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于璐  刘锦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24-1526,1555
随着"财政悬崖"的流行,"X+悬崖"类复合词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X+悬崖"类复合词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X"被其他形容词和名词代替。"X+悬崖"类词语整体为名词短语,与运动类动词、含有危急性的名词搭配。依靠语言模因和隐喻类比机制,构建语义丰富的新词汇。对"X+悬崖"类词语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财政悬崖”的流行,“X+悬崖”类复合词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X+悬崖”类复合词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X”被其他形容词和名词代替.“X+悬崖”类词语整体为名词短语,与运动类动词、含有危急性的名词搭配.依靠语言模因和隐喻类比机制,构建语义丰富的新词汇.对“X+悬崖”类词语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江凤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108-109
早在1964年,奈达就提出了他的"动态对等"翻译观。"对等"是所有对翻译有严肃态度的译者们一贯坚持的目标。"对等"可以是功能对等、语义对等、结构对等。可结合培根的原作Of Studies与王佐良的《论读书》译文做文本解读,并主要从句法结构、修辞风格、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节奏韵律四个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4.
“X男/女”词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X男/女"这一新兴词族越来越流行。"X"在构成成分上较自由,可以是单音节语素、词,也可以是短语;从语义来看,"X"主要用来陈述各种不同情状的人,但要有凸显或相异性才能进入这一结构,"X男/女"主要有隐/转喻、直接特征、仿拟构词这几种理据;该结构有独特的语用色彩,即结构上的不平衡使其有突出、醒目的作用,语气上则...  相似文献   

5.
"异化"不是唯一有效的翻译策略,"归化"也不是。所以,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我们不赞成"扬异化、贬归化",在翻译实践中,异化、归化及其他翻译策略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朴丽莉  南成玉 《科技资讯》2012,(11):223-223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随处可见由颜色词参与构成的合成词(派生词和复合词)。复合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合成一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中。因此本文把英语颜色词"red"和汉语颜色词"红"构词的复合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red"和"红"构成的复合词外部结构形式,试图发现英语"red"和汉语"红"作为基本颜色词在与其他构词成分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规律,尝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死"可作动词(死a)、形容词(死b)和副词(死c)。死a语义为"失去生命、死亡",死b语义为"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死c语义为"达到极点";"VP+死a+了"中VP具有[破坏义]、[致死义]、[强动作性]等语义特征、"VP+死b+了"中VP具有[固定]、[约定]、[使合拢]、[使关闭]等语义特征,"VP+死c+了"中VP具有[程度性]、[感情性]等语义特征,"AP+死+了"中AP具有[性状义]、[致死义]、[程度义]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有+Vp"结构作为新兴语法现象已经在口语中大量使用,其整体结构主要充当谓语成分。"Vp"是陈述性宾语,"有"具有[+完成态][+肯定式]语义特征。该格式在语体色彩和信息焦点方面有独特的语用价值,其文化背景促使该构式得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自1895年近代翻译学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提出"翻译三难"以来,"信"、"达"、"雅"三原则一直为翻译界学者所推崇。通过总结多年翻译教学经验,总结出翻译教学"五步法",从而诠释翻译三原则的最新内涵,以促进翻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把+O+VR+L"构式中,"把"隐去的难易程度与其后宾语的生命度、控制度密切相关;受语体的影响,"把"后宾语以短小语块为主;动介式VR与动趋式VR中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有差异的;处所格L在构式中表达的语义有所不同,其隐现的情况也会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旅游景名中存在大量的四字结构,通过分析其语言功能和语言特征,认为四字景名的翻译应当在遵循交际翻译法和语义翻译法的基础上,结合音译、直译、意译和加注等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旅游景名中存在大量的四字结构,通过分析其语言功能和语言特征,认为四字景名的翻译应当在遵循交际翻译法和语义翻译法的基础上,结合音译、直译、意译和加注等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词内微型语境的功用、冗余信息的剔除和概念系统的结构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科技德语复合词的语义网络特征,从而在横向组合和纵向聚合两个方面论证了复合词扩展规律及其在构造科技新词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静  路东平 《湖州师专学报》2011,(4):97-100,116
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越来越注意到了翻译主题的多元性,也更加强调了在翻译的过程中,文本的意义只有在主体间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上才会彰显出来。因此,翻译的过程就是翻译主体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翻译语境,并在翻译语境的结构特点的影响下,通过四个主要层面的填充和弥补,完成对"空白"和"未定点"的填充,从而成功完成对文学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复合词是句法语义的切口,也是语言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有关复合词动态性的研究却不多。分布形态学是句法学中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可以很好地解释复合词在结构方面的动态性,它在语义方面也同样有着动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英语复合词内部语义角色难以概括的事实已形成共识。文章以框架语义学理论为视角,通过对英语复合词内部语义角色的适度概括,以及对影响语义角色突显的事件框架与框架元素的考察发现,复合词语义框架内语义角色的突显通常取决于复合词语义框架中的核心框架元素与非核心框架元素,以及二者之间发生联系的方式,而其认知动因则在于二者能否进入透视域,以何种方式进入透视域。  相似文献   

17.
陈春初 《科技信息》2012,(4):201-201,203
波兰语义学派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利用一套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的"语义基元",对跨文化对象语言进行语义描写、分析,以达到概念"还原释义"的目的。这种理论可以被看作一种文化理解的语言学方法。首先,本文介绍了文化理解、翻译质量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其次,介绍了自然语义元语言关于语言与文化的观点,即任何语言或多或少都带有文化特异性;词汇差异反映不同语言社区的文化差异。最后,文章提出通过提升文化理解层次来缩小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所产生的障碍和距离,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处理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球语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给力的英译谈起,将翻译目的论引入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向渴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友人有效传递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对"X奴"词族语义变迁、生成机制等进行了分析,指出"X奴"词模古已有之,"隐喻"是词族类推生成的根源,大量类推使"奴"的义素不断脱落,意义越来越虚,逐渐成为代表"被某种事物影响束缚的一类人"的标记。在对大量语料进行认知调查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X奴"词族的词汇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沈家煊认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主观处置,并描述了主观处置的三种表现[1]。在认知语法的视角下,通过考查"把"字对"把"字句的语义贡献,研究发现,"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为"掌控",而"把"字句的主观性是通过"把"的掌控义实现的,它是说话人在识解关系中视点和角色的调节与动词"把"语义虚化相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