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统一的方法获得了反映北沙参整体特征的特征提取物。应用超导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了不同产地北沙参特征提取物的碳-13核磁共振指纹图谱,并采用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了该指纹图谱的相似度。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北沙参提取物的碳-13核磁共振指纹图谱显示北沙参包含多种成分的共振峰,其特征有效成分的特征共振峰有很高的重现性和较高的特征性。通过北沙参提取物的碳 13核磁共振指纹图谱及其特征区域的共振峰的有效结合,可以做为北沙参真伪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HPLC的葡萄籽提取物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葡萄籽提取物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效果远高于绿茶等。利用反相HPLC建立葡萄籽提取物的中药指纹图谱,以便于对其质量的优劣进行监测。实验分析了12个不同产地的葡萄籽提取物样品,采用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评价系统(2004 A版)"计算处理。建立了25个指纹峰、6个共有峰,确定了3个主要的指纹峰。通过夹角余弦法计算了12个产地的葡萄籽提取物的相似度。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以用来评价不同产地葡萄籽提取物的优劣;并依此为标准,为进一步控制葡萄籽提取物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茶叶^1HNMR指纹图谱双指标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不同种类、不同产地茶叶的^1HNMR指纹图谱,能够对绿茶和红茶的品质进行准确的鉴别。结果表明:双指标序列法可同时准确刻画不同茶叶样品之间的相似度和差异,为茶叶的鉴别及全面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15批不同产地金银花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研究及其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为合理评价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提供参考.采用HPLC法建立15批金银花提取物指纹图谱,并采用外标法测定其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进行处理分析. 15批金银花提取物指纹图谱中标定共有峰12个,确认9个,相似度高于0.94;15批金银花提取物的提取收率范围为35.60%~47.05%,绿原酸含量范围为3.33%~4.84%;木犀草苷含量范围为0.067%~0.091%.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金银花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为金银花提取物的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铁皮石斛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峰面积与其抗疲劳作用的关联性,为阐明其抗疲劳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本研究从4个不同产地采集铁皮石斛,分别制取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和制备其HPLC指纹图谱;并开展小鼠负重游泳和游泳疲劳实验,记录力竭游泳时间、检测血清乳酸含量和肝糖原含量,分析抗疲劳作用;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各提取物指纹图谱共有峰面积与药效的关联性。结果如下:分别制取了各产地铁皮石斛水提取物、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提取出30个特征峰;铁皮石斛水提物、醇提物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降低游泳疲劳小鼠血清乳酸含量、提高游泳疲劳小鼠肝糖原含量;与延长游泳时间相对应的色谱峰为第4,8,15,23号,与降低血清乳酸含量相对应的色谱峰为第1,3,5,7,9,11,20,24,25,30号,与增加肝糖原含量相对应的色谱峰为第27,28号。实验结果初步证明铁皮石斛抗疲劳作用显著,与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降低游泳疲劳小鼠血清乳酸含量或提高游泳疲劳小鼠肝糖原含量相关联的铁皮石斛提取物HPLC色谱峰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应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不同种类、不同产地茶叶的1HNMR指纹图谱,能够对绿茶和红茶的品质进行准确的鉴别。结果表明: 双指标序列法可同时准确刻画不同茶叶样品之间的相似度和差异,为茶叶的鉴别及全面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棕榈科麒麟血竭与百合科剑叶血竭HPLC指纹图谱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建立了进口棕榈科麒麟血竭和国产百合科剑叶血竭HPCL指纹图谱,运用相对指保留指纹谱的方法,对获得的图谱进行数据化处理,得出重叠率、n强峰、特征峰群和特征指纹峰检出率等参数。从中找出不同血竭品种所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征。结果表明,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的HPLC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同一品种不同产地国产血竭指纹谱极为相似,但主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9种不同产地的葛根样品的指纹图谱,并利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所得到的葛根HPLC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的研究,实现了9种不同产地葛根样品的分类.本研究获得的指纹图谱较全面的反映不同产地的葛根的特征差异,可为葛根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蜂胶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表明: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都能反映蜂胶HPLC图谱的特征.前者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能指明任意2张样品图谱的差异,从而反映2个样品组分的差别,但样本量多时计算工作量大;后者能较快聚类大量的HPLC指纹图谱特征,并提供直观的分类图,但对图谱特征的鉴别能力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37批不同品种和产地的大黄药材进行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FT-IR和HPLC测量37批大黄药材的红外光谱和液相指纹图谱,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从每一产地中选择一批药材,分析红外原始光谱,并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根据所得二阶导数光谱对各产地大黄进行分析;同时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 FT-IR和HPLC两种方法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分析不同产地的大黄药材原始红外光谱特征峰能够区分各产地大黄品种,但无法区分其产地,而二阶导数特征峰有明显的位置、形态和强度上的差异,能够将不同产地大黄药材鉴别出来。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无法将其产地进行区分。结论 与HPLC指纹图谱相比,FT-IR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大黄药材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品种和产地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1.
根类中药材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根类中药丹参、黄芪、桔梗、远志、板蓝根、前胡、欧当归、花土当归、防风、北沙参进行了蛋白电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药材的蛋白谱带明显不同,鉴别效果良好,为根类中药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个分辩率高、专属性强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赵天增提取方法,做了和龙和汪清两个地区的野生穿龙薯蓣根茎特征提取物及地奥心血康胶囊核磁共振图谱,并计算了两地区的野生穿龙薯蓣根茎特征总提物的收率,采用液相法对相应的特征总提物和地奥心血康进行了成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和地奥心血康胶囊(黄山药Dioscoree panthaice为原料)的核磁图谱和液相谱类似,但和龙和汪清两个地区野生穿龙薯蓣根茎的特征提取物的核磁图谱和液相谱十分吻合,它们的特征提取物的收率不同。穿龙薯蓣根茎的核磁图谱存在其活性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且重现性好,可作为鉴别穿龙著蓣根茎的相对标准图谱。  相似文献   

13.
对二酯酸纤维素(CD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接枝共聚物进行了FTIR,DSC,^1HNMR和^13CNMR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1538cm^-1出现酰胺II带氨基甲酸酯的吸收峰,在1604cm^-1出现芳香环的吸收峰;从DSC分析可知,由于MPEG被固定后,链段运动自由度受到限制,使得MPEG的实际的相变焓比理论相变焓小;用^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这种CDA和MPEG的接枝共聚物,并确定了^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这种CDA和MPEG的接枝共聚物,并确定了^1HNMR和^13CNMR谱中各谱峰的归属,证明了MPEG是通化学链连接到CDA上。  相似文献   

14.
设计、 合成、 分离了5-(对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化合物, 并合成其金属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UV-vis和1HNMR等方法确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给出了卟啉类配体与金属配合物的IR,UV-vis和1HNMR判据, 并对它们的热稳定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合成3,5二甲氧基苯甲醛5-甲基-4-异噁唑酰腙及其与Cu(CH3COO)2· H2O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 1H-NMR、IR、UV等表征,发光性能测试表明配体和配合物都有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二丁基、古丁基和三苯基锡的芸香酸酯,进行了表征,并报道红外光谱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桥连法制备了透明质酸与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接枝共聚物(HA-g-MPEG),并对其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氢核磁质谱(1HNMR)、碳核磁质谱(13CNMR)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中透明质酸红外光谱在1640cm-1处的谱带消失,而在1624cm-1处出现酰胺I带,说明连接透明质酸与MPEG反应生成了酰肼键;从DSC分析可知,聚乙二醇连接透明质酸后,链段运动受到限制,晶区结构的规整性下降,导致其熔点降低.1HNMR和13CNMR进一步证实了透明质酸与聚乙二醇的接枝共聚物的生成,并确定了各个峰的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