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介子圈图传播子重整化有限量的有效计算法(II)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采用"复变函数积分法",对中性介子与核子(反核子)相互作用的Lorentz不变耦合模型中的"介子单圈传播子与链图传播子",在动量重整化方案中的"有限量"--由"大动量积分极限法"所计算导出的"一重积分",作了严格解析计算,获得了这种"传播子"重整化"有限量"的最终严格解析计算结果.同时,还对这种微小的"辐射修正"作了具体数值计算处理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层集总参数模型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分析中,基于弹性半无限地基的假定,采用双自由度集总参数模型来简化土层,建立了基于土层集总参数模型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主要研究了不同土层对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了在中硬、中软两种场地上5层和15层结构的地震反应,并与刚性基础假定下同样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比较刚性的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对高层建筑,土-结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变形较大幅度增加,是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上海长江隧道联络通道冻土帷幕温度动态演化过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较为符合实际工程的三维实体模型,考虑了管片散热、冷排管等影响,用比焓值随温度的变化来反应相变潜热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和总结了冻土帷幕温度动态演化机理,包括冻土帷幕发展规律、交圈规律、平均温度发展规律及冻土帷幕有效厚度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冻土帷幕温度场的形成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连续性发展过程.有限元分析的冻土帷幕交圈时间、平均温度和冻土帷幕有效厚度与工程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雪盖率预测,为该区融雪径流预报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选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对研究区雪盖率的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2001-2012年研究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积雪数据产品MOD10A2提取研究区雪盖并计算雪盖率,分析研究区雪盖率变化在时间上的自相关性,据此选取对预测值影响较大的相邻若干个历史时刻的雪盖率以及往年同期雪盖率的均值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并选取相关系数与确定系数作为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BP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预测2012年积雪覆盖率,输入变量为与待预测雪盖率相邻的前期雪盖率值与往年同期雪盖率均值,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80,确定系数为0.61,预测结果基本反映了2012年雪盖率的年内变化趋势,可以为融雪径流模型(SRM)径流预报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J.C Bermond在1989年已证"Abel群上4度Cayley图可分解为两个边互不相交的Hamilton圈的并",其分解方法首先要对简化图进行分解后才能实现,产生一定局限性,不但数目少,而且方法也比较繁杂.4度Cayley图的Hamilton圈分解的新方法与理论证明是利用Hamilton圈上"单向通道"的"离合"理论和方法,给出了Abel群上4度Cayley图的Hamilton圈分解方案和理论证明.对新方法分解方案多且简明快捷的特点作进一步研究,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到"H操作法"分解方案,超过Bermond分解方案的6倍(含Bermond分解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从冻土场地效应、冻土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冻土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3个方面总结了冻土区桥梁抗震的多年研究现状,旨在推动多年冻土区桥梁抗震理论的发展.结果表明:冻土场地地震效应显著,目前多年冻土区桥梁抗震设计中未充分考虑冻土场地效应的影响,且缺乏相应的抗震规范依据.大量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季节与多年冻土层均对桥梁地震响应产生显著影响,而目前多年冻土区桥梁结构-冻土体系的耗能机制及破坏特征的研究不充分,仍需大量震害调查和试验研究.对于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广泛采用的桩基础形式,冻土层的存在使得地震作用下桩-冻土相互作用机理复杂化,桩-冻土相互作用理论计算模型有待完善.桥梁抗震分析中未充分考虑冻土水热效应的影响(冻土随温度和含水量等水热特性变化引起的力学性能的改变).上述问题都是今后多年冻土区桥梁抗震研究需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图的标号主要有(奇)优美标号、和谐标号、幸福标号、魔幻类标号等.圈龙图和多毛圈龙图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模型.证明了圈龙图和多毛圈龙图都具有奇优雅标号,证明方法能够算法化,为网络模型的密码和可区别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圈量子宇宙学在国际引力和宇宙学界日益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介绍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基本想法及其对称约化模型-圈量子宇宙学的基本结构与最新进展.新进展侧重于圈量子宇宙学的动力学构造及其有效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光子圈(链)图传播子重整化有限量的严格解析计算(I)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采用光子与电子(反电子)相互作用的最小电磁耦合模型,对"光子单圈图传播子与链图传播子"在动量重整化方案中的"有限量"的通常解析计算方法--Feynman高维收敛积分计算方法作了详尽分析、讨论与研究,发现可以从"大动量积分"计算角度出发建立起一种更为有效与实用的计算方法--大动量积分极限法.采用这种"有效计算方法",对光子圈图传播子重整化"有限量"作了具体降维积分计算,获得了这个"有限量"的"一维积分严格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一、地球演化的最新层圈———社会圈及其概念的内涵关于人类社会与地球及其它层圈的关系问题 ,不少学者进行过重要的探讨和研究 ,并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观点。如对人类社会是否构成新的地球层圈就先后有“智慧圈”(沙尔坚、列·鲁阿 ,1921 ;B.维尔纳茨基 ,1922,1930,1942 ,1960) ,“生态圈”(M.考里 ,1958) ,“技术圈”(N.I.克里捷尔 ,1980) ,“社会圈”(M.A.高鲁波错 ,1982) ,“地球表层系统”(钱学森 ,1983) ,“社会—自然界系统”(A.H.考切尔金 ,1987) ,“社会圈”(赵鹏大 ,1996) ,“人类圈”(陈之荣 ,1997、2002)。…  相似文献   

11.
湍流动能闭合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湍流动能(TKE)闭合改进了RegCM2中原高分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并用1998年夏的NCEP/NCAR气候资料对TKE闭合方案影响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机理作了探讨.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模式中采用TKE闭合的边界层方案可以将垂直扩散直接与湍流变化联系起来,改善地表通量及各层垂直扩散项的计算,使地表通量和垂直扩散的日变化及各层分布更为合理,从而改进模式对各预报量及降水的模拟,提高模式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拓展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的应用, 对其进行两方面的改进。首先, 用新一代中尺度气象模式WRF提供气象场驱动PUMA; 其次, 新增非局地湍流扩散系数Grisogono方案。 为验证改进后的模拟能力, 将PUMA运用于沈阳地区冬季大气SO2污染研究。模拟结果和观测比对表明: WRF可以提供合理的气象场; PUMA可以模拟出SO2浓度月尺度变化和日变化; Grisogono方案在中午对流边界层条件下对模拟结果有所改善。SO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 白天浓度低, 夜间浓度高, 模拟结果表明SO2浓度和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成负相关。改进后的PUMA可以在大气环境预报预警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流边界层高度预报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对流边界层“一阶模型”,并考虑机械湍流和夹卷过程对对流边界层发展的贡献,提出了对流边界层顶部夹卷速度参数化的改进方案.理论分析表明,在对流边界层受热力湍流和机械湍流共同驱动的情况下,夹卷速度的参数化方案中应该包括机械湍流、热力湍流、夹卷过程和边界层顶上自由大气的逆温强度.用1979年7月美国CIRCE试验的边界层观测资料对改进后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案能很好地预报对流边界层高度的演变过程.这一改进不仅使物理意义更加合理,也使夹卷速度参数化方案与实际大气状况符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冻土蠕变过程的损伤力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在金属蠕变过程研究中所发展的损伤力学模型,建立了一般应力状态下,微裂隙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冻土蠕变过程力学行为的损伤力学模型,从该模型得到了冻土破坏时间依赖于应力的具体函数关系.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准确地反映了冻土蠕变过程中变形随时间发展的趋势,对破坏时间的预测也基本与实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我国半干旱区域地表潜热通量分布特征, 建立了一套不需要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作为输入而仅用卫星数据来估算晴空条件下半干旱地表潜热能量的方案。该方案设计了针对半干旱地表的净辐射通量参数化方法和土壤热通量估算模型, 利用S-SEBI模型计算蒸发比率,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得到潜热通量。基于MODIS陆地和大气产品, 利用该方案进行潜热通量估算研究,并采用2003, 2004和2005年6?11月间退化草地和农田晴空数据进行验证。与地面站点观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计算地表潜热通量: 在退化草地和农田两个站点上, 该方案计算的地表潜热通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0.4和64.6 W/m2, 平均偏差分别为18.6和32.4 W/m2。  相似文献   

16.
The features of Gregory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which is used in British Weather Office, are researched and then this scheme is developed and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ea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Firstly, the influence of the large-scale convergence in lower tropopause upon cumulus convection is direct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a “bulk“ cloud model. The organized entrainment and detrainment is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Secondly, the initial mass flux is revised. Thirdly, the effects of subcooling water upon saturation vapour pressure are considered. Eventually, the drown-draft air is regulated. For several years, the numerical forecast of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China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odified Gregory schem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with improved Gregory scheme well simulates the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nd the prediction result is goo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验各非绝热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模式输出结果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和认识MM5模式中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为合理选择使用模式中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提供依据,提高模式对类似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方法运用相互比较和试验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模式分辨率下,对MM5V3模式中的不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设计18种组合方案,进行比较试验和分析。结果主要雨带位置对参数化方案并不是十分敏感,但模拟的暴雨中心强度、范围、雨带走向随参数化方案的不同有较大变化,甚至出现虚假的强降水中心。各组合方案模拟的天气尺度系统水平环流结构差别较小,模拟的中尺度系统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别,这种差别对定点、定量降水的准确预报产生影响。结论在实际预报中可根据初始气象场的分型特点选择较合适的组合方案启动数值预报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模式对类似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准确的降水预报对好溪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好溪流域典型降水场次,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开展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敏感性分析,优选适用于好溪流域的物理过程参数化组合方案,提高好溪流域降水预报精度。研究结果表明:云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参数化过程的方案选择及组合对降水预报影响显著,然而没有某一种组合方案的模拟效果对于所有场次的降水都是最佳的;综合考虑所有的典型降水场次,当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选择Lin(Purdue Lin)方案、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选择KF(Kain-Fritsch)方案时,降水预报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尺度区域模式MM4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湍流参数化方法作了改进,尝试用非局地闭合方法代替局地 K 闭合处理湍流扩散问题,分别以原MM4中有云和无云的水份处理方案作为控制方案。比较的结果证明,非局地方法若要应用于实际预报,还需要作较大的改进,主要是针对决定过渡矩阵的非局地混合潜势。目前的过渡矩阵表达方式使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不合理地过于均匀,造成了降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