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连香树属、水青树属和领春木属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连香树属、水青树属和领春木属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实验表明:种(属)内同一器官酶谱比较稳定,三种(属)酶谱间存在明显差异,即酶谱具种(属)专一性,可供分类学鉴别使用.三种(属)间存在相同的特征酶类,支持传统分类的三属间有一定亲缘关系的观点.连香树雌、雄株相应枝条的酶谱无规律性变化,说明用此法不能鉴别连香树植株的性别.  相似文献   

3.
4.
5.
毛屑衣属过去中国无记录,为此报导该属的一个种,毛屑衣,是为中国新记录,并兼述与该属有关的中国叶上枝属。  相似文献   

6.
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冰草属禾草颖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屯镜技术对鹅观草属、披碱草属以及冰草属植物的颖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三属植物果实的表面纹饰、顶端茸毛、脐以及宿存于颖果之上的鳞被的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本文资料支持将这三个属植物作为三个独立的属存在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产于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白粉菌目4属、20种。其中小檗球针壳是中国首次报道,旱金莲内丝白粉菌和绣球钩丝壳是内蒙古新记录种。所有引证标本均保存在赤峰师专菌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木犀属(桂花属)(Osmanthus)种质资源和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木犀属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该属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该属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刺柏属、圆柏属的分类地位及相互关系,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析了两属代表种杜松和圆柏、粉柏的精油成分。同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杜松、圆柏的孢粉形态。结果表明:杜松与圆柏、粉柏在精油成分上有明显差异;杜松与圆柏在孢粉形态上也存在显著不同。两项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将圆柏属植物从刺柏属中分出另立圆柏属的观点。同时根据3种树的精油分析结果提出了圆柏属在系统演化关系上比刺柏属进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白粉菌目 3属 1 8种和变种 ,其中翠雀花单囊壳、无色羽衣草单囊壳是中国首次报道 ,柳叶菜单囊壳、大戟单囊壳、锈丝单囊壳、合叶子单囊壳和花 艹忍 单囊壳等 5种和变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所有引证标本均保存于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菌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报导中国鳞叶衣属6种,褐鳞叶衣属4种和甲衣属2种,其中类盘菌鳞叶衣,阿氏褐鳞叶衣及灰甲衣为中国新纪录。对这3个属12个种的分类特征,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认为单叶全,还是叶羽状分裂或羽状复叶是岩荠属、阴山荠属、泡果荠属和棒毛荠属等4个相近属分属的最主要的分类性状.按此分属标准,本文把泡果荠属和棒毛荠属并入了阴山荠属,重新进行了分类,且组合了各属和种等分类群,同时,确认了岩荠属在中国仅有1种,阴山荠属有14种.本文认为岩荠属为泛北极分布属,阴山荠属为东亚分布属,后者亦为中国特有属.  相似文献   

14.
蔷薇属和李属植物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属六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结构做了较详细的观察分析.并指出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为该两属植物种间分类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蔷薇属和李属植物均属于蔷薇科,但二者也有种间差别.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风毛菊属中雪莲亚属和风毛菊亚属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产于青藏高原风毛菊属(Saussurea DC.)中的两个亚属--雪莲亚属(Subgen. Amphilaena)和风毛菊亚属(Subgen. Saussurea)中五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五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如下:唐古特雪莲(S. tangutica)2n=2x=34=16m 14sm 4st,多鞘雪莲(S. polycolea),2n=2x=32=24m 8sm,尖苞风毛菊(S.subulisquama)2n=2x=30=10m 20sm,这三种风毛菊属植物均属2B型;蒙古风毛菊(S.mongolica)2n=2x=26=10m 12sm 4st,属2A型;乌苏里风毛菊(S. ussuriensis) 2n=2x=24=2m 14sm 8st,属3B型;这五个种均为二倍体,并且在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木犀属(桂花属 Osmanthus)植物的研究概况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国全  季梦成 《江西科学》2004,22(3):221-226
总结了中国木犀属植物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的价值,并就该属植物的研究重点及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甘草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短荚果系的3 个种和念珠状荚果系6 个种与其近缘属4 个种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结果显示:属间、种间具有酶谱差异,每个属有其特征酶谱带。根据同工酶酶谱性状:下胚轴36 个同工酶谱性状和子叶38 个同工酶谱性状,分别对13 个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 个种可划分为2 类;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的9 个种很好的聚在一组,盐豆木( H.holodendron) 也在此组,表明两属间关系较近;苦豆子( S.alopecuroides) 、骆驼刺( A.pseudalhagi) 和小花棘豆( O.glabra) 在另一组,它们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中国锦鸡儿属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20.
广西的角雉属,长尾雉属鸟类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