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影响我国杂草分布危害的性状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对我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解影响我国杂草分布和危害的生物学因素,以中国境内1387种杂草为对象,计测了杂草分布危害等级和28个与生态适应相关的性状,这些性状涉及种子(果实)产量和大小、传播方式、营养繁殖能力、生活史长短、繁育系统、生活型、花部对称情况、传粉方式、植株是否有毒有刺、适应的生境类型等;统计了28个性状与杂草分布危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就1387种杂草作为一个整体来讲,生活史短、花两性、种子产量高、种子(果实)有特殊传播方式、阳生、植株有毒的植物以及以直立、挺水、莲座状、寄生性的杂草种类分布广、危害大;而植株有刺、花两侧对称、种子(果实)大等性状的杂草的危害相对轻些;但是,在不同的科中,性状与杂草分布危害的关系有较大差异;同时部分性状之间对杂草分布危害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例如种子产量与营养繁殖能力、种子产量和种子大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瑞香狼毒和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对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测定青海天然草地瑞香狼毒和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及分离组分对野燕麦、旱雀麦和野芥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而瑞香狼毒和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相对杂草种子萌发抑制作用强弱顺序分别为旱雀麦>野芥菜>野燕麦和野芥菜>野燕麦>旱雀麦。瑞香狼毒保留时间为5.50 min组分对旱雀麦根长抑制率较高,达83.38%,对野芥菜根长抑制率为73.85%;而麻花秦艽保留时间为15.66 min组分对旱雀麦和野芥菜种子芽长和根长的抑制率较低,介于30.18%~56.68%。可见,瑞香狼毒对杂草种子萌发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退化草场浅耕翻撩荒处理后群落演替动态进行了研究,9年的结果如下;群落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在9年中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发布,植物种的均匀性指数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分析,群落的稳定性呈波动状态,演替过程可分为羊草11-12年生杂草,羊草群落和羊草10多年生杂类草原群三个阶段,从第7年开始,演替向原生植被方向进行,羊草重要值在九年中分布符合方程y=202.9-78.4/x-0.22/x^2,表明在演替开始的前几年,羊草重要值增加较快,随着时间推移,增加变缓并保持在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陕北玉米田杂草种子库基本特征,探索不同立地类型杂草种子库的差异,采用种子萌发法,选取坪地、坡地、台地3种样地,研究其种子库的组成、密度、垂直分布及多样性等特征。结果显示:共萌发杂草10科24种,以菊科、藜科和禾本科为主,一年生杂草大于多年生杂草;3种立地杂草种子库密度差异显著(P<0.05),坪地>坡地>台地;杂草种子库的密度垂直结构明显,坪地总体呈递减趋势,坡地和台地先递减后有回升趋势;3种样地杂草物种中度相似,多样性指数与立地类型没有明显关联。研究明确了陕北玉米田春季杂草种子库基本特征及不同立地类型的差异,为不同立地杂草的精准防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阐述甜菜田杂草种群结构及消长规律和危害性,提出综防措施,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除草为中心、人工除草为补充”的原则。一是合理轮作;二是深翻土地将杂草种子埋于土壤深层;三是清除田边、地头渠边杂草,以免种子传播;四是地膜覆盖栽培甜菜制约着杂草生长;五是科学合理轮换使用化学除草剂。  相似文献   

6.
1.推广试验的内容和方法 羊草作为一种抗旱、耐寒、耐盐碱的优良牧草,在试验推广区草场上分布面积约140万亩,集中分布面积约38万亩。集中分布地区多在丘间凹地、沿河阶地以及一些季节性洪水冲击地带。在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实施中,从1994年开始,我们选择在羊草群落集中分布的查干补力格、白音朝克图、查干敖包、白音花和红格尔五个苏木进行浅耕翻技术推广试验。每苏木选择1.-3块300-500亩有羊草分布的地块,在雨季用T654型拖拉机牵引三铧犁进行带状浅耕翻,带宽15-20米,耕翻深度10-15厘米,翻后耙平镇压休闲,逐年扩大浅耕翻面积。  相似文献   

7.
为通过模型分析和模拟来制定控制杂草的优化策略,我们设计并完成了一个杂草种子风扩散的室内实验。本文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建立了杂草种子扩散的空间模型。结果表明:杂草种子在任意方向上的扩散服从近似的高斯分布;在实验条件下,杂草种子扩散的空间分布型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著名的Howard等〔5〕的杂草扩散模型是本文所建模型的特例。据此,我们推断Howard等〔5〕的模型所表示的分布型与一定高度的杂草种子在中等风速条件下扩散的分布型相似。  相似文献   

8.
黔中不同耕地类型土壤杂草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黔中地区旱地、玉米地、蔬菜地、苗圃地4种不同耕地类型的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种子组成、数量及种子萌发过程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耕地类型土壤杂草种子库中种子共有35个种,隶属18科33属,且以草本为主,木本仅1种;旱地共有8科12属13个种,优势种为看麦娘,占该类型种子库种子数量的49.1%;玉米地共有16科23属25种,优势种为辣子草,占该类型种子库种子数量的19.6%;蔬菜地共有12科15属17个种,优势种为金色狗尾草,占该类型种子库种子数量的25.9%;苗圃地共有14科18属20个种,优势种为辣子草,占该类型种子库种子数量的34.0%.4种不同耕地土壤类型的杂草种子库种子萌发规律基本一致,均可分成3个阶段,即3月26日以前为萌发初期、3月底到4月上旬为萌发盛期、4月中旬以后为萌发缓慢增长期。  相似文献   

9.
杂草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草是在人为和环境双重选择压力下演化而成的一类高度进化的植物类群,其繁殖方式多样,表现在种子产量、萌发、休眠、拟态、生命力、繁殖体传播方式等。作者以举例方式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杂草多样的繁殖方式,并讨论其对人为干扰环境适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薇甘菊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近年来传入中国的恶性农林杂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0 5~ 2cm深度的土壤中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萌发率下降 ,5cm下则没有种子萌发 ;刚成熟的种子萌发率不高 ,在室温 2 5℃下 2个月后达最高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延萌发率下降 ;薇甘菊种子萌发需要光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 ,种子萌发率升高 ;在 5~ 10℃低温贮存条件下的种子比室温 2 5℃贮存的种子有更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1.
为明晰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质地中的生长适应策略,探讨利用不同土壤处理方式调控植株幼苗生长发育和提高人工育苗效率的可能。将苗圃土壤分别设置为平床深耕、起垄和平床浅耕三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当年生胡杨幼苗生长季的生长动态和根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月份是胡杨幼苗生长关键期,比根长能够作为反映其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土壤处理方式影响着胡杨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以及根系形态,深耕对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这对胡杨苗圃土壤处理方式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西北干旱区灌溉压力和浅层水咸化问题,通过石羊河流域下游某试验场原位试验研究水位调控和微咸水灌溉双重条件下的包气带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水位调控能起到减蒸抑盐作用,随灌溉水电导率增加抑盐效果减弱.微咸水灌溉后,水位调控可以减弱盐分在浅层的积累.因此,对于淡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和浅层水咸化区域,灌溉期可以采用水位...  相似文献   

13.
石河子市郊菜区土壤、蔬菜及灌溉用水质量情况通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石河子市郊菜区土壤、蔬菜和灌溉用水质量情况的分析表明,市郊菜区土壤水、肥、气、热基本协调;市郊菜区生产的蔬菜中养分的结构基于是合理的。市郊菜区土壤及蔬菜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均低于国家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蔬菜限量卫生标准。石河子市郊菜区灌溉水是比较清洁的。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浅埋区储水灌溉节水增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的目的是凭借地下水埋深浅的优势,在适当增大灌水定额之后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库的调蓄作用,并通过土壤毛管的作用,把地面水转化为土壤水,再转化为地下水,同时在作物需水季节把地下水转化为土壤水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利用储水灌溉可以调节年内水量分配的不均匀性,也可以利用储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改善用水环境,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斜叶榕F.tinctori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木质部与其各种潜在水源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揭示西双版纳地区斜叶榕在不同季节的水分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在干热季时的30cm土壤处水势达到最低值-30.5kPa,在雾凉季时此深度土壤处出现最大水势,为-14.5kPa,在各个季节70cm处的土壤水势几乎没有变化.雨季时的土壤含水量比雾凉季与干热季都高(P<0.001),而雾凉季与干热季的土壤含水量则没有显著差异(P=0.64).通过对雨水、雾水、浅层土壤水、深层土壤水、树干腐殖质水及植物木质部水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得出,在雨季,雨水与浅层土壤水是斜叶榕的最主要水源;雾凉季时,斜叶榕主要利用土壤水(包括浅层土壤水与深层土壤水).干热季时,浅层土壤水是斜叶榕的最主要水源.因此,斜叶榕的水分利用存在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三角滨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NaCl溶液培养和海水浇灌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三角滨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溶液浓度的提高,三角滨藜种子萌发有下降趋势,但低于140mmol/L NaCl溶液对三角滨藜种子萌发无明显影响;高浓度盐胁迫对三角滨藜的幼苗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低浓度盐胁迫(低于100mmol/L NaCl溶液培养或25%海水浇灌)则能促进其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17.
对大悟县特种经济植物乌桕种壳进行了多种理化性能测定,在乌桕种壳集中和分散分布的土壤中兮别进行了单株、大棚、田间的植物栽培系列实验。结果表明,乌桕种壳产量大、造型好、性能稳定耐久,可广泛应用于土壤土的持续蓄水保墒,能起到改良土壤、节水抗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咸水灌溉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2-5)g/L的微咸水灌溉农作物,如措施得当,可确保农作物产量,土壤表层不积盐,宝贵的微咸水资源可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保持耕作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近几十年来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小麦产量1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引洪灌溉对土壤中速效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大同县罗庄村玉米地进行洪水灌溉与清水灌溉的大田灌水试验,研究在不同的灌水定额下,用洪水与清水灌溉后,土壤剖面上速效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灌水定额下,清、洪水灌溉差异明显。0~40 cm土层,灌洪水后速效钾含量与灌清水相比有明显增加;40 cm土层以下,土壤中速效钾受运移影响很大,影响深度在140 cm左右。而在中等灌水定额下,清、洪水灌溉差异不大。土壤中速效钾运移的影响深度约在80~100 c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