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具有f 轨道的稀土金属催化剂进行丁二烯(Bd)与苯乙烯(St)嵌段共聚得到丁苯共聚物。利用FTIR ,1H NMR和13C-NMR和TEM分别对萃取均聚物后的共聚物进行微观结构、共聚物组成和微观形态的表征,利用GPC双检测(RI,UV)表征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组成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为丁二烯与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丁二烯结构单元中顺-1,4摩尔分数为97.0%,苯乙烯结合量为21.8% (摩尔分数)。共聚物中聚丁二烯(PB)链段与聚苯乙烯 (PS)链段形成了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性Ziegler-Natta(Z-N)催化体系(n-BuO)TiCl3/MgCl2/AlEt3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Al/Ti物质的量比、单体投料比及乙烯压力对聚合行为的影响,并与传统Z-N催化体系TiCl4/MgCl2/AlEt3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合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GPC,DSC,13C-NMR,SEM对共聚物的结构、形态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Z-N催化体系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合时,1-辛烯的共聚能力明显高于传统Z-N催化体系,在共聚物中1-辛烯的插入量达2.26%(摩尔分数),而传统Z-N催化剂1-辛烯的插入量仅为0.34%(摩尔分数);Al/Ti物质的量比及单体投料比对催化剂的活性、1-辛烯的插入量、共聚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及共聚物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影响;根据13C-NMR结果计算了单体的竞聚率:rE=55.00,rO=0.023,其乘积rE· rO=1.27,表明该聚合物为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3.
以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用半连续加料法合成共聚物。研究VAc/BA共聚合的3个阶段(种子预聚合阶段、单体滴加阶段和保温熟化阶段)所得共聚物组成和微观序列结构的变化规律,采用FT-IR、13C-NMR、DSC表征聚合物的结构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析聚合物共聚组成和序列结构随反应阶段的变化,采用1级Markov模型分析共聚物的序列结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半连续加料法制备的VAc/BA共聚物组成与序列结构在不同反应阶段存在明显变化。在预聚合阶段,单体浓度处于充溢态,聚合物中含有富BA单元的链段和富VAc单元的链段;反应进入单体滴加阶段,单体浓度处于饥饿态,生成共聚组成接近于加料比的均匀共聚物, VAc的数均序列长度(la)与BA的数均序列长度(lb)均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原位聚合共混,制备了一类新型环境友好的聚苯乙烯共混材料。该共混物由吸水聚合物聚丙烯酸钠分散在苯乙烯基体中形成。得到的聚苯乙烯共混物及发泡制品在水的作用下,能够崩解为具有保水保肥能力的粉末,展现出优异的环保用途。  相似文献   

5.
章勇  侯琼 《河南科学》2010,28(5):531-535
基于芴基红光交替共聚物(PFO-DHTBT50)和芴基绿光共聚物(PFO-BTDZ15)共混,实现了高效率的饱和红光发射,流明效率达到了2.22cd/A,相应的色坐标(CIE1931)为(0.66,0.34).调节PFO-DHTBT50/PFO-BTDZ共混比例或无规共聚物的共聚比例来比较研究共混物与无规共聚物的光电特性,结果发现,共混物与无规共聚物在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光致发光效率等方面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是基于共混物所制备器件的EL发光效率有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聚苯乙烯(PS)作为四大通用塑料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采用与聚烯烃(PO)共混是最常用来改善其韧性的方法。为了改善PS与PO之间的相容性,必须对PS/PO共混物进行增容改性。在各种增容方法中,添加增容剂是对不相容PS/聚烯烃共混物进行增容改性最常用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常见的非反应性增容和反应性增容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1,6-亚甲基桥[10]轮烯-3,4-羧酸二乙酯为原料,经LiAlH4还原得到1,6-亚甲基桥[10]轮烯-3,4-二甲醇,二醇在BaMnO4的氧化下高收率得到一种新型γ-内酯。提出了二醇氧化反应的机理,并通过IR,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产品为1,6-亚甲基桥[10]轮烯骨架的新型γ-内酯。  相似文献   

8.
以三乙醇胺和对甲苯磺酰氯为原料,通过酯化、叠氮化的系列反应合成了N-对甲苯磺酰基-双(2-叠氮乙基)胺,并以此为中间体与富勒烯C60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制备合成了N-对甲苯磺酰基-双(2-叠氮乙基)胺-富勒烯[60],并用MS、FT-IR、13C-NMR、1H-NMR、二维异核位移相关谱(HMBC、HSQC)、同核位移相关谱(COSY)等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酰基化试剂α-溴代丙酰溴对异丁烯和对甲基苯乙烯的二元共聚物中的p-甲基苯乙烯单元进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取代反应,获得大分子引发剂。以所得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丙烯酸叔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梳状异丁烯-p-甲基苯乙烯接枝丙烯酸叔丁酯共聚物。所得产物用FTIR、1H NMR、13C-NMR和GPC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二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约为25000,分子量分布约为2.18,其中p-甲基苯乙烯的摩尔分数约为5%~8%;共聚物的酰基化取代度可达83%;所得丙烯酸叔丁酯接枝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可到58800,分子量分布约为2.26。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极限氧指数(LOI)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相容性、阻燃性和相结构.结果表明:EVA/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EVA为连续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是分散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和阻燃性;母粒法、多次熔融挤出和添加15%的相容剂都能使EVA与无卤阻燃共聚聚酯两相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界面层,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C60吡咯烷衍生物:N-甲基-2-(4-醛基苯基)-3,4-富勒烯吡咯烷(C70H11NO),以FTIR、UV-Vis1、H-NMR1、3C-NMR、ESI-MS进行了表征,运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采用B3LYP密度泛函的方法,在3-21G水平上对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用INDO/CI的方法计算了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结果表明,吡咯环的引入导致HOMO与LUMO间的能级差减小,C60母体与加成基团之间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计算所得电子光谱值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使用400MHz核磁共振仪测定了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和甲胺二甲叉膦酸(MADMP)的^1H、^13C和^31P谱.研究了P对H和C的偶合裂分,探讨了N对^1H、^13C和^31P谱的影响.发现P对邻近C、H的偶合作用很强,而N的存在使谱图变得复杂.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波谱适合于有机膦酸的结构鉴定,是剖析该类化合物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四边形4变量联系的核素稳定区边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参量S=2Z-N,H=N-Z核素图中的Z43~50与K15~20四边形区,以4量SKRHX之三或四联系稳定区边界线,再延伸到四边形附近区域,导出的稳定区边界新折线可以显示出核素区边界间的深层联系.具体是,以4量联系,核素3240Cd164类联系偶Z36~24上界;坐标3105Rh105类联系至Z60~82上界;核素3241Ag183类联系偶Z80~52下界.以3量联系,核素3126Cd106类联系下界坐标S轴;坐标3250Sn155类导出偶Z40~24下界;3129Rh163类导出偶Z42~50界,使得稳定区的各局部边界折线联系在一起.这里新坐标系不是直角系,能发现核素系统分布的新联系与规律.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从大量真菌中筛选到1株阳性菌株F01-2076.该菌株的发酵液经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及HPLC ODS反相柱层析分离,得到1个活性化合物F01-2076A,该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IC50为23.4μmol/L.通过对该化合物的紫外、质谱、核磁等理化分析,得知该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Altenusin结构相同.  相似文献   

15.
双苯并冠醚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左羟丙哌嗪为一外周性镇咳药物,在测得其旋光性后,对其进行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磁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的测定,对左羟丙哌嗪的四大光谱进行了解析,以确定其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六氮杂异伍兹烷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CL-20)的硝化前体四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IW)的反应性,以四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为原料,与甲醛进行胺醛缩合,生成一种新型六氮杂异伍兹烷衍生物:2,6,8,12-四乙酰基-14-氧杂-2,4,6,8,10,12-六氮杂五环[5.5.3.0.05,9.03,11]十五烷,并用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测试了氯乙烯(A)-β-丙烯酸羟丙酯(B)二元共聚物的~1H—NMR谱图和~(13)C-NMR谱图,并对两种图谱进行了归属。利用它的~1H—NMR谱图计算了二元共聚物的组成;利用它的~(13)C—NMR谱图中两个-CH_3峰的面积比计算了β-丙烯酸羟丙酯中两个异构体参加共聚的比例,得出两种异构体的反应活性是不同的;还利用~(13)C—NMR谱图计算了该共聚物的链区交替数目R及数均长度nA和nB,指出该二元共聚物为嵌段型的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9.
20.
以5-(4-溴苯基)-2-呋喃甲醛和芳氧基乙酰肼为中间体原料,合成出了10个新的5-(4-溴苯基)-2-呋喃甲醛-N-芳氧乙酰腙类化合物,并利用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