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钛基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铜模冷却法成功制备直径为12mm的棒状Ti40Zr25Cu9Ni8Be18(原子百分比)大块非晶态合金,X射线衍射(XRD)实验检验样品为完全非晶态。对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查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果显示:过冷液相区宽度(Tg-Tx)、玻璃转变温度(Tg)及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g/Tm)分别为53K、617K和0.65。利用原位X射线测定了非晶样品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首先是亚稳相析出,最后转变为稳定相。最后利用不同加热速度(5K/min,10K/min,20K/min,40K/min)下的DSC对该非晶合金进行晶化动力学分析,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采用旋铸急冷工艺在大气环境中制各出了(Ni0.75Fe0.25)73Nb5Si10B12非晶合金带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样品为完全非晶.采用DiamondTG/DTA差热分析仪测量了非晶薄带的热稳定性及其相关参数Tg、Tx、Tm等.在720、750、800K分别对试样进行等温退火处理,在通商纯氢气保护下保温60min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非晶合金等温晶化时相转变及组织转变.在720K退火,组织仅发生少量晶化,先析出γ-(Fe,Ni)固溶体相;750K时发生部分晶化,组织为γ-(Fe,Ni)固溶体、(Fe,Ni)23nB6、Ni31Si12和Nb2Ni0.16;800K时合金完全晶化,组织与750K时相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弧熔炼和真空电磁感应甩带方法制备了Fe91-xLaxZr9(x=1,3,5,10)系列非晶合金,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磁性和磁热效应.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样品的形成主要为非晶态合金.非晶态Fe81La10Zr9合金的磁熵变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表明,外场为1.5T时样品最大等温磁熵变为0.8J/(kg.K),半峰宽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为245~285K.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测量结构参数方法,研究了Fe73Cu1.5Nd3-Si13.5B9非晶合金热力学结构弛豫.通过Fourier变换得到不同温度的径向分布函数、近邻原子间距等原子构型的结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发生热力学结构弛豫时,大块金属玻璃的非晶结构保持稳定,但温度改变该非晶短程有序的次近邻局域原子构型.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法测量了Ni74Si10B16非晶合金550℃等温退火21min,22min,23min与25min后的结晶度XC,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确认通过DSC方法测量的非晶合金退火样结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反映非晶合金晶化的程度,并且其测量精度与简便性优于XRD方法.而对于部分晶化非晶合金晶化相相含量的测量和分析表明:DSC法只能测量析出单相合金的相含量,对于析出多相合金的情况则不如XRD法有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Co元素的添加对Nd-Fe基非晶玻璃形成能力及磁性能的影响,利用铜模冷却法成功制备直径为5mm的棒状Nd60FexCo30-xAl10(原子百分比)大块非晶态合金,X射线衍射(XRD)检验,当Co含量为25%时,Nd60Fe5Co25Al10合金为完全非晶态,其余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晶化.对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查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果显示:Co含量减少,晶化发生的温度有所降低.最后利用VSM磁性能测量设备,对上述成分的非晶合金进行磁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相对于矫顽力而言,剩磁随Co含量的变化呈现出近似线性关系,随着Co含量的增加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Co基非晶合金形成能力与磁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辊快凝法制备出了Co73Si1OB17非晶材料,研究了其非晶形成能力与磁学性能,应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条带的显微结构及非晶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用示差热分析法(DTA)测量了台金的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合金的静态磁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合金成分范围内和单辊快淬工艺条件下,钴基合金的非晶态形成能力大,制备非晶薄带较容易,Co73Si10817非晶态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DTA曲线上有一个明显的吸热峰和两个明显的放热峰,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为715K,合金的初始晶化温度(Tx1)为753K,第二个晶化温度(Tx2)为823K,因而合金的过冷液相区△T=Tx1-Tg=38K。Co73Si10817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饱和磁感应强度(Bs)为1.04T,功率损耗(W)、剩磁(Bt)与矫顽力(Hc)为零。  相似文献   

8.
研究Al65Fe10Zr20Gd5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引起的非晶态化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混合粉末的结构演变和形貌,用差热分析仪(DTA)分析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先细化,由初始粉末直接扩散固溶导致晶格崩溃形成非晶,球磨60h后Al65Fe10Zr20Gd5完全非晶化。DTA曲线显示非晶合金晶化呈现单一的放热峰。合金在923K等温退火1h后,完全晶化,析出复杂的中间相,表现出多晶型晶化的特点,晶化产物为Fe5Gd、Fe2Zr、Al2Gd3和α-(Al)固溶相。Al65Fe10Zr20Gd5非晶晶化激活能为259.64 kJ.mol-1,该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抗晶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Al65Fe10Zr20Gd5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引起的非晶态化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混合粉末的结构演变和形貌,用差热分析仪(DTA)分析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先细化,由初始粉末直接扩散固溶导致晶格崩溃形成非晶,球磨60h后Al65Fe10Zr20Gd5完全非晶化。DTA曲线显示非晶合金晶化呈现单一的放热峰。合金在923K等温退火1h后,完全晶化,析出复杂的中间相,表现出多晶型晶化的特点,晶化产物为Fe5Gd、Fe2Zr、Al2Gd3和α-(Al)固溶相。Al65Fe10Zr20Gd5非晶晶化激活能为259.64 kJ.mol-1,该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抗晶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Mg80-xCu10 xY10(x=0,5,10,15)非晶态合金薄带,用XRD分析和DSC分析显示薄带形成了非晶态结构.根据DSC曲线,确定了表示非晶形成能力的Tg、Tx、T1、Trg和△Tx等温度参数,同时提出了以晶化放热值和熔化吸热值的比值作为表示非晶形成能力的新参数——约化玻璃转变焓.定量DSC分析结果显示,新旧参数在表示该非晶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锰对铁基合金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穆斯堡尔谱对比X射线衍射和磁矩测量法研究5种铁基合金Fe60Ni40-xMnx(x=0,5,10)和Fe60N i35-xMnxCo5(x=5,10)中Mn含量对合金磁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Mn含量的增加, 超精细场分布向低场转移, 磁态也由铁磁态向反铁磁态转变 , 得到了平均超精细场Hhf、 磁化强度M及相关Mossbauer参数随合 金试样平均电子浓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Cu,Zr对Al-Ni-Zr-Cu-Y非晶合金的形成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单辊旋淬技术,在真空条件下制备了快速凝固Al85Ni10Zr3Y2四元合金条带和Al80Ni10Zr8-xCuxY2(x=1,2,3,5)五元合金条带.利用X射线衍射及差热分析对条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Cu)和w(Zr)对该合金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并且非晶合金的形成对这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很敏感.当w(Cu)和w(Zr)其中一种达到一较大值时,可以形成非晶合金或是以非晶相为主的合金,否则将只能得到晶体相.另外,Al80Ni10Zr7Cu1Y2,Al80Ni10Zr3Cu5Y2合金系具有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可形成完全非晶或以非晶为主体和部分晶体的复相材料.  相似文献   

13.
铁基非晶合金由于成本低较、易制备、较好的温度稳定性等优点,并具优异的机械性能、磁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并且其固有的无序结构有助于抵抗辐照导致的损伤,使得铁基非晶合金可作为抗辐照材料使用.辐照既可以试验铁基非晶合金的性能也是优化铁基非晶合金结构和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铁基非晶合金中子辐照、离子辐照和电子辐照性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铁基非晶合金的结构和性能与非晶合金的成分以及辐照粒子的类型、能量、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辐照晶化的机制,为进一步促进高性能铁基非晶合金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单辊法制成了Al_(88.5)Y_(6.5)Ni_5(at-%)合金非晶薄带,用DSC法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测定了晶化过程中各种反应的温度,计算了各阶段反应的激活能。研究表明,加热速率为20K/min时,该非晶合金的起始晶化温度及晶化峰值温度分别为453K及469K;起始晶化激活能及晶化峰值激活能分别为168kJ/mol及163kJ/mol。由于该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晶化温度及晶化激活能,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化学还原法制备的不同磷含量的Ni_(100-x)P_x合金的原子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当x=10时,磷元素的掺入导致了NiP样品中fcc结构的镍晶格扭曲和膨胀,Ni-Ni第一近邻配位的键长约增加0.03 A.随着磷含量的增加,膨胀和扭曲加剧,当x达到14左右时,样品的fcc-Ni晶格被完全破坏,从而形成非晶态NiP合金.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的结果表明,低磷含量(x≤10)时NiP样品的电子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随着磷含量的增加,Ni4p态的分布变得宽化和越来越弥散.而当x达到26时,有大量电荷从Ni原子转移到P原子.  相似文献   

16.
It is known that developing Fe-based amorphous alloys with the saturation flux density(B_s) higher than 1.65 T is a major challenge.In present work,effects of C addition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based amorphous alloy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C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aturation flux density(B_s) and the magnetic flux density at 800 A/m(B_(800)) of the Fe-B-C-Si-P amorphous alloys.After the addition of C,the B_s of the amorphous alloys increase from 1.61 T(Fe_(83)B_(13)Si_3 P_1) to 1.65-1.71 T(Fe_(83)B_(13-x)C_xSi_3 P_1,x=1.5,2,3 and 4). The Fe_(83)B_(10)C_3 Si_3 P_1 amorphous alloy possesses excellent soft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high B_s of 1.71 T and low H_c of 1.5 A/m.It shows that density increase of the alloys and weakened metalloid-sp/metal-d bonding caused by C addition contribute to the increment of B_s.It suggests that the newly developed high-performance amorphous alloys possess great potential i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Fe_(80)B_(20-x)Si_x(x=6,8,10,12)非晶态合金的退火脆性规律,给出了合金成分原料纯度,薄带厚度以及薄带表面状态对非晶态合金退火脆性的影响。铁基非晶态合金在低温退火过程中已明显变脆。这种退火脆性是由非晶态合金亚稳特性决定的结构弛豫所致。  相似文献   

18.
利用活性燃烧高速燃气喷涂方法(AC-HVAF)制备出一种高非晶含量的Fe基非晶合金涂层.根据非晶合金相变的热力学原理可知部分晶化的非晶合金的晶化即为残留非晶相的转变,其相变热应正比于残留非晶相的相含量.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使喷涂的非晶涂层晶化,利用DSC分析法测定了热处理后涂层中的纳米晶体含量和部分晶化非晶合金涂层试样的相变热,计算了该涂层试样的结晶度.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非晶态稀土合金Fe-Ln-P(Ln=La、Ce)的制备及晶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电沉积法制备出具有非晶态结构的 Fe- L n- P(L n=L a、Ca)稀土合金和 Fe- P合金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测定了这几种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活化能 ,并对其晶化过程所遵守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铁基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对其在功能及结构材料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总结了微合金化元素添加、结构弛豫、纳米晶化、自由体积等对铁基非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对近年来铁基非晶耐腐蚀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