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上的十大认知误区和十大实践误区,并提出了一些走出这些技术引进误区的政策建议或建制条件。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为了改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绩效,提高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技术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国家技术投资与企业技术投资,企业行为与国家行为,市场拉动与行政推力等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技术引进指南(2020年版)》和《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省内技术信息服务指南(2020年版)》的技术需求、专利布局、优势机构等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甘肃省部门、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信息指引,为做好相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技术供给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软技术引进,并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外资企业是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跨国公司是我国技术供给的主体.我国国内技术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还存在R&D投入不足、国内专利授权量较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比例严重失调、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我国要有效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供给,必须加强软技术引进,同时要注重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个估算技术引进收位置的理论模型。对模型进行的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决定引进总收益大小的参量有技术的增益、有效寿命,扩散率和极限规模;而提高技术扩散率是增加技术引进总收位置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谢迅  叶少明  李朝群  吴刚 《科技信息》2012,(35):324-325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等院校在建立和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十大误区,并提出了相应问题的正确处理态度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应注意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自 2 0 0 3年起 ,国家和各地陆续开展了科技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工作 ,本文认为 ,在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过程中 ,必须厘清以下十大关系 :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科技本身发展的战略与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硬”环境和“软”环境、功利主义与无私利性价值观、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研究与应用、正确处理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重点跨越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我省技术交易现状 近几年随着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崛起、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实施,广东原有的政策优势与地理的优势已逐步减弱,广东的企业需要重新树立新的优势,就必须加强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及技术创新,加快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不仅要下大力气开拓国际市场,而且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不失时机地引进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技术。技术引进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而且是企业日后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取胜的起点和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进技术结构失衡。 我国企业几十年的技术引进资料表明,在引进的技术中,软硬件技术失调,硬件技术占到了9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猪病日趋复杂,其诊断与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重,笔者根据亲身经历草草总结了十条对养猪生产影响深远的猪病诊断与防治误区。不妥之处竭诚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无非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国家创新体系外部的技术引进,一是来自创新体系内部产生的技术创新。因此,对于经济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引进是一种必然的创新战略。关键的问题是,技术引进背景下的模仿创新战略的内容究竟应该是什么。在上个世纪,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和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经济,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如何对待技术引进给出了一正一反两个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病句题是历年高考的常考题型,为帮助广大考生有效地做好病句考点的复习工作,笔者对1989~2006年的高考试卷中的病句题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出了病句题的十大误区。  相似文献   

13.
技术转移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战略角度看,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技术转移方面需要重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优化技术引进的结构:二是加强引进技术的后续吸收和再扩散;三是国内技术横向转移的组织创新;四是发展优势技术的外向输出。一、技术引进结构的优化优化我国的技术引进结构,应注意把握以下战略要点: 1.力求以适用先进技术为引进重点对于发展中国家,适用技术需求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广泛的引进技术首先是适用技  相似文献   

14.
徐元 《广东科技》2007,(6):28-29
我刊在第3期刊登了专题《始于模仿的创新路》,着重探讨了引进吸收创新的问题。本文作为专题的一个延续,探讨了中国与战后的日本技术引进效果的差异,作者从技术引进的教育与人才基础、技术引进的主体、技术引进的结构、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技术引进的国际环境等五个方面做了有力的证明。望本文能够为关心中国和广东创新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外发达国家利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大技术追赶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利地区的差距,甚至形成超越。在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引进能力较低、技术引进方法不当、技术创新环境不够完善几方面指出了技术追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营釜石铁厂(1874-1882年)与中国青溪铁厂(1885-1890年)的技术引进是近代西方钢铁技术向中日两国转移的开始.在对两家铁厂的技术引进过程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两家铁厂停炉失败的原因、技术引进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对于日中两国钢铁技术近代化进程的不同意义进行比较,为进一步讨论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差异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引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的不同学习模式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的跨越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引进日益活跃,技术引进成为主要的国际技术交易方式,也成为甘肃省获取外部技术的主要渠道.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应大力发展技术引进,满足甘肃省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技术引进效率,支持甘肃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论证中国制造业技术引进与创新增长之间的关系:促进还是抑制? 【方法】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制造业面板数据,应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研究,但鉴于随机前沿法存在的缺陷,将选择恰当的生产函数形式和适当的技术无效模型形式,引入劳动与资本的交叉项和二次项,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严格的检验;【结果】构建了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考察了国内技术购买和国外技术引进这两种技术引进来源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结论】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显著差异,国内、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西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为正但不显著、中部地区显著为负。政府 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都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山东及北京的十余所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当前高师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三方面的误区:(1)高师美术教育与美院教育培养目标混淆的误区;(2)重视绘画基本功训练与忽视艺术修养教育的误区;(3)重视摹拟训练与忽视创造思维训练的误区。并对形成这些误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