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秦汉时期辽东地区一直是东北边疆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在公孙氏政权统治时期,辽东地区社会安定、政治较为清明,公孙氏又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推动了辽东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辽东作为秦汉以来辽河流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随着公孙民政权的灭亡,辽东地区再次受到战乱的影响,又一度失去了有力政权的开发和建设;随着辽东地区政治局势的变化和经济日趋衰落,其经济中心的地位也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2.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区便有所开发和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已成为中原王朝十分重要的财赋地区之一.隋朝时期,河北地区农业经济发达,是当时经济中心;由于其特殊、优越的地理位置,又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河北人才辈出,文化发达,是当时科技文化的渊薮.无论是从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来分析,隋朝时期,河北在全国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秦代时江西地区只有县置,无郡府,西汉时始设豫章郡,下设18个县,至东汉末期又增设鄱阳郡。历秦汉,江西地区的诸越大都成为统一王朝的编户齐民,基本上融合为汉民。秦汉时期是江西地区诸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是我国地主封建经济开始确立及最初发展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初期阶段。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秦汉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初盛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该时期屯田的规模非常之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亦缓和了土地问题,但屯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作用,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重等等。本文试就秦汉时期屯田的得与失作一论述。总的看法是;秦汉时代的屯因虽然在一时取得了成效,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却是得不偿失的。一、秦汉时代屯田的规模及历史背景秦汉时代屯田的主要地区为西北黄土高…  相似文献   

5.
陈夏地区是中原化最初的基地,有久远的化传统。秦汉时期,这一地区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化风格。与农耕经济受到特殊重视的同时,陈夏地区也明显受到商业化的若干影响。陈夏循吏名声煊赫,也是值得深思的政治化现象。而史家关注陈夏地区风俗时所谓的“好事”,“任侠”,则指出了有时和地方政府持不合作甚至对抗态度的“豪强”集团的行为特征。陈夏地区所谓“民以贪遴争讼生分为失”,所谓“俗多朋党”等民俗化特色的形成;与豪族异常集中,豪族地主经济较为成熟的情形有关。经过西汉中晚期的充分发育,到两汉之际,当地的豪族地主经济已经具有足以支撑起一个全国政权的实力。秦汉时期,陈夏地区又是士学群起的化先进区域。陈夏学人曾经在秦汉化事业中有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战争烽烟此起彼伏,政权更易频频不已,社会政局动荡不宁,高门士族醉生梦死,黎民百姓犹如倒悬。在这样一种群雄四起,战乱纷纷的环境里,除个别政权和地区之外,整个社会世事凋零,万物萧条,显得毫无生机。作为一项社会活动的体育,这时也同样逃不脱倍受冷遇的厄运,与秦汉相较,它真可谓相形见绌了。如在两汉时期的宫庭里,民间中广为  相似文献   

7.
明代贵州建省为中国历史上西南政策的重大转型。明洪武、永乐时期因一条路,即云南通湖广"一线路"而在贵州建省,极大地改变了西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明代贵州"一线路"是国家在战国秦汉以来对西南经营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宋元时期江南、湖广经济中心的确立和云南经济的发展。明代为了构建国家从西北到西南的整体国家防御体系,构筑一条自湖广经贵州至云南的"通道",将云南与中南、江南联结起来,由此,不仅西南纳入全国经济圈,也开启了西南非汉族群内地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干流在历史时期具有气候积温高、降水充沛、水质优、水溶氧充足、水道深、水体营养矿物元素及饵料丰富等地理条件,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渔业资源库(流域性产卵场,种质优良、品种繁多的淡水渔场)。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三峡鱼类资源开发。其中从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鱼类是三峡古居民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秦汉及其以后历史时期,渔业资源呈现连续锐降之势;但该地区仍然是长江干流最重要的产卵场和渔场。从史前至近现代,有多种先进渔业技术首先在三峡地区出现。有些生产技术向周围地区传播,成为中国优良的渔业生产传统。三峡史前时期的网具使用,先秦时期的大型渔业设施(鱼梁)、大型拖网和鸬鹚渔业,秦汉以后的水獭渔业、多功能养鱼池等,均在中国渔业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三峡历史时期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考察,证明人类生产行为是该地区渔业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三峡地区现代经济建设中,大型截江水坝已完全改变了三峡作为长江流域性产卵场的资源地位,也改变了三峡本土优势资源鱼种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和建设生态文明指导思想下,应高度重视三峡渔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处在大动乱大分裂时期.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权.十分重视立法工作的法律运用,在全面总结秦汉法制成果的基础上,使中国封建法律从编纂体例、内容、形式、概念以及司法制度等方面都获得了突出的创新和发展,从而为完善我国封建法制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据着不朽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汉唐间浙江丘陵农业生产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丘陵地区从先秦时的荒野未辟,经秦汉以至唐宋之际的千余年间,随着当地政权建制的日趋完备农业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六朝长期立国江东,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唐朝长期政局稳定,广大劳动者利用优越自然环境辛勤劳作,改进生产工具,丘陵大地生产后进的局面得以迅速改观。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断陷型盆地辽东凹陷的重要组成单元,辽东凹陷南部洼陷具有典型的"西断东超"箕状构造。通过钻井、测井分析以及大量地震剖面的精细解剖,认为辽东凹陷南部洼陷存在北东方向和东部两处物源,其中北东方向物源为主要物源,波及范围覆盖整个洼陷,东部方向为次要物源,波及范围局限于缓坡地带。研究区东部缓坡发育沟谷体系和构造坡折带,构造坡折带包括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断裂坡折根据断裂组合样式又表现为单阶式和断阶式。沉积区与物源的相对距离、沟谷体系和构造坡折带主要控制古近系砂岩储层的分布样式。近物源的三角洲前缘前积砂体和滑塌浊积体发育区以及东部缓坡带构造坡折的坡角是寻找砂岩储层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2.
汉中具有独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蜀汉政权置汉中都督镇守。汉中都督均由蜀军中最杰出的将领充任,以抵御劲敌曹魏的进攻。尽管汉中都督的辖区只有汉中一部,其职亦常罢废,但对于蜀汉政权的巩固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古骆越方国是中国商周时期,以壮族祖先为主建立的地方政权,其范围大致在两广南部到今越南北部以及整个南海。中心在今广西郁江、邕江、左右江一带。骆越方国的主体族群壮侗语族各民族,开发了中国岭南南方直到整个南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对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洪武元年朱元璋驱逐元顺帝,建立大明。然中原及边疆还有大量的元朝残部,威胁明朝的统治。云南当时仍处于割据状态,当时镇守云南的是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大理段氏及当地的土官。鉴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了实现大明的大一统,明政府对支持北元政权的云南部众采取了招降、伐兵、监管、教化等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5.
近代梧州商业特别发达 ,是全省商业之中心 ,曾一度控制着全省的经济命脉 ,是广西经济的重心。然而今天 ,对外贸易曾居广西之冠的梧州市 ,则相对日见落后。梧州要重振商埠雄风 ,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商贸经济 ,把梧州建成广西的商贸中心和西南最大的商贸城  相似文献   

16.
胡继元 《河南科学》2010,28(4):485-490
从欠发达地区主体性的视角出发,以云南省城市经济区为例,运用经济学分析手段,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指出该地区发展的地方资源依赖性与产业同构性.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产业同构性与互补性辩证统一、空间邻近以及依托交通走廊的整合原则,将云南省8个基层城市经济区整合成三大经济整合区,通过城市经济区空间整合,云南省基本形成了以昆明为核心的三大增长轴,形成了内联外引的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公式、引力模型公式测算长三角都市圈16个市在高铁运行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变化情况,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4年两个时间节点上的研究结果发现:(1)高铁网络形成后长三角都市圈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大幅缩短、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大幅提升,高铁网络对于改善长三角都市圈可达性、加密城市间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高铁网络影响下区域核心城市比较优势更加突出,上海-苏州-无锡核心区、南京、杭州在区域交通和经济中的地位凸显,高铁网络加剧了长三角都市圈内部的极化效应,边缘区存在形成交通和经济双重洼地的风险;(3)交通可达性、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在空间上呈现高度耦合,区域交通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在空间上相重合,同时两者又表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沿高铁轴线逐渐向南北两端递减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行的中部地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为划分的中部,而从地理位置、经济梯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格局3方面来看,如今划分的中部6省的这个中部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应该废除现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部地区的人为划分,以市场经济的客观中心为自然极点,重构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实际相吻合的、真实的、新的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9.
辽东湾盆地南部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东湾盆地由辽西凹陷、辽西低凸起、辽中凹陷、辽东凸起、辽东凹陷五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其下第三系地层包括东上段、东下段、沙一、沙二、沙三与沙四段,发育有九种沉积相、三大沉积体系,根据沉积与构造的配置关系,该区构造岩相带可以划分为五种构造岩相带,如低凸起滨浅湖滩坝型构造岩相带,陡岸半深湖近学水下扇构造岩相带等.构造对沉积的控制规律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同生断层两侧发育不同的沉积相类型,构造运动的强弱控制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分布,不同的构造演化史控制着沉积充填史。受构造岩相双重控制,辽中凹陷的洼中断隆带与坡上断隆带为该区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