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期导读     
正在"地理科学与3S技术"栏目中,《城市交通主干道周边高校声环境测量与分析》,以位于北京市北四环附近的北京联合大学本部校区为例,通过对校园开放空间整体声环境、校园内不同功能区声环境的测量,分析了交通要素对校园室内外声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改善校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宝鸡文理学院老校区校园噪声污染现状,探讨减少噪声污染、保护校园声学环境的措施。方法结合采用网格布点法和敏感点监测法,把宝鸡文理学院老校区划分成6个不同的功能区进行测量,并依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4623)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6个功能区中教学区、学生住宿区超标,其余各测点均未超标。结论宝鸡文理学院老校区噪声环境总体较为安静,但教学区受交通噪声影响,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为监测及评价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校园噪声, 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声环境, 对校园学习工作区、生活区、运动区 3 个功能区的 10 个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了连续 7 天的噪声监测. 采用等效连续 A 声级法和噪声污染指数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并按照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发现: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校园生活区的夜间声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运动区的夜间噪声量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山明食堂昼间以及风雨操场昼夜间的声环境超标严重; 机自楼全天声环境质量良好. 由此可知,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校园声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 基本能够满足在校人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监测及评价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校园噪声,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声环境,对校园学习工作区、生活区、运动区3个功能区的10个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了连续7天的噪声监测.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法和噪声污染指数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按照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校园生活区的夜间声环境质量相对较好;运动区的夜间噪声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山明食堂昼间以及风雨操场昼夜间的声环境超标严重;机自楼全天声环境质量良好.由此可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校园声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在校人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石家庄经济学院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对影响校园声环境的校内外环境噪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校园内环境噪声污染状况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噪声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校园及其周围声环境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监测,对校园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76.8%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存在噪声污染问题,其中有12.8%的被调查者认为噪声污染十分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监测结果显示,校园内长期噪声水平为昼间54.4dB,夜间43.7dB,均符合国家标准,校园整体声环境质量达标,但局部区域存在噪声超标现象.针对噪声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提出了相应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大学崇山校区的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分析了辽宁大学崇山校区的校园的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宁大学崇山校区整体校园声环境一般,个别区域超出了国家标准值.并就如何改善校园环境噪声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对平潭综合实验区金并组团如意路建设后沿线交通噪声影响进行预测,重点分析交通噪声水平距离衰减及垂向分布规律,并从土地利用规划及建筑物布局等方面提出交通噪声的防治对策措施,为平潭综合实验区金并组团土地利用及交通噪声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机动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交通面临着校园停车泊位供给无法满足校园内机动车停放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以南通大学启秀校区为例,利用校园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机动车进出校记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及分类分析法,分别从进出校园的机动车车流量、进出校园的潮汐现象、车辆在校内的停留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校园机动车停放特性,分别从机动车泊位优化和校园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提出改善校园停车管理的参考建议.该研究对改善校区停车管理及交通环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挖掘高校师生和游客两类不同群体对校园空间的活动需求,使游客与师生融合共生实现校园空间共享,对校园内人群的微信宜出行数据进行核密度估计;挖掘不同群体的时空需求差异,提出时空约束下的校园空间优化管理方法,包括空间控制区划定、游客最佳游览路径规划及校园空间优化管理建议.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为例进行实践研究,为不同群体在校园的空间共享提供方案,研究结果可以为兼具景点的高校校园空间开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校园环境噪声进行实地监测,分析了该校园的环境噪声污染现状,绘制了校园环境噪声分布等值线图,并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噪声评价。结果表明:该校园环境噪声存在超标现象,全年噪声监测均值昼间达58.81 dB,夜间达55.61 dB,声环境质量处于吵闹水平。校园内外的交通噪声与学生校园活动是主要噪声污染源,建议通过控制噪声源、增加校园绿化、加强校内交通管理与噪声管理等措施,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进行了生态规划设计研究。对比不同空间格局的生态效应,结合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的自身特点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全面规划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的布局形式为单一功能分区,未来应向复合功能分区转变,基本符合簇群结构设计模式,未来向5个集群式建筑空间布局方式发展。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土地嵌合体种类少,校园目前已建造部分自然环境与知识信息相交融的生态空间。由于校园仍在建设中,因此设计中绿化景观未形成一定体系结构,未来应充分考虑景观的多样与交叉组合,形成较合理的斑块、廊道、基质有机结合的生态景观空间构型,校园内交通走向合理基本符合圈层交通模式,此外校园还应加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加强环卫及便利座椅的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9,(6):41-46
通过对潍坊学院不同功能区不同时间段的环境噪声值进行实地监测,计算出等效连续噪声值,并将监测结果与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来评价校园环境噪声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校园整体声环境质量良好,大部分区域声环境达标。校园整体噪声值外高内低,由校园外围向校园中心逐渐递减。工作日噪声值高于休息日;校园噪声值与是否处于工作日的相关性较显著,但与监测时段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校园声环境形式也日渐严峻.本文针对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校园声环境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常规监测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运用等效连续声级法和指数法两种评价方法对山西农业大学校园声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有效、切实可行的校园噪声防治对策.结果显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声环境整体较好,基本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需要;但昼间校园声环境质量较夜间差;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校园广播、学生(商业)活动、交通噪声(The traffic noise).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应主要从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学生管理,合理安排校园广播时间,适当改变校园广播设置位置,加强校园管理着手,改善校园声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淄博市张店区城区交通主干道噪声污染状况监测表明,交通噪声污染状况较为严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的很少.基于淄博城区交通噪声污染情况分析了全国中等城市的交通噪声污染状况,找出原因并提出降低噪声污染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合青岛海洋大学麦岛校区教学实验综合楼的方案设计,探索如何在设计中使内在功能与造型以及外在的空间环境三者有机结合;如何使新建筑整合现有建筑之间及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其与既有建筑一起成为校园空间的塑造者;新建筑作为校园空间的一部分,如何展现外向、发展、开放的空间整体意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4—2017年中国26个省际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空间动态模型探索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的城市空间结构趋向集聚式发展,且存在区域差异;空间自相关及动态杜宾模型均指出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环境污染造成一定的影响,帕累托系数越小,即单中心城市人口集聚效应越强,环境污染将越严重。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相邻地区的城市空间分布越集中,同样损害了本地区的环境质量;分区域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人口空间结构造成的环境污染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因而,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应注重人口流向以及各个地区内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合肥市3个小区不同道路级别(城市高架、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的沿街住宅昼夜噪声声级进行实地测量,将实测分析结果与Noisesystem V4.1噪声预测软件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对合肥市区沿街住宅声环境进行评价,并综合实测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关降噪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噪声是影响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校园环境噪声的实地监测,以了解校园环境噪声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校园外部环境噪声比校园教学区内大,白天噪声明显大于夜间.总体来说,校园的教学环境是安静的,现有的噪声不影响教学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校园景观空间使用现状,采用现场观测、问卷调研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滁州学院会峰校区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9项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者对滁州学院会峰校区的满意度由大到小分别为植物景观、自然环境感受、水体及设施管理、校园建筑、户外活动空间、校园环境氛围、交通体系。最后,结合使用后评价分析结果,从校园整体景观氛围营造、交通体系规划、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和管理、自然景观环境的保护4个方面提出面向大学校园景观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