之上,提出了面向复用过程的自描述构件接口模型SDI·SDI模型具有可扩展性,在过程和视图两维空间内定义接口规范,提供针对复用过程不同环节的构件信息和实现约束,并支持构件语义和作用边界的理解、分析和预测·SDI的一种具体实现证明,它有助于理解构件的语义,提高构件复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A mod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 ECV304 cell membrane stationary phase (ECV304 CMSP) prepared by immobilizing the ECV304 cell membrane onto the surface of silica carrier. The surface and 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ECV304 CMSP were studied. The active component from Caulophyllum robustum was screened by using the mod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ctive component and membrane receptor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a replace experiments. The effect of the active component was tested by using tube formation of ECV304 cel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of ECV304 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 (ECV304 CMC) can stimu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 and receptor in vitro and the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aspine as active componen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model molecule in the model of ECV304 CMC. And therefore, taspine acted on VEGFR2 and inhibited the tube formation of ECV304 cell induced by VEGF.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 screen definite active component as a screening model.  相似文献   

20.
针对CPS系统的异构性、实时性、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高度融合等特征,提出了基于事件逻辑关系的组件协同代数模型。首先,定义了基于时空事件接口的组件形式化表示方法,建立了基于事件驱动的组件协同体系架构。然后,根据组件协同方式分析了事件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组件协同代数系统。最后,以智能家居的非法入侵行为为例,使用协同代数式描述事件驱动组件行为的过程。分析表明,基于事件逻辑的组件协同代数模型能够清晰地反应组件间的交互关系,屏蔽了组件的异构性,实现了物理进程与计算进程的融合,为CPS系统的形式化建模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